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热式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3604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热式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装置主体,所述加热装置主体包括水泵、发热核心水胆、出水咀、控制组件以及设于外部的主体外壳;所述发热核心水胆包括核心、至少一热扩散部件、至少一发热体和外壳,所述核心设有入水位、出水位以及连接入水位和出水位的通道,所述热扩散部件的一面与核心接合,另一面与发热体接合;所述出水咀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和所述核心的出水位连接,所述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有暂存空间和蒸气室;所述主体外壳设有第一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控制面板设有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控制水泵的输入电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出水效果和出水温度稳定,能够达到预设温度值。同时无需配置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成本降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即热式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控制出水温度并且出水温度稳定的即热式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的加热装置。传统的加热装置以明火加热,之后发展为以导热管加热,如市场上的电热式水煲、水壶、或咖啡机等,便是以导热管将液体加热。基于不同需要,以及耗电量、千滚水等问题,加热装置发展至即热式,能够即开即热,无需等待。最初的即热式加热装置,目标旨在提供100°C的出水温度,由于技术上的不足,以及高成本的电子控制系统,为了保护装置内的其它零件如发热体等,以致出水温度未能实现目标。随着技术发展,即热式加热装置的出水温度已能达到100°c,但由于电子控温系统并未成熟,出水温度往往过高而导致气化,吸收热量,因此出水温度往往只能局限于95°c至 98°C之间。此外,由于不同使用者有不同需要,为了迎合大多数使用者的需求,即热式加热装置比如传统的电热式水煲往往配置数个预设温度值,而该数个温度值通常是约65°C、约 85°C、和约98°C。先调校预设温度值,然后开启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然而,现有技术中,即使有数个预设温度值,由于控制方法主要是采用发热体的开关或水泵的开关控制出水温度, 假如是采用发热体的开关来控制出水温度,出水温度的浮动可达到相差10°C。假如采用水泵的开关来控制出水温度,出水的流量会产生断流或气化等情况,因此出水效果往往不稳定,同时当水泵的输出流量不便,入水温度越低,出水温度也越低,出水温度难以达到预设温度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即热式加热装置需配置一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这些电路非常贵,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不同使用需求控制出水温度,并且出水温度稳定,能够达到预设温度值的即热式加热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即热式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装置主体,所述加热装置主体包括水泵、发热核心水胆、出水咀、控制组件以及设于外部的主体外壳;所述发热核心水胆包括核心、至少一热扩散部件、至少一发热体和外壳,所述核心设有入水位、出水位以及连接入水位和出水位的通道,所述热扩散部件的一面与核心接合,另一面与发热体接合;所述出水咀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和所述核心的出水位连接,所述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有暂存空间和蒸气室;所述主体外壳设有第一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控制面板设有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控制水泵的输入电流。本技术的即热式加热装置,开启装置后,水流通过水泵带入到发热核心水胆的核心内,发热体的热能对核心内的水进行加热,由于热扩散部件的存在,发热体的热能不会直接传至核心,而是扩散至热扩散部件,降低发热体过热的风险,同时使核心内的水均匀地受热,由此产生气化的水变少,保障出水效果的稳定性。热扩散部件的存在可以省却复杂的电子控温系统。水流在入水位和出水位之间的通道进行一次二段式加热,然后送往出水咀。水流由出水咀的入水口进入,在暂存空间内短暂停留,由于气化的原因分成液态部分和气态部分,液态部分的水流经出水口流出,气态部分则上升进入蒸气室,避免水气散失, 带走热量。同时气态部分的进入导致蒸气室压力太大,气态部分相变回液态部分,经出水口流出。在出水咀内的效果像进行第二次的二段式加热,整个加热装置便形成两次二段式加热,同时避免因气化吸收热量,确保出水温度的稳定性,能够达到预设温度值。整个过程中, 控制组件负责接收所有讯息、然后进行分析、再回馈给各部件进行不同操作。同时,本技术设有控制旋钮,能够控制水泵的输入电流,从而控制水泵的输出流量,适应各种入水温度,改变出水温度。所述即热式加热装置为半自动式控制,通过手动式调节来调校。使用者根据不同温度需求进行调节,出水温度依赖使用者在加热过程中自行追踪。即使入水温度过低或过高,也能通过控制旋钮调节水泵的输出流量从而改变出水温度,确保出水效果和出水温度的稳定性,能够达到预设温度值。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热扩散部件和所述发热体均为两个,所述核心夹在两个热扩散部件之间,所述热扩散部件夹在核心和发热体之间,能够短时间内对核心内的水流加热,提闻热效率。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核心水胆设有云母片,所述发热体夹在热扩散部件和云母片之间。云母质地坚硬、机械强度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并且耐高温,避免发热体的热能散失,由热扩散部件传至核心,同时保护外壳不被发热体的热能熔融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核心的通道外壁与热扩散部件的间距为O. 5mnTl. 5mm,所述核心的通道设有迭片与热扩散部件接合,所述迭片的厚度为O. SmnTl. 2_。迭片用作通道壁,用于和热扩散部件接合,迭片的材料为铝、陶瓷、玻璃或其他食品级物料。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咀包括接驳喉、出水杯和外套并依次由内至外嵌套安装,所述接驳喉和所述出·水杯之间空余区域形成所述暂存空间和蒸气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面板设有液晶显示,液晶显示能够显示实时出水温度,便于通过控制旋钮进行控制,确保出水温度能够达到预设温度值。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外壳设有第二控制面板,所述第二控制面板设有冷水按钮和热水按钮。其中冷水按钮直接控制水泵开关,热水按钮则必须通过浮子开关控制水泵开关。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控制面板设有电子线路板,所述即热式加热装置为全自动式控制,整个加热过程依靠电子线路板的预先设定来操作,不需要控制旋钮进行手动控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主体配置有水缸,所述水缸和所述加热装置主体为分体式结构,所述水缸的底部设有阀门,所述加热装置主体设有与阀门适配的顶杆。水缸和加热装置主体分离时,阀门处于闭合状态。当水缸插入加热装置主体时,顶杆顶开阀门,水流由水缸进入加热装置主体。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可以直接连接自来水或其他容器获取水源,比如矿泉水水桶或蒸馏水水缸等。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主体设有辅助安装架,所述水泵和发热核心水胆设于辅助安装架上。辅助安装架使水泵和发热核心水胆安装更方便,同时有助于维修工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使产生气化的水变少,保障出水效果稳定,同时避免水流因气化吸收带走热量,确保出水温度的稳定性,能够达到预设温度值。 同时设有控制旋钮控制水泵的输入电流,适应各种入水温度。无需配置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成本降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加热装置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 一个实施例的俯视方向透视图。图6是图4 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发热核心水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分解图。图9是图7中核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出水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分解图。图12是图10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13是图10的透视图。图中省略了与本技术设计要点无关的其他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即热式加热装置100,包括加热装置主体 101,为便于使用者使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主体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即热式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装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主体包括水泵、发热核心水胆、出水咀、控制组件以及设于外部的主体外壳;所述发热核心水胆包括核心、至少一热扩散部件、至少一发热体和外壳,所述核心设有入水位、出水位以及连接入水位和出水位的通道,所述热扩散部件的一面与核心接合,另一面与发热体接合;所述出水咀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和所述核心的出水位连接,所述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有暂存空间和蒸气室;所述主体外壳设有第一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控制面板设有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控制水泵的输入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辉陈永坚
申请(专利权)人:汇宝创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