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盗锁具,包括防盗锁和钥匙包括防盗锁和钥匙,防盗锁包括锁芯和锁套,所述锁芯的外侧壁与所述锁套之间还设有若干沿该锁芯的径向方向设置的第一弹子机构4,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锁芯前端部的锁芯附加套3,其内设有一拨叉片31;若干第二弹子机构5,设于所述锁芯附加套3与所述锁套的结合面之间,将所述锁芯附加套3与所述锁套卡合;若干铰接于所述钥匙前端、并且与所述第二弹子机构5对应的钥匙卡片72,使所述钥匙插入所述钥匙槽孔21之中后,该钥匙卡片72在所述拨叉片31的抵触下翻转,触动所述第二弹子机构5将所述锁芯附加套3与所述锁套分离。该防盗锁具需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钥匙才能开锁,因而本防盗锁具有极高的防盗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防盗锁具,尤其是一种具有高防盗性能的防盗锁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防盗锁具包括防盗锁和与该防盗锁对应的钥匙。防盗锁包括锁芯和锁套,锁芯紧紧套装于锁套内。在锁芯和锁套之间还设有若干卡合于锁芯和锁套的弹子机构,当钥匙插入锁芯的沿纵向设置的钥匙槽孔之中后,触动弹子机构将锁芯和锁套分离,此时,该锁芯和锁套之间可以相对转动,完成开锁的功能。上述的弹子机构包括沿横向设置的与钥匙槽孔连通的锁芯弹子孔,锁套对应于该锁芯弹子孔也设有锁套弹子孔,使该锁芯弹子孔与锁套弹子孔形成一封闭的容腔,在该容 腔之中依次设有一层弹子、二层弹子和弹子弹簧。在弹子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该一层弹子和二层弹子的接触点没有处于该锁芯与锁套的交界面上,从而将锁芯和锁套卡住,使锁芯无法相对于锁套转动。为了能够实现开锁,在钥匙上与该弹子机构对应之处设有深浅合适的凹孔,当钥匙插入锁芯槽孔后,一层弹子的前端嵌入该凹孔之中,使一层弹子和二层弹子的接触点刚好位于锁芯和锁套的交界面上,从而拧动钥匙就可以实现锁芯相对于锁套的转动,实现开锁。但是,采用这种弹子机构的防盗锁开锁难度小,通过钢丝或者锡纸就能能够快速将该防盗锁打开,防盗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盗性高的防盗锁具,其通过增加弹子机构和在防盗锁内设置横向通道的结构来增加开锁难度,提高防盗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盗锁具,包括防盗锁和与该防盗锁对应的钥匙,所述防盗锁包括锁芯和锁套,所述锁芯内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钥匙槽孔;所述锁套内设有一沿其轴向方向延伸、并且贯通所述锁套的锁芯通孔,所述锁芯套装于所述锁芯通孔之中;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套之间还设有若干沿该锁芯的径向方向设置的第一弹子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锁芯前端部的锁芯附加套,以及设置于所述钥匙槽孔前端的拨叉片;-若干第二弹子机构,设于所述锁芯附加套与所述锁套的结合面之间,将所述锁芯附加套与所述锁套卡合;所述钥匙包括钥匙本体和若干钥匙卡片,所述钥匙卡片铰接于与所述第二弹子机构对应所述钥匙本体的前端,使所述钥匙插入所述钥匙槽孔之中,该钥匙卡片在所述拨叉片的抵触下翻转,触动所述第二弹子机构将所述锁芯附加套与所述锁套分离。具体的,所述第二弹子机构包括设于所述锁套内的第二锁套盲孔和设于所述锁芯附加套内、并且与所述第二锁套盲孔连通的第二弹子通孔,所述第二锁套盲孔和所述第二弹子通孔内依次设有第二弹子弹簧、第二二层弹子和第二一层弹子,所述第二一层弹子和第二二层弹子将所述锁套和锁芯附加套卡合。优选的,所述锁芯的前端套装于所述锁芯附加套内,所述钥匙槽孔的侧壁设有沿其径向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二弹子通孔连通的锁芯开口。进一步,所述第二弹子机构为两个并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锁套盲孔和第二弹子通孔沿锁芯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钥匙本体的前端设有一容纳所述钥匙卡片的钥匙腔,所述钥匙卡片前端呈弧形,后端分别铰接于所述钥匙腔内,在所述拨叉片的抵触下从所述钥匙的两侧的侧壁伸出。进一步,所述钥匙卡片的后方依次设有一卡片珠和卡片弹簧。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弹子机构设于该防盗锁的后端,包括第一弹子通孔和第一锁套盲孔;所述第一弹子通孔沿所述锁芯径向方向延伸、并且贯通所述锁芯;所述第一锁套盲孔设于所述锁芯通孔侧壁上、并且与所述第一弹子通孔对应;所述第一锁套 