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应急照明防爆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085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低温应急照明防爆灯,其包括壳体和接入交流电源的电缆线,壳体内设有LED光源、驱动LED光源的恒流源、蓄电池和应急电源;蓄电池外部设置有电池盒,蓄电池与电池盒之间设有自控温加热电缆;自控温加热电缆的两根导线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火线端和零线端;壳体内还设有温控器,温控器串接在交流电源火线端与自控温加热电缆的一根导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应用时,温控器可感应周围环境温度从而实现自控温电缆与交流电源之间的导通或断开,同时自控温电缆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自动调节工作状态为加热或者保温。自控温加热电缆与温控器的结合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爆灯能够在低温环境中维持正常工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LED防爆灯的加热保温
,特别是一种低温应急照明防爆灯
技术介绍
目前,在石油、化工、地下隧道及医药等行业有爆炸性气体及粉尘环境中所使用的带应急功能的防爆灯,在环境温度低于零下20摄氏度时,蓄电池无法放电,应急照明功能失效,给安全生产带来重大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应急照明防爆灯,使得防爆灯在低温环境中也能够维持正常的工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温应急照明防爆灯,包括壳体和接入交流电源的电缆线,壳体内设有LED光源、驱动LED光源的恒流源、蓄电池和应急电源;蓄电池外部设置有电池盒,蓄电池与电池盒之间设有自控温加热电缆;自控温加热电缆的两根导线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火线端和零线端;壳体内还设有温控器,温控器串接在交流电源火线端与自控温加热电缆的一根导线之间。为了优化本技术的保温效果,本技术中在电池盒与蓄电池之间还设有橡塑保温层,自控温加热电缆位于橡塑保温层与蓄电池之间。进一步的,本技术中蓄电池由2个锂电池组成,自控温加热电缆数量为至少2条,均匀设置于锂电池的外围;各自控温加热电缆分别通过温控器连接交流电源。这种分布方式可使锂电池以及周围环境温度的受热更均匀,保证锂电池的工作效果。自控温加热电缆为现有的成熟产品。优选的,本技术中采用的温控器为现有的机械式温控器,其成本较低,工作可靠,完全可适用于本技术的防爆灯中,降低整体成本。为了便于防爆灯已损坏器件的更换和维修,本技术中LED光源安装于第一安装板上,恒流源、电池盒、应急电源和温控器安装于第二安装板上;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器件安装面相背,将壳体内空间分为两个腔体。进一步的,壳体内的两侧壁上、沿壳体的长度方向设有与第二安装板宽度相适应的卡槽,第二安装板的两侧部分别卡在两侧卡槽内。在维修或更换器件时,只需打开半边壳体即可方便的取出第二安装板,对第二安装板上的功能模块进行相关操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应用时,当周围环境较冷,温控器的电接点导通,自控温加热电缆的PTC芯带相当于无数个发热电阻,将锂电池盒加热至适当温度,从而使锂电池能够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完全充放电,保证锂电池电源的正常供电,即LED光源的正常工作。且本技术的结构非常方便于维修和对损坏器件的更换。附图说明图I所示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结构框图;图2所示为防爆灯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I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中加热保温结构及电路原理示意图;图5所示为自控温加热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温控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描述。结合图I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低温应急照明防爆灯,包括壳体I和接入交流电源的电缆线5,壳体I内设有LED光源2、驱动LED光源的恒流源6、蓄电池8和应急电源7。如图4所示,蓄电池8外部设置有电池盒82,蓄电池8由2个锂电池组81组成,电池盒82与锂电池81之间设有橡塑保温层83,自控温加热电缆9位于橡塑保温层83与锂电池组81之间;自控温加热电缆9的两根导线91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火线L端和零线N端;壳体I内还设有温控器10,温控器10串接在交流电源火线L端与自控温加热电缆9的其中一根导线之间。为了使得加热的效率较高,本技术设置自控温加热电缆9的数量为3条,其中一条设置于两个锂电池的一侧,另外两条设置于另一侧。