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徽派天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1385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9:52
一种徽派天井结构,包括天井四周合围的屋顶,及设置在屋顶内的立柱和横梁,在所述的天井四周屋顶上设置有圈梁,在屋顶内的立柱顶部设置有加强柱,加强柱的另一端穿过屋顶与圈梁连接;在圈梁上设置钢构架,并在钢构架上安装用于封闭天井的玻璃板。所述的圈梁外围与屋顶结合处设置有排水槽,并在排水槽内设置有竖向管道。所述的玻璃板上设置有活动的玻璃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徽派建筑天井在取得很好采光的同时,保证室内环境的相对密闭,方便空调等电器对室内温度及湿度的调节,同时也可以打开玻璃窗,保证很好的通风,提高徽派建筑的居住舒适性;且结构简洁大方,适合现代居住的要求,可广泛应用于徽派天井房屋的设计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徽派天井结构
技术介绍
早在1700多 年前就已经有了“天井”这个名词《现代汉语词典》也专门辟了“天井”词条“某些地区的旧式房屋为了采光而在屋顶上开的洞。”而徽州古民居的天井却远远要复杂的多,式样主要有三种。一、四面都是住宅楼房围成的长方形天井,底层由上、下厅堂与两侧古民居单元及两厢廊合围而成,二楼、三楼由两组厢房与环形“跑马楼”回廊组合而成。它由屋顶四面坡型瓦檐构成长方形天窗,坡型瓦檐下边有长方形环形水溱,承接屋顶坡面流下的雨水,汇入水管流入天井下明堂明沟或暗沟中,素有为“四水归堂”与“肥水不外流”之称。二、一面厅堂,两侧厢房与一面高墙围城的长方形天井。三、一面厅堂与三面高墙围城的庭院式长方形天井。徽州古民居最大的缺憾是天井不能避风遮雨,不利建筑的防潮、防腐,且不保温。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生活居住要求,致使徽州古民居越来越少,破坏越来越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徽派天井结构,解决徽派建筑天井结构不能保证室内密闭,不能保温保湿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徽派天井结构,包括天井四周合围的屋顶,及设置在屋顶内的立柱和横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徽派天井结构,包括天井四周合围的屋顶,及设置在屋顶内的立柱和横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天井四周屋顶上设置有圈梁,在屋顶内的立柱顶部设置有加强柱,加强柱的另一端穿过屋顶与圈梁连接;在圈梁上设置金属构架,并在金属构架上安装用于封闭天井的玻璃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毅松彭志明钟畅义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英赛特置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