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5125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通过进风通道依次连接的初过滤模块、热交换模块、电除尘模块和精过滤模块以及回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入口位于室外,所述进风通道的出口位于室内,进风通道上还设有进风电机;所述回风通道的入口位于室内,所述回风通道的出口位于室外,所述回风通道上设有回风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除尘模块和精过滤模块之间还设有电拦截组件;所述电拦截模块为由发泡金属板制备的用于吸附电除尘模块电离产生的颗粒的吸附板,所述吸附板上带有与所述电除尘模块上所带电荷相反的电荷。该空气净化装置能够有效减小精过滤组件的过滤负担从而延长精过滤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空气处理设备,具体指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空气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的身体健康。为了使局部环境内的空气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人们设置了空气净化装置。通过空气净化装置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以满足人们健康的需求。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有下述功能组件初过滤组件、热交换组件、电除尘组件和精过滤组件。初过滤是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初步的过滤,一般的初过滤可达到80%的过滤效率,根据过滤精度的不同,拦截空气中颗粒的粒径的大小也不同。经过初过滤后的空气进入到热交换器中,与室内排出的空气进行换热,经过热交换器后的空气进入高压静电除尘区,高压静电除尘是以静电净化法进行收捕空气中粉尘的装置。它的净化工作主要依靠高压放电极和沉淀极即零级这两个系统来完成。当两极间输入高压时,在电极空间,产生阴、阳离子,并作用于通过静电场的废气粒子表面,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其极性相反的电极移动,并形成离子风,废气离子粘结于零电极上,达到收尘目的,并击穿杀死通过电场的细菌和病毒。被净化了的空气经过精过滤后进入室内。经过电除尘的空气最后经过精过滤元件后进入室内。一般精过滤元件的过滤精度可达到O. Γ0. 2微米,达到了人类健康的要求。室外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初过滤组件,过滤除去空气中的灰尘,然后进入热交换模块平衡温度,热交换后的空气 进入电除尘模块,电除尘模块上加有200(Γ6000伏的高压静电,能瞬间杀灭细菌和病毒,经电除尘后的空气进入精过滤组件,滤除电除尘模块杀菌后所产生的颗粒,精过滤后的净化空气通过通风通道进入室内。室内的空气则通过回风通道进入热交换组件与进入热交换组件的室外空气换热后排放到大气中。空气净化装置能够有效隔离空气中的尘埃等颗粒状物质,并能杀灭细菌、病毒,有效保证了人们的健康呼吸。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净化装置中的精过滤组件容易堵塞,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小精过滤组件的过滤负担从而延长精过滤组件使用寿命的空气净化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通过进风通道依次连接的初过滤模块、热交换模块、电除尘模块和精过滤模块以及回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入口位于室外,所述进风通道的出口位于室内,进风通道上还设有进风电机;所述回风通道的入口位于室内,所述回风通道的出口位于室外,所述回风通道上设有回风电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除尘模块和精过滤模块之间还设有电拦截组件;所述电拦截模块为由发泡金属板制备的用于吸附电除尘模块电离产生的颗粒的吸附板,所述吸附板上带有与所述电除尘模块上所带电荷相反的电荷。电除尘模块和电拦截组件配合作用,空气在经过电除尘模块后,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包括有害物质的气溶胶、细菌、病毒等粉尘在电除尘模块的作用下,使得小于O.1 μ m的微小颗粒带电,相互碰撞,絮凝成大于O.1 μ m的较大颗粒,从而被电拦截模块拦截并吸附下来。经过电拦截模块处理后的空气再进入过滤精度为O.1 μ m的精过滤模块后,进一步将空气中的大于O.1 μ m微小颗粒过滤去除后送入室内,从而得到既干净又新鲜的空气。所述的吸附板包括有多块平板结构的发泡金属板,所述发泡金属板的孔隙率大于等于80%,并且这些吸附板相互平行设置。采用发泡金属板作为吸附板,能够有效增加吸附面积,保证吸附效果。所述的 吸附板还可以为波纹结构,吸附板的表面上涂覆有对有机物有分解作用的纳米二氧化钛涂层,吸附板的上游设置有对该吸附板进行照射的紫外光源。通过紫外光、纳米二氧化钛涂层可有效分解吸附板所吸附拦截下来的颗粒,具有自清洁的作用。