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移动充电器,包括:一盒匣,具一可掀式上盖,上盖的两侧角落处均凹设一缺口,并于其间穿置有一转轴,转轴的两侧伸抵于缺口内,又于盒匣的两侧内壁与底面间各自组置有一滑块,两滑块的顶端高出于盒匣上方,并穿伸入上盖两侧角落处的缺口内,用以将上盖轴接于其间;一太阳能板,贴附于盒匣的上盖底面,可随上盖盖合容于盒匣内,并于靠盒内的侧连接有两连接线,两连接线的端缘处分别设一插头;一个以上可携式充电电池,容于盒匣内,且其两端分别设一电源输入插座及一电源输出插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携带及使用,提升充电效率,可任意翻转调整太阳能板的外露角度,以产生一追日的效果,适于各种环境状态下使用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太阳能移动充电器,尤指一种能将各组件加以整合收纳,而可方便携带及使用,且可适当加大太阳能板的体积,以增进充电效率,兼具有可依日照方向任意翻转调整太阳能板的外露角度,更可将的卸下置于随身行旅包的外部,以适于各种环境状态下的使用需求,配合可携式充电电池设计,可将充饱电后的充电电池单独取出随身携带的太阳能移动充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日新月异,人们日常所使用的3C(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电子产品,在功能上日益多样化,而体积及厚度则朝向短小、轻薄的可携带式趋势发展。正因如此,为了可方便携带,目前普遍使用的3C电子产品,大多以电池作为提供运作所需的电能来 源,且为了兼顾环保诉求,其中又以可重复充电使用的充电电池较为常见。兹查,传统式充电电池,当电力耗尽时,均以市电为电源,配合一充电器,将市电经转换为一定电压位准的充电电源,用以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但受限于市电有不可及之处(如崇山峻岭、荒郊野外之处或外出移动时),加上近年来绿色能源的观念兴起,业界遂开发出多种利用太阳的光能转换为电能,以供充电使用的太阳能充电器。然现有的太阳能充电器,均至少包含有一太阳能板、一充电器及一连接线等配件所组成。而由于其是针对外出供紧急充电之用,且太阳能板无法加以收折,因此为顾及携带方便,该太阳能板的体积皆较小,相对的可吸收光能的面积较为有限,往往不敷供应电子产品使用。此外,该太阳能板等配件,因缺乏一可有效整合收纳的方式,故在携带过程中,亦容易造成太阳能板受外力折断损坏或遗失的不当事情发生,而失其应急供电的使用原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太阳能移动充电器,其能将太阳能板、连接线及充电电池等组件加以整合收纳,方便携带及使用,且可适当加大太阳能板的体积,以增加吸收太阳光能的面积,提升充电效率;其可任意翻转调整太阳能板的外露角度,以产生一追日的效果,更可将的卸下置于外出活动随身行旅包的外部,以适于各种环境状态下使用需求;其具可携式充电电池设计,使之能于充饱电后,可单独取出随身携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太阳能移动充电器主要包含有一盒匣、一太阳能板及一个以上可携式电池所组成,该盒匣具一可掀式上盖,可供太阳能板、连接线及充电电池整合收纳于其内,又该盒匣两侧内壁与底面间的角落处,分别搭靠组置有一滑块,该滑块可循一轨条前、后滑动移位,且其顶端高出于盒匣上方,而该上盖则轴接于两滑块的顶端间,使之能随滑块滑移,并可由0 180度任意翻转掀启,亦可将的自盒匣上卸下,成一单独的个体;再该太阳能板贴附于上盖的底面,而可随上盖滑移、翻转掀启或自盒匣上卸下,又于靠盒内的侧连接有两连接线,该两连接线的端缘处分别设一 USB插头;该充电电池的两端分别设一 USB (通用序列汇流排)电源输入插座及一电源输出插座,该电源输入插座能与太阳能板连接线端缘处的插头相接,用以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借此,该太阳能板可随上盖掀启而外露,并能依日照方向翻转调整外露角度,以产生一追日的效果;更可随上盖180度翻转,贴置于盒匣上方;另可将的自盒匣上卸下,置于外出移动随身行旅包的外部,用以吸收太阳光能并转换成电能,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且待充电电池充饱电后,可将的容于盒匣内,亦可单独取出随身携带,而可具有多种不同的使用方式,以适于各种环境状态下的使用需求,并可增进使用上的方便性。前述太阳能移动充电器,其中盒匣的两侧内壁与底面间的角落处均突设一轨条,配合于两滑块的底端与的对应凹设有一滑槽,使两滑块能循以前、后滑动移位。前述太阳能移动充电器,其中充电电池两端的电源输入插座及电源输出插座,为USB插座。 