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调色剂和显影剂。所述调色剂包含:非结晶聚酯树脂A,其通过非直链反应性前体与固化剂之间的反应得到,且具有-60℃~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非结晶聚酯树脂B,其具有40℃-7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聚酯树脂C,其中如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中第一次加热测量的,所述调色剂具有20℃-4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调色剂和显影剂。
技术介绍
近年来,期望调色剂具有小的粒度和耐热反印(offset)性,以提供高品质的输出图像,为了节能的低温定影性,以及为了在生产后的存储或运输期间抵抗高温和高湿环境的耐热存储稳定性。特别地,低温定影性是调色剂的非常重要的品质,因为定影能耗占据整个图像形成过程的能耗中的大部分。常规地,已经使用通过捏合和粉碎法生产的调色剂。通过捏合和粉碎法生产的调色剂具有其粒度难以降低,颗粒形状不均匀和其粒径分布宽,导致输出图像的品质不令人满意,以及需要大量能量定影该调色剂的问题。而且,在将蜡(即脱模剂)添加至调色剂以改进定影性的情况下,通过捏合和粉碎法生产的调色剂包含大量存在于调色剂表面附近的蜡,因为捏合产物在粉碎期间从蜡界面处裂开。从而,虽然表现出脱模效果,但另一方面,所述调色剂倾向于引起调色剂在载体、光电导体和刮板上的沉积(即,成膜)。因此,基于调色剂整体特性考虑,这样的调色剂不令人满意。为克服与捏合和粉碎法相关的上述问题,提出了根据聚合法的调色剂生产方法。 通过聚合法生产的调色剂容易以小颗粒的形式生产,与通过粉碎法生产的调色剂相比具有尖锐的粒径分布,并可在其中包封脱模剂。作为根据聚合法的调色剂生产方法,出于改进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反印性的目的,提出了采用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的扩链产物作为调色剂粘结剂的生产调色剂的方法(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 11-133665)。此外,提出了这样的调色剂的生产方法,当调色剂以小直径的调色剂的形式生产时,其在耐热存储稳定性、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反印性方面均优异,并且在粉末流动性和转印性方面也优异(参见例如JP-A No. 2002-287400和2002-351143)。进一步地,公开了具有熟化(maturing)步骤的调色剂生产方法,以生产具有稳定分子量分布的调色剂粘结剂,并同时实现了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反印性(参见例如日本专利 (JP-B) No. 2579150 和 JP-A-No. 2001-158819)。然而,这些提出的技术未提供具有近年来要求的高水平低温定影性的调色剂。因此,出于实现高水平的低温定影性的目的,提出了包括含有结晶聚酯树脂的树脂和脱模剂且具有相分离结构的调色剂,其中所述树脂和所述脱模剂(如蜡)彼此不相容, 处于海-岛的形式(参见例如JP-ANo. 2004-46095)。此外,提出了包含结晶聚酯树脂、脱模剂和接枝聚合物的调色剂(参见例如JP-A No. 2007-271789)。由于与非结晶聚酯树脂相比,结晶聚酯树脂迅速熔化,因此这些提出的技术可实现低温定影。然而,即使当形成海-岛相分离结构中的岛的结晶聚酯树脂熔化时,形成占据所述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海的非结晶聚酯树脂仍然不熔化。由于除非结晶聚酯树脂和非结晶聚酯树脂均熔化至一定程度,否则定影不能进行,因此这些技术未实现曾经期望更高的高水平的低温定影性。从而,目前对于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耐热反印性和耐热存储稳定性,且不引起成膜的调色剂存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各种问题,并实现以下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耐热反印性和耐热存储稳定性,且不引起成膜的调色剂。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如下调色剂,其包含非结晶聚酯树脂A,其通过非直链反应性前体与固化剂之间的反应得到,且具有-60°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非结晶聚酯树脂B,其具有40°C -70°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聚酯树脂C,其中所述调色剂具有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中第一次加热测量的20°C _40°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lSt。本专利技术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并可提供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耐热反印性和耐热存储稳定性,且不引起成膜的调色剂。具体实施方式(调色剂)本专利技术的调色剂至少包含非结晶聚酯树脂A、非结晶聚酯树脂B和结晶聚酯树脂 C,和若需要可进一步包含其它组分。