再次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为了便于防爆灯已损坏器件的更换和维修,本技术中LED光源2安装于第一安装板3上,恒流源6、电池盒、应急电源7和温控器安装于第二安装板4上;第一安装板3和第二安装板4的器件安装面相背,将壳体I内空间分为两个腔体。进一步的,壳体I内的两侧壁上、沿壳体I的长度方向设有与第二安装板4宽度相适应的卡槽41,第二安装板4的两侧部分别卡在两侧卡槽41内。在维修或更换器件时,只需打开半边壳体即可方便的取出第二安装板4,对第二安装板4上的功能模块进行相关操作。本技术中,自控温加热电缆为现有的成熟产品,如图5所示,自控温加热电缆包括2根相互平行的导线91以及导线91外依次设置的PTC芯带92、绝缘层93和金属防护网94。当周围环境较低时,PTC芯带92相当于很多的发热电阻,形成导电通道将两根导线91导通,如果此时两根导线分别连接电源形成回路即可实现对锂电池的加热;当周围环境渐渐升高时,PTC芯带92中的碳原子减少,使得电阻值增加,即了减少热量的输出,实现了锂电池的保温;而当环境温度很高时,PTC芯带92中碳原子组成的导电通道断开,此时自控温加热电缆的输出热量几乎为零。温控器为现有的机械式温控器,其两个接线端子107串接在交流电源的火线L端与自控温加热电缆9其中一根导线91之间,调节凹轮101的旋转角度即可对温控器的导通温度进行设定。温包103感受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当温度高于预设温度上限时,温包103内气压升高,通过毛细管104传递到膜盒105,膜105盒膨胀,电接点102克服弹簧106的弹力断开,即断开了自控温加热电缆9中一根导线91与交流电源之间的通路;当温度低于预设温度下限时,温包103内气压下降,膜盒105收缩,弹簧106推动连接点102闭合,即导通自控温加热电缆和交流电源,使得自控温加热电缆能够正常工作。本技术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 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技术的技术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低温应急照明防爆灯,包括壳体和接入交流电源的电缆线,壳体内设有LED光源、驱动LED光源的恒流源、蓄电池和应急电源;其特征是,蓄电池外部设置有电池盒,蓄电池与电池盒之间设有自控温加热电缆;自控温加热电缆的两根导线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火线端和零线端; 壳体内还设有温控器,温控器串接在交流电源火线端与自控温加热电缆的一根导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温应急照明防爆灯,其特征是,电池盒与蓄电池之间还设有橡塑保温层,自控温加热电缆位于橡塑保温层与蓄电池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应急照明防爆灯,其特征是,蓄电池由2个锂电池组组成,自控温加热电缆数量为至少2条,均匀设置于锂电池的外围;各自控温加热电缆分别通过温控器连接交流电源。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温应急照明防爆灯,其特征是,温控器为机械式温控器。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温应急照明防爆灯,其特征是,LED光源安装于第一安装板上,恒流源、电池盒、应急电源和温控器安装于第二安装板上;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器件安装面相背,将壳体内空间分为两个腔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温应急照明防爆灯,其特征是,壳体内的两侧壁上、沿壳体的长度方向设有与第二安装板宽度相适应的卡槽,第二安装板的两侧部分别卡在两侧卡槽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低温应急照明防爆灯,其包括壳体和接入交流电源的电缆线,壳体内设有LED光源、驱动LED光源的恒流源、蓄电池和应急电源;蓄电池外部设置有电池盒,蓄电池与电池盒之间设有自控温加热电缆;自控温加热电缆的两根导线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火线端和零线端;壳体内还设有温控器,温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温应急照明防爆灯,包括壳体和接入交流电源的电缆线,壳体内设有LED光源、驱动LED光源的恒流源、蓄电池和应急电源;其特征是,蓄电池外部设置有电池盒,蓄电池与电池盒之间设有自控温加热电缆;自控温加热电缆的两根导线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火线端和零线端;壳体内还设有温控器,温控器串接在交流电源火线端与自控温加热电缆的一根导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欣薛鹤飞张鹏伟石鼎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安科安全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