【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肠造口灌洗肛管。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临床上,肠造口一般设置在腹壁的表面,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肠造口插入肛管到肠道,然后通过洗肠液进行清洗,现有的肛管一般为端部具有一个开口,这样容易使洗肠液逆流,影响灌洗质量。另外,肛管在插入后容易在灌洗时移动,甚至脱出,从而容易使灌肠液流出,引流不畅,也容易使肠内粪便等倒流,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位置保持固定,从而方便灌洗,防止肠液逆流,从而防止交叉感染的肠造口灌洗肛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肠造口灌洗肛管,包括肛管本体,所述肛管本体的前端为圆弧状,所述肛管本体上设有多个侧孔,所述肛管本体靠近圆弧端处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肛管本体的定位气囊,所述肛管本体内设有与所述定位气囊连通的导管。所述肛管本体上设有用于调节药液流量的流量调节装置。所述肛管本体的外表面设有刻度线。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肛管本体的前端设置为圆弧状结构,方便插入肠内,而且可以防止端部伤及其它组织,提高安全性;通过在肛 ...
【技术保护点】
肠造口灌洗肛管,包括肛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肛管本体的前端为圆弧状,所述肛管本体上设有多个侧孔,所述肛管本体靠近圆弧端处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肛管本体的定位气囊,所述肛管本体内设有与所述定位气囊连通的导管。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