所述非结晶聚酯树脂A通过非直链反应性前体与固化剂之间的反应得到,并具有-60°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所述非结晶聚酯树脂B具有40°C -70°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所述调色剂具有20°C -40°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lst,其中Tglst是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中第一次加热测量的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进一步增强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存在降低非结晶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得非结晶聚酯树脂与结晶聚酯树脂一起熔化的方法;和降低非结晶聚酯树脂分子量的方法。然而,在通过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或降低非结晶聚酯树脂的分子量来简单降低熔融粘度的情况中,容易预期的是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和定影期间的耐热反印性受到削寻層。相反,在本专利技术的调色剂中,非结晶聚酯树脂A具有极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而具有能够在低温下变形的性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调色剂在定影期间施加热和压力时变形,具有容易附着到记录介质如纸的特性,即使是在比常规技术低的温度下亦是如此。而且,由于非结晶聚酯树脂A由具有非直链结构的反应性前体形成,因此该非结晶聚酯树脂在其分子骨架中具有支链结构,并且其分子链是三维网络结构。因此,虽然非结晶聚酯树脂A在低温下变形,但其具有橡胶状特性,其中非结晶聚酯树脂A不流出。从而,所述调色剂可具有耐热存储稳定性和耐热反印性。注意,在非结晶聚酯树脂A包含具有高内聚能的氨基甲酸酯键或脲键的情况下,得到的调色剂具有对记录介质如纸甚至更优异的附着。此外,氨基甲酸酯键或脲键表现出类似于交联点的行为,且因此橡胶状特性得以增强。从而,进一步改进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和耐热反印性。特别地,本专利技术的调色剂具有在极低温度范围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于将具有高熔融粘度和几乎不流动的非结晶聚酯树脂A与非结晶聚酯树脂B和结晶聚酯树脂C组合用于调色剂中,即使将该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远低于常规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所述调色剂仍然获得了耐热存储稳定性和耐热反印性。另外,由于将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低的,该调色剂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非结晶聚酯树脂A>非结晶聚酯树脂A通过非直链反应性前体与固化剂之间的反应得到,并具有-60°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基于对记录介质如纸的优异附着考虑,非结晶聚酯树脂A优选包含氨基甲酸酯键或脲键或其两者。通过在非结晶聚酯树脂A中具有氨基甲酸酯键和/或脲键,氨基甲酸酯键或脲键表现出与交联点类似的行为,其增强非结晶聚酯树脂A的橡胶状特性,并改进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和耐热反印性。-非直链反应性前体_所述非直链反应性前体根据预期目的适宜地选择,没有任何限制,条件是其为具有能与固化剂反应的基团的聚酯树脂(以下也称作“预聚物”)。包含于预聚物中的能与固化剂反应的基团的实例包括能与活泼氢基团反应的基团。能与活泼氢基团反应的基团的实例包括异氰酸酯基、环氧基、羧酸和酰氯基。其中,优选异氰酸酯基,因为其允许将氨基甲酸酯键或脲键引入非结晶聚酯树脂中。预聚物具有非直链结构。非直链结构意味着由至少三元以上的醇,或三价以上的羧酸赋予的支链结构。预聚物优选为包含异氰酸酯基的聚酯树脂。—包含异氰酸酯基的聚酯树脂一包含异氰酸酯基的聚酯树脂根据预期目的适宜地选择,没有任何限制,其实例包括含活泼氢基团的聚酯树脂与多异氰酸酯之间的反应产物。包含活泼氢基团的聚酯树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调色剂,其包含:非结晶聚酯树脂A,其通过非直链反应性前体与固化剂之间的反应得到,且具有?60℃至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非结晶聚酯树脂B,其具有40℃?7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聚酯树脂C,其中所述调色剂具有在DSC中第一次加热测量的20℃?4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st。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本强,山下裕士,朝比奈大辅,关口圣之,高桥轮太郎,斯波正名,福田由香里,今野早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