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可移动式双箱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28725 阅读:3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集装箱吊具,尤其涉及一种RAM可移动式双箱吊具,包括中锁箱底板、中锁箱底板四角上分别设有锁头孔、垂直于锁头孔中心轴线位置设有着箱杆孔,着箱杆孔中滑动配合有着箱杆,箱杆孔旁设有直角形限位夹底板,其特征是:所述中锁箱底板上与原着箱杆孔中心线平行增设辅助着箱杆孔,所述辅助着箱杆孔上方设有辅助限位夹底板。有益效果:保留原有机械联锁装置保障吊装后的集装箱作业安全。添加第二顶销杆并将限位信号挪至此处,使从着箱环节开始,实行精确作业保证安全吊装,做到为全进箱孔不能起吊。达到安全作业保障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集装箱吊具,尤其涉及一种RAM可移动式双箱吊具
技术介绍
RAM可移动式双箱吊具可以进行ISO 2 Oft,4 Oft,4 5ft以及2X20ft集装箱作业,适用于岸桥、场桥。单箱安全起重量4 Ot,双箱为6 It,吊具设有高性能的液压驱动单元,驱动旋锁机构和伸缩机构及导板机构。双箱吊具程序通过电气开关的位置和正确功能完成安全连锁保护,驱动各机构平滑操作。集装箱吊具采用半自动或自动弹性拉锁控制的结构设计,吊具的整个操作过程无须使用辅助元件,属于纯机械作业的机构,吊具承载横 梁的转锁由弹性拉锁带动齿条移动驱动锁头的开闭,使吊具的操作方便。提高了集装箱的装卸作业效率。RAM吊具中锁在作业中发现其任意角旋锁着箱时,会旋于箱体外侧,而此时顶销感应却有误导信号,导致吊具用7个旋锁吊装两个集装箱起钩,存在箱损事故。目前发现所有RAM吊具均有此问题发生。RAM吊具作为港口机械中直接接触集装箱体的重要设备。其着箱、吊装需要绝对安全环境。即,旋锁椎头部位未完全进入集装箱箱孔时,绝对不允许出现闭锁及起吊情况发生,绝对避免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旋锁未进入箱孔而引起的摔箱事故发生。原着箱、闭锁方式存在一定的着箱误差。即,中锁旋锁有可能在箱孔外闭锁,导致7个或更少的旋锁吊装双20”集装箱,而出现事故。港口集装箱作业亟待解决这一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RAM可移动式双箱吊具,添加第二顶销杆并将限位信号挪至此处使从着箱环节开始实行精确作业保证安全吊装,做到旋锁椎头部位未全进箱孔不能起吊,达到安全作业保障要求。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RAM可移动式双箱吊具,包括中锁箱底板、中锁箱底板四角上分别设有锁头孔、垂直于锁头孔中心轴线位置设有着箱杆孔,着箱杆孔中滑动配合有着箱杆,箱杆孔旁设有直角形限位夹底板,其特征是所述中锁箱底板上与原着箱杆孔中心线平行增设辅助着箱杆孔,所述辅助着箱杆孔上方设有辅助限位夹底板。所述辅助着箱杆孔中固接有箱杆套管,所述箱杆套管中插接第二顶销杆。所述第二顶销杆包括顶销杆本体和感应帽,所述顶销杆本体上端和感应帽螺接,并径向设有防松销孔。有益效果保留原有机械联锁装置保障吊装后的集装箱作业安全。添加第二顶销杆并将限位信号挪至此处,使从着箱环节开始,实行精确作业保证安全吊装,做到为全进箱孔不能起吊。达到安全作业保障要求。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A视图;图3是第二顶销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锁箱底板,2、锁头孔,3、着箱杆孔,4、第二顶销杆,4-1、顶销杆本体,4-2、感应帽,4-3、防松销孔,5、限位夹底板,6、辅助着箱杆孔,7、辅助限位夹底板,8、箱杆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详见附图,一种RAM可移动式双箱吊具,包括中锁箱底板I、中锁箱底板四角上分别设有锁头孔2、垂直于锁头孔中心轴线位置设有着箱杆孔3,着箱杆孔中滑动配合有着箱杆(图中未示),箱杆孔旁设有直角形限位夹底板5,所述中锁箱底板上与原着箱杆孔中心线平行增设辅助着箱杆孔6,所述辅助着箱杆孔上方设有辅助限位夹底板7。所述辅助着箱杆孔中固接有箱杆套管8,所述箱杆套管中插接第二顶销杆4。所述第二顶销杆包括顶销杆本体4-1和感应帽4-2,所述顶销杆本体上端和感应帽螺接,并径向设有防松销孔4-3,防松销孔中插入弹性销(图中未示)。