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除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97980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水除杂系统,该循环水除杂系统包括与循环水明渠(10)连通的排污槽(20),其中,该循环水除杂系统还包括集污井(40)和具有打捞部的打捞装置,所述集污井(40)与所述排污槽(20)选择性地相通,且所述循环水明渠(10)中的杂物能够沿所述排污槽(20)进入所述集污井(40),所述打捞部能够进入所述集污井(40)中以打捞该集污井(40)中的杂物。通过设置与排污槽连通的集污井可以将排污槽中的杂物集中至集污井中,然后利用打捞装置对集污井中的杂物进行集中打捞,可以提高打捞效率并且能够防止杂物回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对循环水的除杂,具体地,涉及一种循环水除杂系统
技术介绍
发电机组通常需要利用循环水进行冷却,为了防止循环水中的杂物进入发电机组并影响发电机组的运行,通常利用循环水除杂系统对循环水进行除杂。通常循环水除杂系统包括与循环水明渠连通的排污槽和设置在循环水明渠与排污槽交汇处的旋转滤网。旋转滤网将循环水明渠中的杂物带到排污槽中,然后人工清理。但是,这种人工清理的方法效率非常低,并且在杂物较多的情况下(例如,当循环水为海水时,每年4月份至10月份循环水中会有大量的海生物)不但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而且存在“走直流”现象(杂物随冲洗水回水直接排到循环水前池又进入旋转滤网),加重旋转滤网的负担,很容易引起事故。曾发生旋转滤网堵塞,后池水位低导致循环水泵振动大跳闸,轴承全部损坏、叶轮磨损事故,直接损失达170多万元。因此,如何提高清理循环水中杂物的效率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水除杂系统,该循环水除杂系统能够高效快速地清理循环水中的杂物,提高旋转滤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水除杂系统,该循环水除杂系统包括与循环水明渠连通的排污槽,其中,该循环水除杂系统还包括集污井和具有打捞部的打捞装置,所述集污井与所述排污槽选择性地相通,且所述循环水明渠中的杂物能够沿所述排污槽进入所述集污井,所述打捞部能够进入所述集污井中以打捞该集污井中的杂物。优选地,所述打捞装置还包括能够带动所述打捞部移动的提升部,所述打捞部包括能够与所述提升部相连的集污篮。优选地,所述集污篮的底部形成有开口,该开口处设置有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的挡板。优选地,所述提升部包括主吊钩,该主吊钩能够与所述集污篮连接。优选地,所述挡板通过枢轴安装在所述集污篮的底部,所述提升部还包括独立于所述主吊钩的副吊钩,该副吊钩与所述挡板相连,以使该挡板能够绕所述枢轴旋转。优选地,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和位于该第一挡板右侧的第二挡板,所述枢轴包括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所述第一挡板通过所述第一枢轴安装在所述集污篮底部,所述第二挡板通过所述第二枢轴安装在所述集污篮底部,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均与所述副吊钩相连。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挡板上,所述第一枢轴左侧的长度大于该第一枢轴右侧的长度,在所述第二挡板上,所述第二枢轴左侧的长度小于该第二枢轴右侧的长度,所述第一挡板的左侧和所述第二挡板的右侧与所述副吊钩相连。优选地,所述集污篮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左挡块和/或第一右挡块,所述第一左挡块位于所述第一枢轴左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下方,所述第一右挡块位于所述第一枢轴右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上方。优选地,所述集污篮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左挡块和/或第二右挡块,所述第二左挡块位于所述第二枢轴左侧,且位于所述第二挡板上方,所述第二右挡块位于所述第二枢轴 右侧,且位于所述第二挡板下方。优选地,所述集污篮为为多个,所述集污井通过多个连通槽与所述排污槽连通,且所述多个连通槽与所述多个集污篮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连通槽中均设置有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的闸板。