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1138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9:40
一种建筑用墙板。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墙板存在灵活性较差、易受潮发霉的问题。该建筑用墙板包括钢板(1)、防水层(2)、保温层(3)和挂架(4),挂架(4)固定在钢板的上下两侧,防水层(2)和保温层(3)黏贴在钢板(1)的左右两侧,其中防水层的厚度为20至30厘米;保温层的厚度为30至40厘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建筑用墙板提高灵活性,且不易受潮发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墙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用墙板
技术介绍
房屋结构一般由墙和楼板组成承重体系的。墙既作承重构件,又作房间的隔断,是居住建筑中最常用且较经济的结构形式,缺点是室内平面布置的灵活性较差,易受潮发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用墙板,其提高灵活性,且不易受潮发霉。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建筑用墙板,包括钢板、防水层、保温层和挂架,挂架固定在钢板的上下两侧,防水层和保温层黏贴在钢板的左右两侧。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20至30厘米。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30至40厘米。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建筑用墙板提高灵活性,且不易受潮发霉,另外还能保温。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建筑用墙板的结构示意图。I一钢板;2—防水层;3—保温层;4一和挂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I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建筑用墙板包括钢板I、防水层2、保温层3和挂架4,挂架4固定在钢板I的上下两侧,防水层2和保温层3黏贴在钢板I的左右两侧。防水层2的厚度为20至30厘米,优选地为25厘米。保温层3的厚度为30至40厘米,优选地为35厘米。挂架可以与其他部件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进行紧固,这样可以方便拆装,提高灵活性。防水层可以进行防水,防止外面的雨水等进入,使屋内不易受潮发霉,防水层可以由有机硅防水剂构成。保温层可以进行保温,防止屋内的能量散发出去,这样可以少开空调,节约能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型和改变。因此,本技术覆盖了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各种改型和改变。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用墙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钢板(1)、防水层(2)、保温层(3)和挂架(4),挂架(4)固定在钢板的上下两侧,防水层(2)和保温层(3)黏贴在钢板(1)的左右两侧,其中防水层的厚度为20至30厘米;保温层的 厚度为30至40厘米。专利摘要一种建筑用墙板。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墙板存在灵活性较差、易受潮发霉的问题。该建筑用墙板包括钢板(1)、防水层(2)、保温层(3)和挂架(4),挂架(4)固定在钢板的上下两侧,防水层(2)和保温层(3)黏贴在钢板(1)的左右两侧,其中防水层的厚度为20至30厘米;保温层的厚度为30至40厘米。本技术建筑用墙板提高灵活性,且不易受潮发霉。文档编号E04C2/292GK202787649SQ20122050082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专利技术者王冬丽, 李通, 李科, 杨桂芳, 姜明媚, 宋立伟 申请人:东北石油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用墙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钢板(1)、防水层(2)、保温层(3)和挂架(4),挂架(4)固定在钢板的上下两侧,防水层(2)和保温层(3)黏贴在钢板(1)的左右两侧,其中防水层的厚度为20至30厘米;保温层的厚度为30至40厘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丽李通李科杨桂芳姜明媚宋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