前述太阳能移动充电器,其中充电电池上装设有一输出电源开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能将太阳能板、连接线及充电电池等组件加以整合收纳,方便携带及使用,且可适当加大太阳能板的体积,以增加吸收太阳光能的面积,提升充电效率;其可任意翻转调整太阳能板的外露角度,以产生一追日的效果,更可将的卸下置于外出活动随身行旅包的外部,以适于各种环境状态下使用需求;其具可携式充电电池设计,使之能于充饱电后,可单独取出随身携带。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整体构造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盒匣成盖合状态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上盖与太阳能板的外观图。图4是本技术盒匣的侧视平面示意图(一)(上盖成滑移状态)。图5是本技术盒匣的侧视平面示意图(二)(上盖成翻转状态)。图6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參考图(一)(太阳能板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图7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參考图(二)(上盖翻转180度平置于盒匣上方)。图中标号说明1.盒匣11.上盖 111.缺U 112.转轴 12.轨条13.滑块131 滑槽132.轴孔2.太阳能板21.连接线22. USB插头3,充电电池31. USB电源输出插座32.输出电源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I、图2、图3,本技术主要包含有一盒匣I、一太阳能板2及一个以上可携式充电电池3。其中,盒匣I是一具活动式上盖11的方形盒体,可供将太阳能板2、连接线21、插头22及充电电池3等组件整合收纳于其内。且该上盖11与盒匣I的周边具相同的长、宽尺寸,可供盖合于盒匣I的上方,又于其一端的两侧角落处,均凹设有一缺口 111,并于两缺口 111间穿置有一转轴112,该转轴112的两侧皆留有一穿出段,且穿出段伸抵于缺口 111内(见图3所示),以供与盒匣I组装之用。再于盒匣I两侧内壁与底面间的角落处,均突设一轨条12,可分别供一滑块13搭靠组置之用,该滑块13的底端皆凹设有一滑槽131,且滑槽131对应于轨条12的形状及尺寸而设,使两滑块13能各自循着盒匣I的两侧内壁与底面间,前、后滑动移位。又该滑块13顶端高出于盒匣I的上方,并致密穿伸入上盖11两侧的缺口 111内,另于其上各自穿设有一轴孔132,可供将转轴112两侧的穿出段对合穿套入轴孔132内,而将上盖11予轴接于两滑块13之间,使之能随滑块13前、后滑动而移位(如图4所示);更能以转轴112为轴心,配合滑块13为支点,由0 180度任意翻转掀启,且可固定在任何所需的角度(见图5所示);甚至可将转轴112由滑块13上的轴孔132内脱出,而将上盖11自盒匣I上卸下,成一单独的个体(如图3所示),以适于各种使用上需求。太阳能板2的长、宽尺寸略小于上盖11,且贴附于上盖11的底面,使之能随上盖11盖合,而容于盒匣I内,对之形成保护,防止造成损坏,并可随上盖11移位、向外翻转掀启或将的自盒匣I上卸下,使之能以外露,可供用以吸收太阳光能并转换成电能。再于太阳能板2靠盒内的侧电性连接有两连接线21,该两连接线21朝盒内延伸,且于其端缘处分别设一 USB 插头 22。可携式充电电池3可置于盒匣I内,并于其两端分别设一 USB电源输入插座(图中未不)及一电源输出插座31,可供将太阳能板2 —端的USB插头22插入电源输入插座(配合参阅图6),使太阳能板2吸收太阳光能转换成的电能,能对充电电池3进行充电,并加以储存,而可将3C电子产品与电源输出插座31间,另以一连接线相接,以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移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盒匣,具一可掀式上盖,该上盖的两侧角落处均凹设一缺口,并于其间穿置有一转轴,该转轴的两侧伸抵于缺口内,又于盒匣的两侧内壁与底面间各自组置有一滑块,该两滑块的顶端高出于盒匣上方,并穿伸入上盖两侧角落处的缺口内,用以将上盖轴接于其间;一太阳能板,贴附于盒匣的上盖底面,可随上盖盖合容于盒匣内,并于靠盒内的侧连接有两连接线,该两连接线的端缘处分别设一插头;一个以上可携式充电电池,容于盒匣内,且其两端分别设一电源输入插座及一电源输出插座;借此,该太阳能板能随上盖掀启而外露,并可依日照方向翻转调整外露角度,且可随上盖180度翻转,将之贴置于盒匣上方,另可自盒匣上卸下,以之置于随身行旅包的外部,用以吸收太阳的光能并予转换成电能,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而待充电电池充饱电后,可将之单独取出随身携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陳振池,
申请(专利权)人:陳振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