优选地,该循环水除杂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循环水明渠和所述排污槽的交汇处的旋转滤网。通过设置与排污槽连通的集污井可以将排污槽中的杂物集中至集污井中,然后利用打捞装置对集污井中的杂物进行集中打捞,可以提高打捞效率并且能够防止杂物回流。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本技术所述的循环水除杂系统的平面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循环水除杂系统中所使用的集污篮的示意图;图3是展示图2中所示的集污篮在拆去部分框架后的示意图;图4使展示图3中所示的集污篮在卸载状态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循环水除杂系统中使用的提升部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的循环水除杂系统中使用的旋转滤网的侧视图;图7是图6中所示的旋转滤网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循环水明渠20排污槽30旋转滤网40集污井41闸板51集污篮52挡板53枢轴60提升部61主吊钩62副吊钩71第一左挡块72第一右挡块73第二左挡块74第二右挡块52a第一挡板52b第二挡板53a第一枢轴53b第二枢轴42连通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左、右”通常是指图3中的“左、右”方向。如图I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水除杂系统,该循环水除杂系统包括与循环水明渠10连通的排污槽20,其中,该循环水除杂系统还包括集污井40和具有打捞部的打捞装置,集污井40与排污槽20选择性地相通,且循环水明渠10中的杂物能够沿排污槽20进入集污井40,打捞部能够进入集污井40中以打捞该集污井40中的杂物。在本方中,集污井40的深度大于排污槽20的深度(例如,排污槽20的深度可以为O.6m,而集污井40的深度可以为2. 5m),循环水明渠10内的杂物进入排污槽20中以后,沿排污槽20进入集污井40中。利用打捞装置的打捞部可以将集中在集污井40中的杂物打捞起。将杂物集中后再进行打捞能够提高打捞杂物的效率。并且,设置集污井40还可以防止排污槽20中的杂物再次回流至循环水明渠10中。在本技术中,打捞部可以为普通的渔网,在打捞杂物时,可以将渔网撒入集污井40中,将集污井40中的杂物捞出。打捞部中盛满杂物后,可以将打捞部从集污井40中提出,为了节约人力并提高工作效率,优选地,所述打捞装置还包括能够带动所述打捞部移动的提升部60。该提升部60可以是滑轮机构,也可以是起重机等。当打捞部中盛满杂物后,将打捞部与提升部60相连,然后利用提升部60将打捞部从集污井40中提出。为了便于将打捞部与提升部60相连,优选地,所述打捞部可以包括能够与提升部60相连的集污篮51,如图2所示。集污篮51上可以设置有由绳索或钢材制成的连接部,通过该连接部与提升部60相连。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由钢材制成的刚性结构,以便于提升部60与所述连接部相连。如图2中所示,集污篮51包括框架和固定在该框架上的滤网。为了使集污篮51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利用角铁或角钢焊接形成集污篮51的框架。通常循环水为具有腐蚀性的海水,因此,优选地,集污篮51的框架可以由耐海水腐蚀的钢材(例如316L)制成,从而可以提闻集污篮51的使用寿命。将集污篮51从集污井40中提出后,需要将集污篮51中的杂物清理掉。为了便于清理杂物,优选地,集污篮51的底部可以形成有开口,该开口处设置有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的挡板52。在利用集污篮51打捞杂物时,挡板52将所述开口封闭,将集污篮51从集污井40中提出并转移至垃圾车处之后,将挡板52将所述开口打开,以将集污篮51内的杂物卸载,实现自动装卸功能。为了便于与集污篮51连接,优选地,提升部60可以包括主吊钩61,该主吊钩61能够与集污篮51连接。为了便于对挡板52进行操作以打开或关闭集污篮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水除杂系统,该循环水除杂系统包括与循环水明渠(10)连通的排污槽(20),其特征在于,该循环水除杂系统还包括集污井(40)和具有打捞部的打捞装置,所述集污井(40)与所述排污槽(20)选择性地相通,且所述循环水明渠(10)中的杂物能够沿所述排污槽(20)进入所述集污井(40),所述打捞部能够进入所述集污井(40)中以打捞该集污井(40)中的杂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茂祝孙勇王学成李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