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X射线成像设备及其成像方法。X射线成像设备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滑轨,滑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滑轨上沿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射线源控制装置、支撑控制装置、接收器控制装置。射线源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立柱、第一俯仰运动装置和射线源。支撑控制装置包括台面支撑柱和旋转台面,台面支撑柱可移动地连接于滑轨上,台面支撑柱内设置旋转轴。旋转台面与旋转轴相连接安装,旋转台面通过旋转轴支撑于台面支撑柱上。接收器控制装置包括第二立柱、第二俯仰运动装置和接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X射线成像设备及其成像方法集透视、平片、锥束圆轨道CT、锥束螺旋轨道CT、DTS成像这五种扫描模式于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X射线成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X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工业检测领域。常见的X射线成像方式为透视和平片。然而,这两种成像方式只能得到投影方向的平面图像,却不能得到顺着投影方向的深度信息即断层图像。CT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弥补了以上两种X射线成像方式的不足,可以利用X射线球管和探测器同步围绕被检测物体旋转,得到被检测物体360°范围的序列投影图像,利用重建算法对这些图像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物体的一系列二维断层图像,这些二维断层图像可以合并得到物体的三维信息。根据X射线球管和探测器同步运动与被检测物体是否运动的关系,又可分为圆轨道CT和螺旋轨道CT。DTS(层析X射线数字化摄影)成像是在传统体层摄影基础上结合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开发的一种有限角图像重建方法。通过在一次采集过程中获得的某个物体的多角度投影数据可回顾性重建任意层面的图像。现有的X射线成像设备采集投影数据过程中使用线阵列探测器比较耗时,同时, 因为其射线源和接收器的距离固定,当被检测物体过小时,这时不论是平片图像还是CT断层图像,物体在图像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其他大部分图像区域都是无用信息;当被检测物体过大时,这时不论是平片图像还是CT断层图像,物体的一部分信息将占据整个图像,物体其他部分信息将无法获得。同时,射线源和接收器相对位置也固定,没法实现DTS成像功倉泛。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集透视、平片、锥束圆轨道CT、锥束螺旋轨道CT、DTS成像这五种扫描模式于一体的。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X射线成像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滑轨上沿所述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射线源控制装置、支撑控制装置、接收器控制装置。所述射线源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立柱、第一俯仰运动装置和射线源, 所述第一立柱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一立柱上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俯仰运动装置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射线源与所述第一俯仰运动装置相活动连接安装。所述支撑控制装置包括台面支撑柱和旋转台面,所述台面支撑柱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滑轨上,所述台面支撑柱内设置旋转轴。所述旋转台面与所述旋转轴相连接安装,所述旋转台面通过所述旋转轴支撑于所述台面支撑柱上。所述接收器控制装置包括第二立柱、第二俯仰运动装置和接收器,所述第二立柱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上,所述接收器立柱上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俯仰运动装置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接收器与所述第二俯仰运动装置相活动连接安装。进一步地,所述射线源包括X射线球管,所述X射线球管上设有射线出口,所述射线出口处设有遮线器,所述遮线器对射出的X射线进行调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俯仰运动装置包括第一柱状连杆,所述第一柱状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俯仰运动装置相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X射线球管相活动连接。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俯仰运动装置相固定连接安装。还包括第一长条齿轮,所述第一长条齿轮由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转动。还包括第一中间齿轮,所述第一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长条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长条齿轮驱动所述第一中间齿轮转动。所述X射线球管设置第一固接齿轮,所述第一固接齿轮与所述X射线球管相固定连接安装,所述第一固接齿轮与所述第一中间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长条齿轮、第一中间齿轮驱动第一固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X射线球管做俯仰运动。