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全自动理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28263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4:58
一种新型全自动理料机构,包括,进料输送带;出料输送带;两个支撑架;伺服电机,其机体部分固定在其中一个支撑架上;主动轴,其两端分别枢接在两支撑架上,并且同步的联接于伺服电机的转轴上,在主动轴两端分别同步的联接有一主动链轮;支撑杆,与主动轴平行,该支撑杆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支撑架上,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安装有一从动链轮;两链条,该两链条分别同步的绕设在位于同一侧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至少一个推料杆,与主动轴平行,且固定的连接在两链条之间;第一检测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食品加工设备和食品包装设备有序的衔接于同一生产线上,大大的提高了食品加工效率;提高了食品的卫生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全自动理料机构
技术介绍
为了便于食品的包装,通常需要在食品加工设备完成初步加工后,对食品进行有序的整理,继而送入包装设备进行包装。现阶段,在食品加工工序以及包装工序之间的理料环节中,大多是通过人工完成的。众所周知,多数的如饼干、蛋糕、面包、巧克力、糖果、沙琪玛等常见食品的生产企业,已经基本上普及了食品加工以及食品包装的自动化生产模式,食品加工以及包装的效率大幅的提高,但是,人工理料的操作却成为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影响食品生产效率的瓶颈, 具体的是,经过食品加工设备生产的食品,需要通过周转箱人工的运送到包装工位,这个过程中,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成本,且食品在搬运、转送过程中容易被损坏,同时,食品在搬运转送以及被送入包装机进行包装时,很难避免其与人手接触,影响其卫生安全性,此夕卜,依靠人工作业的工作模式,其效率较低,很难在同一生产线上衔接食品加工设备和包装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全自动理料机构,其能够高效、有序衔接食品加工设备和食品包装设备,提高食品生产的效率,且避免人手操作,提高食品的卫生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全自动理料机构,包括,进料输送带;出料输送带,其输入端衔接于进料输送带的输出端;两个支撑架,该两个支撑架分别位于进料输送带和出料输送带衔接处的两端;伺服电机,其部分固定在其中一个支撑架上;主动轴,其两端分别枢接在两支撑架上,并且同步的联接于伺服电机的转轴上,在主动轴两端分别同步的联接有一主动链轮;支撑杆,与主动轴平行,该支撑杆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支撑架上,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安装有一从动链轮;两链条,该两链条分别同步的绕设在位于同一侧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至少一个推料杆,与主动轴平行,且固定的连接在两链条之间;第一检测开关,该第一检测开关用于检测物料是否到位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一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伺服电机的供电电路。该新型全自动理料机构包括四个推料杆,该四个推料杆与链条的连接点将链条分为等长的四段。主动轴的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两支撑架上,且主动轴通过一联轴器与伺服电机的转轴同步联接。从动链轮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支撑杆上。支撑杆的两端分别穿接在两支撑架上开设的腰型孔内,且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张紧螺杆固定在支撑架外侧的折弯板上。两支撑架上部还设置有一盖板,该盖板的两侧分别通过合页连接有一盖设在支撑架端部的翻盖。该新型全自动理料机构还包括一第二检测开关,在主动轴上与第二检测开关对应的位置同步的安装有一原点检测环,该原点检测环上具有一凸缘,第二检测开关用于检测原点检测环上凸缘的转速信号和控制推料杆的原点运转位置,并将该信号传递给控制器, 控制器依据该信号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可将食品加工设备和食品包装设备有序的衔接于同一生产线上,大大的提高了食品加工效率;2、在理料作业时,无需人手接触食品,避免食品被污染,提高了食品的卫生安全性;3、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食品,适用范围广泛,有利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全自动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新型全自动理料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11、进料输送带;12、出料输送带;21、支撑架;211、腰型