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丕承专利>正文

用龙门刨床加工长筒形工件内孔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4474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不用大型镗床而用普通龙门刨床加工长筒形工件内孔的方法,具有内孔直线性好,生产效率高,加工成本低的特点。本方法是将待加工工件毛胚固定在龙门刨床的工作台上,两段相连的亦可分离的刨刀杆穿过毛胚孔,其两端分别由附加机座上的轴承座支承。利用龙门刨床工作台(即工件)的往复运动和装有刨刀的刨刀杆的转动,将工件内孔加工成型。(*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制件内孔的加工方法,特别是采用普通龙门刨床加工长筒形工件(如离心铸管型筒)内孔的方法。离心铸管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及大型石化,冶金企业中输水工程必不可少的器材。我国80年代开始引进离心铸管技术和成套设备。该设备中主要配件是离心铸管型筒,它是消耗性配件,由于对型筒内孔的直线性有较高地要求,而且型筒长度达4~6米,孔径在φ150~φ1000mm,属于长筒形工件,一般机器设备加工很困难。国外传统工艺都是采用大型镗床镗孔,制造成本极高,每支价格为1~6万美元(根据型号尺寸而定)。目前,在我国大型镗床属稀缺设备,固此,国内所需型筒全部依靠进口,这使我国离心铸管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同样其他类似的长筒形工件内孔的加工也是很困难的,一方面是缺少大型专用设备,另一方面是由于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变长筒形工件内孔加工采用的传统的镗孔工艺,而提供一种用普通龙门刨床和附加装置来加工长筒形工件内孔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完成的。将待加工的工件毛胚固定在龙门刨床的工作台上,两段相连的亦可分离的刨刀杆穿过毛胚孔,其两端分别由附加机座上的轴承座支承。利用龙门刨床工作台(即工件)的往复运动和装有刨刀的刨刀杆的转动,将工件内孔加工成型。附图为龙门刨床加工离心铸管型筒内孔示意图。图中1。龙门刨床身,2.导轨,3。附加机座,4。进刀手轮,5.止推轴承座,6.主刨刀杆,8。龙门刨立柱和刀架,9.接点,10.刨刀,11。型筒,12。支撑刨刀杆,13。龙门刨工作台,14。轴承座。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叙述。实施例利用龙门刨床加工离心铸管型筒的内孔(如图所示)。将型筒(11)毛胚固定在龙门刨工作台(13)上,主刨刀杆(6)和支撑刨刀杆(12)通过可分离的接点(9)连接在一起,并穿过型筒(11)内孔。支撑刨刀杆(12)的刀架上装有刨刀(10)为防止刨刀的切削抗力对刨刀杆产生弯曲力矩,在沿刨刀杆的圆周方向上对称地安装着两把或两把以上刨刀。并且随着加工进程,刨刀是可调整的支撑刨刀杆(12)的另一端由附加机座(3)上的轴承座(14)支承、主刨刀杆(6)的另一端由附加机座(3)上的止推轴承座(5)支承,其头部装有手动进刀手轮(4)(也可采用由电机带动涡轮减速器组成的机动进刀装置)。原龙门刨床的立柱和刀架(8)闲置不用。本装置是利用龙门刨工作台(13)在导轨(2)上作直线往复运动,即是型筒(11)作往复运动,同时,通过转动进刀手轮(4)使刨刀杆(6、12)转动,即是说刨一次,刨刀转动一个角度,再刨一次……如此将型筒(11)的内孔刨削成型。利用本专利技术加工型筒内孔的优点是1。内孔直线性好,固为龙门刨床是所有机床中直线性最好的机床,其工作台比型筒长,而且其导轨又比工作台长,这就使工件内孔的直线性得到充分的最大程度的保证。2.生产效率高。如以长度为6米,孔径为φ300mm的型筒毛胚为例,经初步计算镗床镗孔切削工时约20个小时以上,而采用本方法,安装两把刨刀,仅需切削工时3小时左右。3.加工成本低。按我国机械工业部规定的协作价格,大型镗床的工时费要比普通龙门刨床的工时费高得多。4。简化加工设备,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利用本专利技术加工其他类似的长筒形工件内孔,同样具有直线性好,生产效率高和制造成本低的特点。权利要求1.一种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工方法,是将相连接的支撑刨刀杆(12)和主刨刀杆(6)穿过固紧在龙门刨工作台(13)上的工件毛胚(如型筒(11))内孔,刨刀杆两端分别由附加机座(3)上的轴承座(5、14)支撑,主刨刀杆(6)的头部装有进刀手轮(4),支撑刨刀杆(12)的刀架上装有刨刀(10),利用龙门刨床工作台(13)在导轨(2)上的往复运动、通过进刀手轮(4)转动刨刀杆(6、12),从而使刨刀(10)将工件内孔加工成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撑刨刀杆(12)与主刨刀杆(6)是可分离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上述加工方法时,支撑刨刀杆(12)的刀架上沿刀杆圆周方向对称地安装着两把或两把以上的刨刀(10),且刨刀(10)是可调整的。全文摘要一种不用大型镗床而用普通龙门刨床加工长筒形工件内孔的方法,具有内孔直线性好,生产效率高,加工成本低的特点。本方法是将待加工工件毛胚固定在龙门刨床的工作台上,两段相连的亦可分离的刨刀杆穿过毛胚孔,其两端分别由附加机座上的轴承座支承。利用龙门刨床工作台(即工件)的往复运动和装有刨刀的刨刀杆的转动,将工件内孔加工成型。文档编号B23D1/24GK1038960SQ8810384公开日1990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1988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1988年6月29日专利技术者王丕承, 黄其华 申请人:王丕承, 黄其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龙门刨床加工长筒形工件内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工方法,是将相连接的支撑刨刀杆(12)和主刨刀杆(6)穿过固紧在龙门刨工作台(13)上的工件毛胚(如型筒(11))内孔,刨刀杆两端分别由附加机座(3)上的轴承座(5、14)支撑,主刨刀杆(6)的头部装有进刀手轮(4),支撑刨刀杆(12)的刀架上装有刨刀(10),利用龙门刨床工作台(13)在导轨(2)上的往复运动、通过进刀手轮(4)转动刨刀杆(6、12),从而使刨刀(10)将工件内孔加工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丕承黄其华
申请(专利权)人:王丕承黄其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