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直流电一体化电源系统,包括交流单元(7)、高频整流模块单元(2)、DC/DC通信变换模块(3)、逆变器单元(4)、总监控单元(12)及蓄电池单元(5)、直流馈线单元和自动切换装置(1),所述自动切换装置(1)一端通过站用交流母线(1-1)与站用交流单元(7)连接,另一端与高频整流模单元(2)连接,取消通信蓄电池组及充电装置,使用DC/DC变换器直接挂于直流母线代替;取消UPS蓄电池,使用逆变器直接挂于直流母线代替,对重要负荷如事故照明等采用逆变电源供电;统一进行波形处理;统一进行防雷配置;统一进行二次配电管理;站用电源设备智能管理,实现状态检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UPS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交、直流电一体化电源系统。
技术介绍
站用电源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基础,随着变电站综自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以及大量无人值班站投运,相应提高站用电源整体的运行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传统变电站站用电源分为交流系统、直流系统、电力UPS、通信电源系统等,各子系统采用分散设计,独立组屏,设备由不同的供应商生产、安装、调试,供电系统也分配不同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这种模式存在站用电源自动化程度不高、经济性较差、安装、服务协调较难、运行维护不方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变电站站用交流、直流、逆变、通信电源要求,统一实施一体化智能管理的一种交、直流电一体化电源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交、直流电一体化电源系统,包括交流单元、高频整流模块单元、DC/DC通信变换模块、逆变器单元、总监控单元及蓄电池单元、直流馈线单元和自动切换装置,所述自动切换装置一端通过站用交流母线与站用交流单元连接,另一端与高频整流模块单元连接。更进一步的说,所述交流单元包括交流采集模块,采集交流输入、输出的电量和信号,A/D变换后上传设备内RS485平台。更进一步的说,所述高频整流模块单元内置信号采集单元,采集该模块的运行信息和参数,A/D变换后上传设备内RS485平台,同时接受总监控单元的控制信息。更进一步的说,所述逆变器单元设有逆变采集模块,采集逆变器单元交、直流电量和信号,A/D变换后上传设备内RS485平台,同时接受总监控单元的控制信号。更进一步的说,所述DC/DC通信变换模块内置信号采集单元,采集该模块的运行信息和参数,A/D变换后上传设备内RS485平台,同时接受总监控单元的控制信息。更进一步的说,直流馈线单元设直流馈线采集模块,采集直流馈线各支路电量参数,A/D变换后上传设备内RS485平台,同时设通信馈线采集模块,采集馈线各支路电量参数,A/D变换后上传设备内RS485平台,和设直流绝缘接地采集模块,采集直流馈线各支路绝缘接地信号,A/D变换后上传设备内RS485平台。更进一步的说,所述蓄电池单元内设电池采集模块,采集蓄电池单元的信号参数,A/D变换后上传设备内RS485平台。更进一步的说,总监控单元为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总监控器,将从包括交交交流采集模块、逆变采集模块、整流模块采集单元、通信变换采集单元、直流馈线采集模块、通信馈线采集模块、直流绝缘接地采集模块、电池采集模块采集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发出控制信号,同时转换成IEC61850模式上传给监控中心。更进一步的说,高频整流模块单元通过充电母线向所述蓄电池单元提供充电电源,同时形成合闸馈电,向合闸负载供电,所述DC/DC通信变换模块提供输入电源,变换后输出-48V电源供通信负载,向逆变器单元提供直流输入,经逆变后输出220V交流电,供计算机、事故照明等重要负载,经直流自动调压装置降压后,至直流控制母线,向控制负载供电。本技术优点1、即取消通信蓄电池单元及充电装置,使用DC/DC变换器直接挂于直流母线代替;取消UPS蓄电池单元,使用逆变器直接挂于直流母线代替,对重要负荷如事故照明等采用逆变电源供电;统一进行波形处理;统一进行防雷配置;统一进行二次配电管理;站用电源设备智能管理,实现状态检修。