盲孔和所述第一弹子通孔内依次设有第一弹子弹簧、第一二层弹子和第一一层弹子,所述第一一层弹子和第一二层弹子将所述锁套和锁芯卡合;所述钥匙表面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弹子机构对应的钥匙盲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防盗锁具的第二弹子机构沿锁芯的轴向方向设置,需要使用与该防盗锁对应的钥匙的钥匙卡片伸入该防盗锁的横向设置的锁芯开口之中才能触发该第二弹子机构开锁,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该防盗锁具的防盗性能和安全性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I的防盗锁的纵向剖面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I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I的第一弹子机构的横向剖面视图;图4是实施例I的钥匙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I的第二弹子机构未被触发状态下的剖面视图(未开锁状态下);图6是实施例I的第二弹子机构被触发状态下的剖面视图(开锁状态下);图7是实施例2的钥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锁套;11—锁芯通孔;2—锁芯;21—钥匙槽孔;22—锁芯开口 ;3—锁芯附加套;31—拨叉片;4一第一弹子机构;41 一第一一层弹子;42—第一二层弹子;43—第一弹子弹簧;5—第二弹子机构;51—第二一层弹子;52—第二二层弹子;53—第二弹子弹簧;6—开锁拨片;61—卡簧;7 —钥匙;71—钥匙盲孔;72 —钥匙卡片;73—卡片珠;74 —卡片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如图I至图6所示,一种防盗锁具,包括防盗锁和与该防盗锁对应的钥匙7。该防盗锁包括锁芯2和锁套1,该锁芯2套装于该锁套I中,其后端通过卡簧61固定一开锁拨片6。在锁芯2和锁套I之间安装有第一弹子机构4和第二弹子机构5,通过该第一弹子机构4和第二弹子机构5将该锁芯2和锁套I卡合,防止锁芯2相对于锁套I转动;当该防盗锁对应的钥匙7插入锁芯2后, 触发第一弹子机构4和第二弹子机构5,使锁芯2可以带动开锁拨片6转动,从而实现开锁。锁芯2内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并且贯通该锁芯2的钥匙槽孔21。在该钥匙槽孔21的前方设有一拨叉片31。所述锁芯2的前端部还固定一锁芯附加套3,本实施例中,该锁芯2前端套装于锁芯附加套3内,使该锁芯2与锁芯附加套3成一体设置。锁套I内设有一沿其轴向方向延伸、并且贯通所述锁套I的锁芯通孔11,锁芯2套装于所述锁芯通孔11之中,使该锁芯2可以在该锁套I内转动。请参阅图3,第一弹子机构4沿该锁芯2的径向方向设置于锁芯2与所述锁套I之间,用于将所述锁芯2与所述锁套I卡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子机构4设于所述锁芯2的后端,包括第一弹子通孔和第一锁套盲孔,所述第一弹子通孔沿所述锁芯2的径向方向延伸、并且贯通所述锁芯2的钥匙槽孔21的侧壁;第一锁套盲孔设于所述锁芯通孔11侧壁上、并且与所述第一弹子通孔对应。在所述第一锁套盲孔和所述第一弹子通孔内依次设有第一弹子弹簧43、第一二层弹子42和第一一层弹子41,所述第一一层弹子41和第一二层弹子42将所述锁套和锁芯2卡合。所述钥匙7的表面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弹子机构4对应的钥匙盲孔71。第二弹子机构5设于所述锁芯附加套3与所述锁套I的结合面之间,用于将所述锁芯附加套3与所述锁套I卡合。该第二弹子机构5包括第二锁套盲孔和设于所述锁芯附加套3内、并且与该第二锁套盲孔连通的第二弹子通孔。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锁套盲孔和第二弹子通孔沿锁芯I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锁套盲孔和所述第二弹子通孔内依次设有第二弹子弹簧53、第二二层弹子52和第二一层弹子51,所述第二一层弹子51和第二二层弹子52将所述锁套I和锁芯附加套3卡合。为了使钥匙7的钥匙卡片72能够触发该第二弹子机构5,在钥匙槽孔21的侧壁上还设有沿其径向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二弹子通孔连通的锁芯开口 22,形成防盗锁的横向通道。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弹子机构5为两个并且对称设置;所述钥匙7前端设有一容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盗锁具,包括防盗锁和与该防盗锁对应的钥匙,所述防盗锁包括锁芯和锁套,所述锁芯内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钥匙槽孔;所述锁套内设有一沿其轴向方向延伸、并且贯通所述锁套的锁芯通孔,所述锁芯套装于所述锁芯通孔之中;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套之间还设有若干沿该锁芯的径向方向设置的第一弹子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锁芯前端部的锁芯附加套,以及设置于所述钥匙槽孔前端的拨叉片;?若干第二弹子机构,设于所述锁芯附加套与所述锁套的结合面之间,将所述锁芯附加套与所述锁套卡合;所述钥匙包括钥匙本体和若干钥匙卡片,所述钥匙卡片铰接于与所述第二弹子机构对应所述钥匙本体的前端,使所述钥匙插入所述钥匙槽孔之中,该钥匙卡片在所述拨叉片的抵触下翻转,触动所述第二弹子机构将所述锁芯附加套与所述锁套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志,
申请(专利权)人:戚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