孔;212、折弯板;22、支撑架;23、盖板;24、翻盖;3、伺服电机;31、联轴器;4、主动轴;41、主动链轮;42、主动链轮;43、链条;44、链条;5、支撑杆;51、从动链轮;52、从动链轮;53、轴承;54、轴承;55、张紧螺杆;6、推料杆;7、检测开关;81、检测开关;82、原点检测环;9、物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I所示,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全自动理料机构,其包括进料输送带11、出料输送带12,出料输送带12的输入端衔接于进料输送带11的输出端,在进料输送带11和出料输送带12衔接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架21和支撑架22,支撑架21和支撑架22均呈板状结构,其二者互相平行,在支撑架21的外侧,设置有一伺服电机3,伺服电机3的机体部分固定在支撑架21上,其转轴的转动轴线与支撑架21的板面垂直,伺服电机3的转轴上通过一联轴器31同步的连接有一主动轴4,该主动轴4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轴承(图未示)枢接在支撑架21和支撑架22上,主动轴4的延伸方向与理料装置的宽度方向一致。主动轴4靠近支撑架21的一端同步联接有一主动链轮41,其另一端(也就是靠近支撑架22的一端)同步联接有一主动链轮42。在支撑架21和支撑架22之间还固定连接有一支撑杆5,该支撑杆5的延伸方向与理料装置的宽度方向一致,即与主动轴4平行,在支撑杆5靠近支撑架21的一端通过轴承53可转动的安装有一从动链轮51,其另一端(也就是靠近支撑架22的一端)通过轴承54可转动的安装有一从动链轮52,在位于同一侧的主动链轮41和从动链轮51上绕设有一链条43,位于同一侧的主动链轮42和从动链轮52上绕设有一链条44,如此,当伺服电机3启动后,主动轴4转动即可带动链条43和链条44运动,并且链条43和链条44的运动是同步进行的。上述的链条43和链条44之间设置有四个推料杆6,该四个推料杆6均是与主动轴4平行,且两端分别固定在链条43和链条44上。上述的新型全自动理料机构还包括有一检测开关7,其信号输出端连接新型全自动理料机构的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在伺服电机3的供电电路中,检测开关7用于检测物料是否到位的信号,并且将该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信号,控制伺服电机3做动;检测开关7固定在支撑架22靠近进料输送带11的一侧,检测开关7为一光电检测开关,在物料被输送到与检测开关7对应的位置时,检测开关7检测到物料输送到位的信号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3开启。当然,检测开关7也可以是放置在其他位置,只要能够保证物料被输送到进料输送带11末端时,检测开关7能够相应的检 测到物料到位的信号即可。此外,上述新型全自动理料机构还包括检测开关81,检测开关81固定在支撑架22的上部,在主动轴4上与检测开关81对应的位置同步的安装有一原点检测环82,该原点检测环82上具有一凸缘,检测开关81为光电检测开关,其检测原点检测环82上的凸缘的转速及控制推料杆6的原点运转位置,形成信号后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依据该转速,控制伺服电机3转动速度,最终确定推料杆6推动物料的速度。参见图2,使用时,进料输送带11衔接食品加工设备并将食品加工设备上完成初步加工的物料9输送至上述新型全自动理料机构,当排列顺序不规则的物料9被输送到进料输送带11末端(即与检测开关7对应的位置)时,检测开关7检测到物料9到位的信号,控制器依据该信号,控制伺服电机3启动,伺服电机3带动链条43和链条44平动,从而带动四个推料杆6运动,此时,最靠近进料输送带11的推料杆6即推动被检测到的物料9,瞬时的将这一排物料9推动到出料输送带12上;由于伺服电机3启动后,其运转速度由快变慢,在推料杆6的瞬时推动下,物料9就会非常平稳而且整齐的排列在出料输送带12的起始端,继而在出料输送带12的带动下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全自动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输送带;出料输送带,其输入端衔接于进料输送带的输出端;两个支撑架,该两个支撑架分别位于进料输送带和出料输送带衔接处的两端;伺服电机,其部分固定在其中一个支撑架上;主动轴,其两端分别枢接在两支撑架上,并且同步的联接于伺服电机的转轴上,在主动轴两端分别同步的联接有一主动链轮;支撑杆,与主动轴平行,该支撑杆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支撑架上,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安装有一从动链轮;两链条,该两链条分别同步的绕设在位于同一侧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至少一个推料杆,与主动轴平行,且固定的连接在两链条之间;第一检测开关,该第一检测开关用于检测物料是否到位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一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伺服电机的供电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德权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莱因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