2、选用引进技术生产的高功率密度、高功率因数、符合欧美电磁兼容标准、带智能的高频整流模块、高频DC/DC变换模块和高频逆变器单元,达到低损耗、高可靠、抗干扰,便于监控的目的。整流模块、DC/DC变换模块采用智能控制PWM变换技术、PFC功率因数校正技术、零电流开通的软开关技术,硬件自主均流和在线热插拔等特征设计制造的产品。逆变器单元采用电力专用高频逆变器,具备交流输入常用,直流逆变备用,SPWM逆变、静态开关及输入输出隔离等特征。3、对各功能单元的检测模块,统一设计,RS485统一通信平台,上传总监控系统。包含交流供电检测、直流供电检测、绝缘接地检测、电池巡检等。4、整合各功能单元,一体化结构设计。中、大容量按单元功能要求,分屏设计布置,便于信号采集、统一监控和电气操作。小容量设计在一个柜体内,功能单元内部分隔,实现控制和结构的一体化。5、系统内部抗干扰措施。采用专用的抗静电、抗高压脉冲、抗雷击设计,电气设备可靠接地;软件自诊断功能;采用超隔离技术和EMI滤波技术,有效防止电磁波、无线电和静电等干扰。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源的监控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I和图2,一种交、直流电一体化电源系统,包括交流单元7、高频整流模块单元2、DC/DC通信变换模块、逆变器单元4、总监控单元12及蓄电池单元、直流馈线单元和自动切换装置1,所述自动切换装置I 一端通过站用交流母线1-1与站用交流单元7连接,另一端与高频整流模块单元2连接;所述交流单元7包括交流采集模块13,采集交流输入、输出的电量和信号,A/D变换后上传设备内RS485平台;所述高频整流模块单元2内置信号采集单元15,采集该模块的运行信息和参数,A/D变换后上传设备内RS485平台,同时接受总监控单元12的控制信息;所述逆变器单元4设有逆变采集模块14,采集逆变器单元交、直流电量和信号,A/D变换后上传设备内RS485平台,同时接受总监控单元12的控制信号;所述DC/DC通信变换模块内置信号采集单元16,采集该模块的运行信息和参数,A/D变换后上传设备内RS485平台,同时接受总监控单元12的控制信息;直流馈线单元设直流馈线采集模块17,采集直流馈线各支路电量参数,A/D变换后上传设备内RS485平台,同时设通信馈线采集模块18,采集馈线各支路电量参数,A/D变换后上传设备内RS485平台,和设直流绝缘接地采集模块19,采集直流馈线各支路绝缘接地信号,A/D变换后上传设备内RS485平台;所述蓄电池单元内设电池采集模块20,采集蓄电池单元的信号参数,A/D变换后上传设备内RS485平台;所述总监控单元12为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总监控器,将从包括交交交流采集模块13、逆变采集模块14、整流模块采集单元15、通信变换采集单元16、直流馈线采集模块17、通信馈线采集模块18、直流绝缘接地采集模块19、电池采集模块20采集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发出控制信号,同时转换成IEC61850模式上传给监控中心;所述高频整流模块单元2通过充电母线2-1向所述蓄电池单元提供充电电源,同时形成合闸馈电,向合闸负载8供电,所述DC/DC通信变换模块提供输入电源,变换后输出-48V电源供通信负载10,向逆变器单元4提供直流输入,经逆变后输出220V交流电,供计算机、事故照明等重要负载11,经直流自动调压装置6降压后,至直流控制母线,向控制负载9供电。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交、直流电一体化电源系统,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直流电一体化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单元(7)、高频整流模块单元(2)、DC/DC通信变换模块、逆变器单元(4)、总监控单元(12)及蓄电池单元、直流馈线单元和自动切换装置(1),所述自动切换装置(1)一端通过站用交流母线(1?1)与站用交流单元(7)连接,另一端与高频整流模块单元(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唐科源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