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漂,包括漂身,所述漂身两端连接有漂尾,两端所述漂尾漂目不同。所述漂尾为一根细长杆并贯穿于所述漂身,所述漂身置于所述漂尾中部,所述漂尾两端涂有不同的漂目。把漂脚部分改成带视目的漂尾,则整个浮漂就成了两端都是漂尾的、可以翻转使用的特殊浮漂。两端的漂尾可以做成不同用途的,如晴天漂尾和阴天漂尾搭配,可以应付一天中阴晴天气和鱼情的变化,如任一端搭配细目漂尾,可以满足对冬钓、钓轻口的要求,实现一漂两用。方便携带,更换操作简单快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渔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两端可用作漂尾的浮漂。
技术介绍
一般的浮漂都是由漂尾、漂身、漂脚组成。漂脚一端连接在钓线上,漂尾则是浮漂的信号部分。在实际垂钓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天气状况需要使用不同规格的漂尾,若同一天内遇到多变的天气情况,则需要随时更换浮漂。多个浮漂携带不便,且更换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两端均可用作漂尾的浮漂,无需更换浮漂即可适应变换的天气,操作简单。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浮漂,包括漂身,所述漂身两端连接有漂尾,两端所述漂尾漂目不同。优选的,所述漂尾为一根细长杆并贯穿于所述漂身,所述漂身置于所述漂尾中部,所述漂尾两端涂有不同的漂目。优选的,所述漂身两端连接有第一漂尾及第二漂尾,所述第一漂尾与所述第二漂尾漂目不同。优选的,所述漂身为巴尔沙木对称枣核形。优选的,所述漂尾为0. 8-1. 0毫米的玻璃纤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把漂脚部分改成带视目的漂尾,则整个浮漂就成了两端都是漂尾的、可以翻转使用的特殊浮漂。两端的漂尾可以做成不同用途的,如晴天漂尾和阴天漂尾搭配,可以应付一天中阴晴天气的变化,如任一端搭配细目漂尾,可以满足对冬钓、钓轻口的要求,实现一漂两用。方便携带,更换操作简单快速。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漂身,2、漂尾,201、第一漂尾,202、第二漂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照图I所示,一种浮漂,包括漂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身I两端连接有漂尾2,两端所述漂尾2漂目不同。参照图I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浮漂翻转使用时达到同样的浮力,拟采用通心孔的漂身1,即所述漂尾2为一根细长杆并贯穿于所述漂身1,所述漂身I置于所述漂尾2中部,中间留出漂身I长度的空白,两端根据搭配要求涂好漂目。参照图2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利用现有的两种等长、同直径的漂尾2加工而成。所述漂身I两端连接有第一漂尾201及第二漂尾202,所述第一漂尾201与所述第二漂尾202漂目不同,最后对第一漂目201及第二漂目202的长度进行校正,以保证调换漂尾2时不影响原有的吃铅重量,免去重新调整的步骤。优选的,所述漂身I为巴尔沙木对称枣核形。优选的,所述漂尾2为0. 8-1. 0毫米的玻璃纤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ー种浮漂,包括漂身(I),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身(I)两端连接有漂尾(2),两端所述漂尾⑵漂目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浮漂,其特征在干所述漂尾(2)为ー根细长杆并贯穿于所述漂身(1),所述漂身(I)置于所述漂尾(2)中部,所述漂尾(2)两端涂有不同的漂目。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身(I)两端连接有第一漂尾(201)及第ニ漂尾(202),所述第一漂尾(201)与所述第二漂尾(202)漂目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身(I)为巴尔沙木对称枣核形。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⑵为O.8-1. O毫米的玻璃纤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浮漂,包括漂身,所述漂身两端连接有漂尾,两端所述漂尾漂目不同。所述漂尾为一根细长杆并贯穿于所述漂身,所述漂身置于所述漂尾中部,所述漂尾两端涂有不同的漂目。把漂脚部分改成带视目的漂尾,则整个浮漂就成了两端都是漂尾的、可以翻转使用的特殊浮漂。两端的漂尾可以做成不同用途的,如晴天漂尾和阴天漂尾搭配,可以应付一天中阴晴天气和鱼情的变化,如任一端搭配细目漂尾,可以满足对冬钓、钓轻口的要求,实现一漂两用。方便携带,更换操作简单快速。文档编号A01K93/00GK202799931SQ2012203798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日专利技术者姜建良 申请人:姜建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漂,包括漂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身(1)两端连接有漂尾(2),两端所述漂尾(2)漂目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姜建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