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扶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4758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循环扶正装置,它包括扶正套筒、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扶正套筒,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内、外套筒密闭连接,内、外套筒之间充满冷却水,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密闭连接在扶正套筒上。水循环扶正装置固定安装在供料道下方,从供料道落下的玻璃液落入水循环扶正装置,因内、外套筒之间充满冷却水,对内套管进行冷却,因此玻璃液不会黏在内套管内壁上,玻璃液经水循环扶正装置落入下方成形设备,位置准确,有效避免了偏移,还设有防水罩,确保冷却水不会接触玻璃液,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确保了玻璃瓶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玻璃瓶制造辅助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玻璃液的扶正装置。
技术介绍
玻璃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制备好的配合料运至玻璃窑炉中高温熔炼使其熔化成玻璃液,熔化好的玻璃液再经供料道,由供料道供给成形设备。现有技术,经过供料道的玻璃液从供料道直接落入下方成形设备,由于供料道出口与成形设备之间的距离较大,玻璃液在这段间隔距离容易发生偏斜,不能保证恰好落入成形设备的适当位置,造成玻璃瓶瓶身厚度不均匀,影响玻璃瓶的质量,甚至玻璃液偏离严重,没有落入成形设备,不仅造成物料资源浪费,还容易损坏生产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玻璃瓶生产
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循环扶正装置,使玻璃液能够恰好落入成形设备的适当位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循环扶正装置,它包括扶正套筒、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扶正套筒,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内、外套筒密闭连接,内、外套筒之间充满冷却水,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密闭连接在扶正套筒上。所述外套筒为圆柱形筒体,所述内套筒为上部圆锥形筒体与下部圆柱形筒体组合型结构。所述进水管连接在外套筒筒壁上方,出水管连接在外套筒筒壁下方。它还包括防水罩板,防水罩板焊接在外套筒筒壁上部、进水管的下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循环扶正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在供料道下方设置水循环扶正装置,玻璃液从供料道落入水循环扶正装置,经水循环扶正装置后再落入成形设备,避免了玻璃液在下落的过程中偏移,确保玻璃液落入成形设备的适当位置;设有内、外套筒,内、夕卜套筒之间充满冷却水,确保玻璃液不会黏在内套筒内壁上;还设有防水罩板,避免水接触玻璃液,确保所生产出的玻璃瓶的质量。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注 I.防水罩板;2.进水管;3.内套筒;4.冷却水;5.外套筒;6.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循环扶正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水循环扶正装置,它包括扶正套筒、进水管2和出水管6,所述扶正套筒,包括内套筒3和外套筒5,内、外套筒密闭连接,内、外套筒之间充满冷却水4,所述进水管2和出水管6密闭连接在扶正套筒上。所述外套筒5为圆柱形筒体,所述内套筒3为上部圆锥形筒体与下部圆柱形筒体组合型结构。所述进水管2连接在外套筒筒壁上方,出水管6连接在外套筒筒壁下方。它还包括防水罩板1,防水罩板I焊接在外套筒筒壁上部、进水管的下方。水循环扶正装置固定安装在供料道下方,从供料道落下的玻璃液落入水循环扶正装置,水循环扶正装置设有进、出水管,冷却水从进水管进入内、外套管之间的空间,从出水管流出,不断循环,对内套管进行冷却,因此玻璃液不会黏在内套管内壁上。玻璃液经水循环扶正装置落入下方成形设备,位置准确,有效避免了偏移。水循环扶正装置,所设防水罩,确保冷却水不会接触玻璃液,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避免了玻璃液偏离造成的影响,确保了玻璃瓶的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循环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扶正套筒、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扶正套筒,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内、外套筒密闭连接,内、外套筒之间充满冷却水,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密闭连接在扶正套筒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循环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扶正套筒、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扶正套筒,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内、外套筒密闭连接,内、外套筒之间充满冷却水,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密闭连接在扶正套筒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循环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为圆柱形筒体,所述内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钦斌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荣泰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