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垄整形装置及使用起垄整形装置的覆膜机,起垄整形装置包括方框型机架、牵引架、整形器、两个犁铧、驱动轮,整形器固定于机架下方且位于支撑梁之后,犁铧分别安装于机架前边框下方的左右两侧,驱动轮安装于机架左右边框上;整形器包括整形板、挡土板,整形板为A字形,顶角角度为90~120度,挡土板位于整形板的前部上方且与整形板垂直连成一体;犁铧的犁刃与地面的夹角为42~50度,且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起的垄为人字形垄,在垄底相同的条件下,比普通的梯形平垄高,可以满足作物套种的需要且节约土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垄整形覆膜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高寒地区因为温度、气候的原因,都是一年一季秋,大量的土地在一年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合理利用;农民一年只秋收一次,收入不高。为此推出了套种的方法,在垄顶种植一行玉米,在垄与垄之间种植两行甘蓝。为了避免两种作物之间的相互干扰,要求垄要高;为了节约土地,要求垄的形状为三角形。 目前的起垄覆膜机起垄低,且都是梯型平垄,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为此,农民自己人工起垄,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普通起垄覆膜机起的垄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起垄整形装置及使用起垄整形装置的覆膜机,具有起垄高,且节约土地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起垄整形装置,包括方框型机架11、牵引架12、整形器13、两个犁铧14、驱动轮15,所述机架11上设置有两端分别与机架左右边框固定连接且与机架前后边框平行的支撑梁;所述牵引架12固定于机架11上方,所述整形器13固定于机架11下方且位于支撑梁之后,所述犁铧14分别安装于机架前边框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驱动轮15安装于机架11左右边框上;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整形器13包括整形板131、挡土板133,所述整形板为A字形,顶角角度为90 120度,所述挡土板位于整形板的前部上方且与整形板垂直连成一体;所述犁铧14包括犁刃141,所述犁刃与地面的夹角为42— 50度,所述两个犁刃对称设置。上述整形器13还包括两个平土板132,所述两个平土板分别位于整形板的两侧,且与整形板的两侧底边连成一体。上述犁刃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一种起垄整形覆膜机,包括起垄整形装置I、覆膜装置2、压膜装置3 ;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起垄整形装置包括方框型机架11、牵引架12、整形器13、两个犁铧14、驱动轮15,所述机架11上设置有两端分别与机架左右边框固定连接且与机架前后边框平行的支撑边框;所述牵引架12固定于机架11上方,所述整形器13包括整形板131、挡土板133,所述整形板为A字形,顶角角度为90 120度,所述挡土板位于整形板的前部上方且与整形板垂直连成一体;所述犁铧14包括犁刃141,所述犁刃与地面的夹角为42— 50度,所述两个犁刃对称设置。所述驱动轮15安装于机架11左右边框上;所述覆膜装置2悬挂安装于机架11上方且位于整形器13之后;所述压膜装置3安装于机架11后方。上述犁刃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上述压膜装置3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支撑组件以及两组对称设置的压膜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机架11后边框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311、与第一支撑杆活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杆312,与第二支撑杆垂直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二支撑杆外侧的第三支撑杆313,上述压膜组件包括压膜轮321和压膜轮固定连接装置,所述压膜轮通过压膜轮固定连接装置固定于第二支撑杆312下方。上述第一支撑杆311与第二支撑杆312通过翻转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翻转组件包括槽形框,转动支撑臂、位于翻转组件两侧的弹簧,所述槽形框与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支撑臂放置于槽形框内,其一端与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槽形框铰接,所述的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槽形框固定连接。上述压膜轮的内轮材料为金属材料,在内轮的外表面包裹一圈柔性材料,且压膜轮的内侧半径小于外侧半径;所述压膜轮固定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在第二支撑杆外侧的带有连接孔的连接板322、与连接板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固定连接杆323、与固定连接杆323另一端活动连接的活动连接杆324、所述活动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压膜轮中心轴铰接。