工作原理添加第二顶销前吊具吊装集装箱时由于原顶销杆在吊具旋锁的内侧部位(相对于吊具旋锁进箱孔而言由陆侧向海侧延伸),所以当旋锁未进箱孔而卡在箱体海侧时,顶销杆也会感应(限位采集顶销信号,即确认着箱),可以进行开锁或闭锁动作,此时如旋锁卡住部位可转动则旋锁开锁或闭锁动作进行,如开锁则旋锁卡在箱体海侧,无法动弹;如闭锁成功则可以吊起集装箱,然此时旋锁并未真正在箱孔内吊装集装箱,(8根旋锁吊装的集装箱此时至少是少一根旋锁的吊装力,而发生同侧两旋锁均在箱孔外闭锁时,实际6根旋锁吊装集装箱,极易造成摔箱事故)。添加第二顶销后吊具吊装集装箱时在(保留原顶销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第二顶销的位置在吊具旋锁的外侧即当旋锁进入箱孔时顶销杆顶在箱体海侧;如旋锁卡在箱体海侧外部,则顶销杆悬空未接触箱体,此时无着箱信号(将着箱限位移至第二顶销处采集此信号为着箱信号进行开闭锁动作),此时无开闭锁动作,吊具无着箱信号,无动作通知维修,集装箱不吊起不会造成摔箱。保证吊具作业安全性。保留原有机械联锁装置保障吊装后的集装箱作业安全。添加第二顶销杆并将限位信号挪至此处使从着箱环节开始实行精确作业保证安全吊装,做到为全进箱孔不能起吊。达到安全作业保障要求。机械部分在保留原机械联锁保护外,以保证正常作业时安全快捷着箱,避免因旋锁外移,导致“误感应”起吊,由于顶销为锁头箱最外侧,故该顶销感应限位信号准确无误,实现安全操作。程序中将中锁任意角的第二顶销与机械连锁顶销感应限位,串联后并联其它三个角的顶销(其它三个角的顶销亦如此处理),此工况程序段,保证吊具在正常着箱且所有锁头全部在旋锁角配件箱眼中,进行有效开闭锁。工作过程第一、测量相关数据如下测量实际集装箱角配件尺寸旋锁孔长124mm ;宽65mm ;RAM吊具锁头前锥头部实际宽度100mm ;纵向宽57mm ;顶销位置锁头内侧IOmm处,直径为30_。旋锁护套况量6_当吊具锁头进入角配件旋锁孔时抛除护套况量有实际宽度有18_的实际间隙量,纵向间隙量8_,两项间隙量数据不足以使锁头形成“V”字形着箱或“驾驽式”着箱;第二、确认第二顶销杆添加位置添加第二顶销杆(直径为30_)应安装于锁头外侧斜45度角的底箱处(箱面位置为靠近锁头平行初起45度);第三、开孔添加并确认安装感应限位位置。第四、试车正常,无锁头在箱体外闭锁后即吊箱的情况发生,旋锁不在位置,即失去感应信号无法起升,安全保证。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RAM可移动式双箱吊具,包括中锁箱底板、中锁箱底板四角上分别设有锁头孔、垂直于锁头孔中心轴线位置设有着箱杆孔,着箱杆孔中滑动配合有着箱杆,箱杆孔旁设有直角形限位夹底板,其特征是所述中锁箱底板上与原着箱杆孔中心线平行增设辅助着箱杆孔,所述辅助着箱杆孔上方设有辅助限位夹底板。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RAM可移动式双箱吊具,其特征是所述辅助着箱杆孔中固接有箱杆套管,所述箱杆套管中插接第二顶销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AM可移动式双箱吊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顶销杆包括顶销杆本体和感应帽,所述顶销杆本体上端和感应帽螺接,并径向设有防松销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集装箱吊具,尤其涉及一种RAM可移动式双箱吊具,包括中锁箱底板、中锁箱底板四角上分别设有锁头孔、垂直于锁头孔中心轴线位置设有着箱杆孔,着箱杆孔中滑动配合有着箱杆,箱杆孔旁设有直角形限位夹底板,其特征是所述中锁箱底板上与原着箱杆孔中心线平行增设辅助着箱杆孔,所述辅助着箱杆孔上方设有辅助限位夹底板。有益效果保留原有机械联锁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RAM可移动式双箱吊具,包括中锁箱底板、中锁箱底板四角上分别设有锁头孔、垂直于锁头孔中心轴线位置设有着箱杆孔,着箱杆孔中滑动配合有着箱杆,箱杆孔旁设有直角形限位夹底板,其特征是:所述中锁箱底板上与原着箱杆孔中心线平行增设辅助着箱杆孔,所述辅助着箱杆孔上方设有辅助限位夹底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强王凤维刘杰强张冲李永华徐缙付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港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