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增余专利>正文

手动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693 阅读:7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动工具,特别是手动钻。旨在解决已有手动钻存在的操作不灵便、不能进行反转作业的问题。包含有右螺纹4和左螺纹5并套装有复位弹簧36的钻杆3,配套在钻杆上沿轴向滑动的有前导向管16和后导向管17及其离合器和各自管壁上的分别与右螺纹和左螺纹相配合的前导轨18和后导轨19的滑块,有分别与钻杆和滑块相连的固定手柄和驱动手柄及其回位弹簧35。握捏两手柄能将滑块的直线运动变成钻杆的正反向旋转运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手动工具,特别是手动钻。已有的手动钻有由钻杆和锥齿轮副构成的手摇钻,有由钻杆和套装在其上的滑动式驱动杆、连接二者的驱动绳构成的木工钻等,结构较多,但多用于粗糙加工,且不能进行反转作业,特别不适应于在狭小的空间进行作业。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能在狭小的空间进行作业的手动钻,并进一步提供一种既能进行正转作业,又能进行反转作业的手动钻。本技术采用驱动手柄与固定手柄相配合来驱动滑块作直线运动,采用钻杆的螺纹与滑块的导轨相配合,将滑块的直线运动转变成钻杆的旋转运动来实现其目的;并进一步采用将钻杆的螺纹制成双头的左右旋向螺纹和将导轨制成分别与左右旋向螺纹相配合的左右旋导轨来实现完成正反转作业的目的。本技术的手动钻(参见附图),包含钻杆和配套在钻杆上沿轴向滑动的滑块,其特征在于钻杆上有螺纹,滑块中有与钻杆上的螺纹相配合的导轨,有与钻杆相连的固定手柄、与滑块相连的驱动手柄和复位弹簧。上述的螺纹为呈螺纹槽结构且相对于轴线对称的分别为右旋向和左旋向结构的右螺纹(4)和左螺纹(5),上述的滑块中有同轴线的前导向管(16)和后导向管(17),上述的导轨有分别在前导向管和后导向管的管壁上并分别与右螺纹和左螺纹相对应的前导轨(18)和后导轨(19),上述前导向管和后导向管有离合器。上述的滑块有容纳前导向管、后导向管、离合器的筒形的护套(11)和分置于护套前后端的透盖(12)和滑块体(13)。上述的离合器有分别在前导向管和后导向管外周的前棘齿(20)和后棘齿(21),护套内有分别能与前棘齿和后棘齿相啮合的弹簧片式的前棘爪(22)和后棘爪(23),有与前棘爪和后棘爪相压接的弹簧片式的控制片(26)及其相连的且能在护套的限位孔(24)中能沿轴向滑动的方向钮(25)。上进的钻杆(3)由前部的限位轴套(9)和后端的轴座(10)装设在呈手枪形状的有所说的固定手柄(27)的外壳(1)中。上述驱动手柄有呈弓形且相互压接的铰连在滑块上的支杆(28)和铰连在外壳上的压杆(29),固定手柄和支杆的下端之间铰连有连杆(31),固定手柄和支杆之间有回位弹簧(35),所说的复位弹簧(36)套装在钻杆上且位于轴座与滑块之间。上述的钻杆(1)的前端有内六角形或内正方形接口的接头(6),在径向贯穿接头壁的孔中有止退钢珠(7),有套装在钻杆外且与止退钢珠相配合的弹性套(8)。在上进接头中可以配装螺钉接头、或加长接头、或方柱形接头、或内六角接口接头、或钻头、或锥形头。使用时以一手握持本手动钻的固定手柄和驱动手柄,用力捏压驱动手柄推动滑块作直线运动,由于滑块中作直线运动的导轨与钻杆的螺纹相配合,将滑块的直线运动转变成钻杆的旋转运动并传递力矩,配装作业工件后能完成旋转作业。采用进一步的结构时,操作离合器能使上述钻杆的右旋向和左旋向的右螺纹和左螺纹分别与上述滑块的前导向管和后导向管中的前导轨和后导轨相配合,能将滑块的单向直线运动转变成钻杆的正向或反向的双向旋转运动并传递力矩。从而,配装作业工件后能完成旋进作业和旋退作业。本技术的上述结构,使其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效果。一、本技术的驱动手柄、固定手柄、滑块导轨、离合器和钻杆的螺纹结构,能将直线运动转变成旋转运动并传递力矩,采用单手操作,操作灵活简便,能在狭小的空间进行作业,且既能进行正转作业,又能进行反转作业。二、本手动钻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不耗电、省时省力。三、本手动钻钻杆的接头结构,能配装多种作业工件,从而能完成旋进和旋退的多种作业,具有一机多用的优点。本技术的手动钻,能用于多种钻进和钻退作业,特别适用作医学骨科器械,可以进行骨科手术的钻孔、安装或取下各种规格的骨科螺钉、螺母、RF系统,并能接上软轴,对远处狭小的空间进行手术操作。