还包括调节杆325,所述调节杆上端活动穿过连接杆,其下端与活动连接杆的中部铰接。还包括两个展平板315,所述展平板通过吊臂连接在第二支撑杆尾端,所述展平板的材料为硬塑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I、本技术起垄覆膜机的整形器的整形板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角度为90 120度,起的垄为人字形垄,在垄底相同的条件下,比普通的梯形平垄高,可以满足作物套种的需要。2、本技术起垄覆膜机机架11与压膜装置设置有翻转装置,使得起垄覆膜机更容易放置,减小占地面积。3、本技术起垄覆膜机的压膜轮的内轮为金属材料,其外层为柔性材料,可以避免对地膜的破坏。4、本技术起垄覆膜机的压轮膜固定装置为三角形构造,可满足压膜轮稳定性的需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犁铧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犁铧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翻转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整形器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整形器的俯视图;图9a为本技术的垄形图;图9b为本现有的梯形垄形图;附图标记为1_起垄整形装置、11-机架、12-牵引架、13-整形器、131-整形板、132-平土板、133-挡土板、14-犁铧、141-犁刃、15-驱动轮、2-覆膜装置,3-压膜装置, 311-第一支撑杆、312-第二支撑杆、313-第三支撑杆、314-翻转组件、315-展平板、321-压膜轮、322-连接板、323-固定连接杆、324-活动连接杆、325-调节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9对技术的结构进行说明一种起垄整形覆膜机,包括起垄整形装置、覆膜装置、压膜装置。起垄整形装置包括机架11、牵引架12、整形器13、犁铧14、驱动轮15,机架11呈方形,包括前边框、后边框、左边框、右边框以及位于前后边框之间与前后边框平行的支撑梁,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左边框、右边框固定连接;牵引架焊接在前边框和支撑梁上方,整形器位于支撑梁之后,固定于机架11下方,由呈三角形的整形板与位于其两侧且与其底边平齐的平土板焊接而成,整形板的一端靠近犁铧的一侧的上边沿设置有挡土板。在整形板的顶部焊接有两根支撑立柱,在支撑梁的相应位置焊接有连接套筒,套筒上设置有螺丝孔,连接时,立柱从机架11下方深入套筒内,用螺钉从套筒外侧将整形板与机架11固定。犁铧安装于前边框下方,犁刃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以便犁铧起土时,土向中间靠拢,方便整形装置整形。驱动轮安装于机架11两侧,犁铧、驱动轮与机架11的连接方式和整形器与支撑梁的连接方式相同,均是支撑立柱与带有螺丝孔的套筒套接,用螺钉从套筒外侧将整形板与机架11固定,此种连接方式的好处是可根据地面的高低程度,随时调整犁铧、驱动轮、整形器与地面的距离。覆膜装置位于整形器之后,机架11后边框之前,悬挂于机架11上方。压膜装置安装于机架11后方,压膜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压膜组件,支撑组件包括与机架11后边框固定连接的两个平行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通过翻转组件连接的第二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垂直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二支撑杆外侧的第三支撑杆。翻转组件包括槽形框、转动支撑臂、弹簧,槽形框与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转动支撑臂放置于槽形框内,其一端与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槽形框活动连接,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槽形框固定连接。采用此种翻转组件,覆膜机在停放时,可将机架11后方的压膜装置通过翻转组件翻转到起垄整形装置上方,减小占地面积。压膜组件包括压膜轮和固定连接装置,压膜轮的内轮材料为铁,在内轮的外表面包裹一圈海绵,以免损伤地膜;压膜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垄整形装置,包括方框型机架(11)、牵引架(12)、整形器(13)、两个犁铧(14)、驱动轮(15),所述机架(11)上设置有两端分别与机架左右边框固定连接且与机架前后边框平行的支撑梁;所述牵引架(12)固定于机架(11)上方,所述整形器(13)固定于机架(11)下方且位于支撑梁之后,所述犁铧(14)分别安装于机架前边框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驱动轮(15)安装于机架(11)左右边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器(13)包括整形板(131)、挡土板(133),所述整形板为A字形,顶角角度为90~120度,所述挡土板位于整形板的前部上方且与整形板垂直连成一体;所述犁铧(14)包括犁刃(141),所述犁刃与地面的夹角为42—50度,所述两个犁刃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
申请(专利权)人:李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