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模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1156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02:10
一种激光模组控制电路,具有激光模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模组电路并联有第一控制支路及第二控制支路,所述第一控制支路设置有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二控制支路设置有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及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激光模组电路相连,基极与CPU相连,发射极接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尤其涉及一种激光模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激光仪器对激光安全均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在扫平仪中,要求激光输出光功率工作(静止或旋转状态下)在激光II级安全等级以下。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单个控制三极管通过PWM调制方式来将激光出口功率调解到激光安全等级以下。如图I所示,现有激光模组驱动电路,采用单路三极管对激光模组·进行控制,当速度大于5RPM,在CPU-A输入一个3V左右的高电平时,激光模组处于全导通状态(B卩2mW激光功率输出);当速度小于5RPM,在CPU-A输入一个?丽(50%占空比)形式的方波时,激光模组处于PWM调制导通状态(即激光模组以平均功率为ImW的功率输出),但当转速为ORPM时,激光模组的瞬时功率远大于ImW的激光安全等级要求。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I)当激光器在采用PWM调制方式时,瞬间功率依旧超过激光安全等级,切脉冲控制对激光管的寿命也有损伤;(2)当单个控制三极管失效时(CE短路),会导致激光输出光功率超过激光II级安全等级;(3)采用PWM调制功率,当激光仪器旋转时,激光线会出现断点现象,激光探测器在断点处无法探测接收。由此,亟待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的激光模组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技术缺陷的激光模组控制电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激光模组控制电路,具有激光模组电路,其中,所述激光模组电路并联有第一控制支路及第二控制支路,所述第一控制支路设置有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二控制支路设置有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及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激光模组电路相连,基极与CPU相连,发射极接地。优选地,在本技术中,所述激光模组控制电路还具有一闭环检测电路。并且,所述闭环检测电路被配置成当激光静止时,导通第一三极管,截止第二三极管;当激光旋转时,导通第一及第二三极管。优选地,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及第二三极管为NPN三极管。优选地,在本技术中,所述基极与CPU之间设置有偏置电阻。本技术对激光模组控制电路进行了特殊的改进。采用两个NPN三极管,通过控制三极管导通电流来控制激光管的光功率输出,使得安全性能更佳。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激光模组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激光模组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请参见图2,示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激光模组控制电路100,该控制电路被设置在扫平仪中,具有激光模组电路110,该激光模组电路110并联有第一控制支路及 第二控制支路,第一控制支路设置有第一 NPN三极管121,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激光模组电路110相连,基极通过第一偏置电阻131与CPU-A相连,发射极接地。对应地,第二控制支路设置有第二 NPN三极管122,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激光模组电路110相连,基极通过第二偏置电阻132与CPU-B相连,发射极接地。在激光模组控制电路100中还设置有一闭环检测电路(未示出)。该闭环检测电路被配置成当扫平仪激光器静止时,导通第一NPN三极管121,截止第二NPN三极管122 ;当扫平仪激光器旋转时,分别导通第一 NPN三极管121以及第二 NPN三极管122。基于上述设置,激光模组电路110可以根据控制两个三极管的导通截止逻辑关系从而达到激光模组的两档恒功率切换,其逻辑关系表如下 序第一 NPN 第二 NPN 'Γ α CPU-A CPU-B L ^L ^ 激光功率转速号三极管三极管OOS^E CiE OmW<5RPM一τ O <0.2mW<5RPM 0SiE ImW<5RPM 2mW>5RPM由上表可知,只有当两个NPN三极管同时失效导通时才会使得激光输出超过了激光安全等级lmW,从而大大降低了激光输出超过激光安全等级的几率。即便两个NPN三极管同时失效,使得激光输出功率超过了安全登记,但此时仪器的转速会超过5RPM,这样输出的激光在人眼上停留的时间较现有技术已大幅度减少,从而大大降低对人眼的损伤。应当注意的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激光模组控制电路,具有激光模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模组电路并联有第一控制支路及第二控制支路,所述第一控制支路设置有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二控制支路设置有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及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激光模组电路相连,基极与CPU相连,发射极接地。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激光模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模组控制电路还具有一闭环检测电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模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检测电路被配置成当激光静止时,导通第一三极管,截止第二三极管;当激光旋转时,导通第一及第二三极管。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激光模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三极管为NPN三极管。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激光模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极与CPU之间设置有偏置电阻。专利摘要一种激光模组控制电路,具有激光模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模组电路并联有第一控制支路及第二控制支路,所述第一控制支路设置有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二控制支路设置有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及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激光模组电路相连,基极与CPU相连,发射极接地。文档编号H01S5/062GK202797600SQ20122046614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专利技术者张瓯, 朱宏军, 牛青, 彭冬冬 申请人:常州华达科捷光电仪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激光模组控制电路,具有激光模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模组电路并联有第一控制支路及第二控制支路,所述第一控制支路设置有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二控制支路设置有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及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激光模组电路相连,基极与CPU相连,发射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瓯朱宏军牛青彭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华达科捷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