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非水电解液及可再充电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4297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锂电池非水电解液及使用该非水电解液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锂盐和草酸二氟硼酸锂类添加剂。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非水电解液采用该类添加剂,当使用该电解液的锂电池由于一些非控制因素,如充电器损坏等将电池过充电,电池电压升高至一定值后,由于草酸二氟硼酸锂类添加剂发生分解反应,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使电池内部断开装置发挥作用,切断电源,防止电池发生破裂、着火或者爆炸危险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且由于这种添加剂发生分解时不会产生聚合反应,进而防止电池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如容量和循环性能等性能的变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产品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防护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过度充电的锂电池非水电解液以及含有该锂电池非水电解液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技术介绍
全球人口持续增长,世界对能源的利用需求也越来越高,导致地球传统非可再生能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的快速消耗,如今,寻找新的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方向。作为新能源之一的锂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较长的循环使用寿命、无记忆效应、快速充电和自放电率低等优点被广泛用作能量存储媒介,包括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和新型电动汽车等领域。同时,锂电池的相关课题也引起全世界科研人员的重点研究。锂电池主要包括正极、负极、用于传导锂离子的电解液和用于防止正负极短路的绝缘隔膜等。正极一般采用插锂化合物,如LiCo02、LiMn2O4和三元材料等,负极则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LixC6,电解液为含有锂盐(如LiPF6)的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和碳酸二甲酯(DMC)等。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中脱出,经过电解质嵌入到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正极处于贫锂状态,电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电池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溶剂、锂盐和由下式表示的化合物添加剂:FDA00002665848400011.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士超王晓丹高俊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