为了方便清理电拦截模块所拦截下来的颗粒,上述各方案中,所述电拦截模块的下方设有承接电拦截模块上所掉落颗粒的容器。上述各方案中,装置内部的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是两个完全密闭的通道,在经过热交换模块时,由于两个通道内风量大小不同,所以存在的压力就不同,会导致热交换模块内的热交换片的压力不同,如果一方压力过大的话,就会对热交换片造成一定的损坏,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所述的进风通道上还设有风道旁路,所述风道旁路的两端口均连通所述的进风通道并分别位于所述初过滤模块与所述换热模块之间的位置和所述换热模块与所述电除尘模块之间的位置。这样当回风通道内的压力升高时,风门40由于压力差会自动打开,平衡了两者之间的压力,保 证了热交换器4的正常运行。所述的进风通道上还设有风道旁路,所述风道旁路的两端口均连通所述的进风通道并分别位于所述初过滤模块与所述换热模块之间的位置和所述换热模块与所述电除尘模块之间的位置。风道旁路的设计是为了调节换热气流,使室内空气能量得到回收。所述的电除尘模块包括等间隔设置的多块电极板,各所述电极板的一个侧边上间隔设有多个凸起。通过凸起的设计,能够有效增大电子风的风量以助推空气流并使电除尘模块电离产生的颗粒带上电荷。较好的,所述凸起的纵截面为三角形、矩形或弧形。上述各方案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可以包括多块叠合设置的金属板,并且相邻金属板之间间隔有一定的距离形成换热通道;相邻的换热通道分别为与所述进风通道相连通的第一换热通道和与所述回风通道相连通的第二换热通道;并且第一换热通道与第二换热通道相互隔离。作为改进,所述相邻金属板之间设有多块间隔设置的隔板,这些隔板将所述的通道分隔为多个相互独立的支路;相邻的换热通道之间的隔板相互垂直。较好的,所述金属板的厚度为小于等于3毫米。该厚度的金属板传热效果最好。所述金属板还可以为瓦楞结构,并且相邻金属板上的瓦楞相互垂直。较好的,上述各方案中的金属板可以选用铝板、合金板或其它导热良好的金属材质,尤其是对于铝板,铝板的厚度小于等于3毫米时,其传热效果异乎寻常的好。传统的用于空气净化的高压静电除尘装置,采用阴阳极板的结构,通过极板放电,也有的用钨丝放电,这些装置都是将高压放电极与捕捉极(零级)设置在一起,由于两极间 设置在一起,空间距离较小,带电的废气离子还没来得及粘结在零级板上就飘走,达不到粘 结的作用,起不到除尘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拦截模块的设计,能够有效 屏蔽和拦截电除尘模块电离所产生的颗粒,减少了精过滤模块的负荷,保证了净化效果,延 长了精过滤模块的使用寿命;优选方案中,改进了热交换的结构,增加了电拦截单元,体积 小,重量轻,在满足净化要求的同时,更加便于安装与运输,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并且本发 明中的各模块可制作成可插配结构,方便了各模块的维修和更换。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装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开门状态);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装配结构的平面示意图(省去了门);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热交换模块装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和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热交换模块中铝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除尘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拦截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另一种电拦截模块实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10所示,该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1,为柜式结构,包括柜体11和柜门12 ;进风管13连接设置在柜体11的外侧 面下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通过进风通道依次连接的初过滤模块、热交换模块、电除尘模块和精过滤模块以及回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入口位于室外,所述进风通道的出口位于室内,进风通道上还设有进风电机;所述回风通道的入口位于室内,所述回风通道的出口位于室外,所述回风通道上设有回风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除尘模块和精过滤模块之间还设有电拦截组件;所述电拦截模块为由发泡金属板制备的用于吸附电除尘模块电离产生的颗粒的吸附板,所述吸附板上带有与所述电除尘模块上所带电荷相反的电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建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德安生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