由于体积小,当采用不锈材料时,便于采用整体高压消毒等各种消毒方法对手动钻进行消毒处理。下面,再用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手动钻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剖视结构。图2是图1的滑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离合器的前棘齿、后棘齿、前棘爪、后棘爪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与图1的本技术配套的螺钉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与图1的本技术配套的加长式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与图1的本技术配套的方形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与图1的本技术配套的内六角接口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与图1的本技术配套的钻头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与图1的本技术配套的锥形头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本技术的一种手动钻,如附图所示。由外壳、钻杆、滑块、驱动机构等构成。上述外壳1,呈手枪形状的壳体,由对剖的左右两半壳体组成,在左右两半壳体上分别有能相对应扣合的凸纹和凹槽,组装时,先装入内部各组件,然后通过凸纹和凹槽的扣合将左右两半壳体合拢而不错动,再用适当位置的几颗螺钉2固连成一体。上述钻杆3,呈直杆形,其杆部制有相对于轴线对称呈螺纹槽结构而分别为右旋向和左旋向的右螺纹4和左螺纹5。钻杆3的前端开制有标准的内六角形或内正方形的接头6,接头上适当位置钻有一个径向贯穿接头口壁的小孔,小孔内装有止退钢珠7,有套装在钻杆外周且与止退钢珠相压接配合的开口式结构的弹性套8,从而,将钢珠固定在接头上,用于接插工件。当工件以其标准接头插入接头6时,工件接头将止退钢珠7沿钻杆径向方向顶出,使弹性套8外张,工件插入到位后,止退钢珠在弹性套的回弹力作用下回落,进入工件接头上的环形凹槽而牢固卡装。钻杆3前端的轴肩前和接头6之间有限位轴套9、后端有轴座10,将限位轴套9和轴座10卡装在上述外壳1上部空腔的前后端,从而将钻杆3安装在外壳1中。能保证钻杆能够正常旋转而不会前后抽动和左右摇摆。上述滑块,套配在钻杆上,有圆筒形的护套11,护套的前后端用通常方法分别固连有透盖12和滑块体13,从而形成圆柱形的内腔14。内腔中有同轴线套配在钻杆3上,并用半圆板块形的隔离垫板15相间隔且呈能各自独立运动的圆管形的前导向管16、和后导向管17。在前导向管和后导向管的管壁上,有分别与钻杆3上的右螺纹4和左螺纹5相对应配合的凸螺线形的前导轨18和后导轨19。在前导向管和后导向管外周,分别有呈对称布置的圆管形棘轮结构的前棘齿20和后棘齿21。前棘齿和后棘齿可以分别在前导向管和后导向管外周呈一体制出,也可以分别制成圆管形棘轮后,再各自固连在前导向管和后导向管外周构成。在上述内腔中的透盖12和滑块体13上,用通常方法固装有呈悬臂结构且固装端为大端、悬端为小端的分别能与前棘齿20和后棘齿21相啮合的弹簧片式的前棘爪22和后棘爪23。在上述护套11的筒壁中部开制有长形的限位孔24,限位孔中配装有能沿轴向滑动的方向钮25,方向钮上端固连与前棘爪和后棘爪相压接的弹簧片式的控制片26。上述前棘齿、后棘齿、前棘爪、后棘爪、方向钮、控制片构成前导向管和后导向管的离合器。上述驱动机构,有与钻杆相连的固定手柄27和与滑块相连的驱动手柄。固定手柄为外壳1的手柄部。驱动手柄有呈弓形且其上端铰连在滑块体13下部的支杆28和铰连在外壳1适当位置的压杆29。压杆的前侧边制有与人体手形相吻合的垫板30。支杆28的内弧形边与压杆29的外弧形边相压接。在固定手柄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钻,包含钻杆和配套在钻杆上沿轴向滑动的滑块,其特征在于钻杆上有螺纹,滑块中有与钻杆上的螺纹相配合的导轨,有与钻杆相连的固定手柄、与滑块相连的驱动手柄和复位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增余张新华谢斐
申请(专利权)人:谢增余张新华谢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