进一步地,第二俯仰运动装置包括第二柱状连杆,所述第二柱状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俯仰运动装置相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接收器相活动连接。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俯仰运动装置相固定连接安装。还包括第二长条齿轮,所述第二长条齿轮由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转动。还包括第二中间齿轮,所述第二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二长条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长条齿轮驱动所述第二中间齿轮转动。所述接收器设置第二固接齿轮,所述第二固接齿轮与所述接收器相固定连接安装,所述第二固接齿轮与所述第二中间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长条齿轮、第二中间齿轮驱动第二固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接收器做俯仰运动。进一步地,X射线成像设备还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三导轨,所述第一俯仰运动装置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导轨上。进一步地,X射线成像设备还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四导轨,所述第二俯仰运动装置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四导轨上。进一步地,X射线成像设备还包括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三安装板上设有第五导轨,所述台面支撑柱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五导轨上。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器包括拍片盒,所述拍片盒与所述接收器控制装置相连接安装,所述拍片盒上设置平板探测器。一种X射线成像设备的成像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打开X射线成像设备。为操作者提供多种扫描模式。接收操作者关于扫描模式的模式控制信号。根据操作者的模式控制信号,并启动相应的扫描模式对被扫描物体进行扫描。输出扫描结果。进一步地,所述模式包括透视模式、平片模式、锥束圆轨道CT模式、锥束螺旋轨道 CT模式和DTS成像模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I、射线源控制装置、支撑控制装置、接收器控制装置都可滑动地连接于底座的滑轨上,同时,由第一俯仰运动装置和第二俯仰运动装置来控制射线源、接收器在第一导轨、 第二导轨上的运动和俯仰运动,使得X射线成像设备得以具备集透视、平片、锥束圆轨道CT、锥束螺旋轨道CT、DTS成像这五种扫描模式的功能,也保证成像的大小能够根据实际需要保持大小适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不同的模式,当射线源与接收器保持相对不动时即可实现透视模式和平片模式,当射线源与接收器与被检测物体有相对旋转运动时即可实现锥束圆轨道CT模式和锥束螺旋轨道CT模式,当射线源与接收器在竖直方向发生相对运动时即可实现DTS成像模式。2、所述射线源包括X射线球管,所述X射线球管上设有射线出口,所述射线出口处设有遮线器,所述遮线器对射出的X射线进行调节。X射线球管发出的X射线经过遮线器后形成所需要锥形X射线束,遮线器可控制射出的X射线锥束大小(扇角和锥角的大小)。3、X射线成像设备设置第一俯仰运动装置,使得与其连接的X射线球管得以实现俯仰运动。4、X射线成像设备设置第二俯仰运动装置,使得与其连接的接收器得以实现俯仰运动。5、X射线成像设备还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上,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三导轨,所述第一俯仰运动装置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导轨上。 第一安装板连接第一立柱和第一俯仰运动装置,使得第一俯仰运动装置能够实现沿第一导轨运动或沿第三导轨运动,或实现两者的复合运动,使得射线源的运动路径多样化。6、X射线成像设备还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上,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四导轨,第二俯仰运动装置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四导轨上。第二安装板连接第二立柱和第二俯仰运动装置,使得第二俯仰运动装置能够实现沿第二导轨运动或沿第四导轨运动,或实现两者的复合运动,使得接收器的运动路径多样化。7、X射线成像设备还包括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X射线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滑轨,滑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滑轨上沿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射线源控制装置、支撑控制装置、接收器控制装置;所述射线源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立柱、第一俯仰运动装置和射线源,第一立柱滑动连接于滑轨上,第一立柱上设有第一导轨;第一俯仰运动装置移动地连接于第一导轨上,所述射线源与第一俯仰运动装置相活动连接安装;所述支撑控制装置包括台面支撑柱和旋转台面,台面支撑柱移动地连接于滑轨上,台面支撑柱内设置旋转轴;旋转台面与旋转轴相连接安装,所述旋转台面通过旋转轴支撑于台面支撑柱上;所述接收器控制装置包括第二立柱、第二俯仰运动装置和接收器,第二立柱滑动连接于滑轨上,接收器立柱上设有第二导轨;第二俯仰运动装置移动地连接于第二导轨上,接收器与第二俯仰运动装置相活动连接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凌宏,徐圆,齐宏亮,骆毅斌,李慧君,张广鹏,甄鑫,洪虹,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