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座椅,其包括上主干支撑部、下主干支撑部以及座椅支撑结构,该下主干支撑部枢轴连接到上主干支撑部上;上主干支撑部和下主干支撑部中的至少一个枢轴连接到座椅支撑结构上,座椅还包括转换机构,用于将座椅在至少一个角位置和平面位置之间进行转换,当座椅处于角位置时,上主干支撑部相对于下主干支撑部倾斜,当座椅处于平面位置时,上主干支撑部和下主干支撑部大体上共平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婴儿座椅。具体地,本技术涉及可在多个位置之间转换的婴儿座椅,并且该婴儿座椅可被用为婴儿摇篮或摇椅。
技术介绍
WO 1999/08572、US 2005/0241064 和 US 6,594,840 中公开了可转换的摇椅和摇篮的一些实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婴儿座椅,其包括上主干支撑部、下主干支撑部以及座椅·支撑结构,该下主干支撑部枢轴连接到上主干支撑部;上主干支撑部和下主干支撑部中的至少一个枢轴连接到座椅支撑结构;座椅还包括转换机构,用于将座椅在至少一个角位置和平面位置之间进行转换,当座椅处于角位置时,上主干支撑部相对于下主干支撑部倾斜,当座椅处于平面位置时,上主干支撑部和下主干支撑部大体上共面。举例来说,该座椅可构成摇椅、椅子、汽车安全座椅、摆椅、婴儿推车或飞机座位/摇篮车的一部分,都可以是固定的或便携的。术语“角位置”指的是上主干支撑部和下主干支撑部之间的角度小于180°的座椅位置,而术语“平面位置”指上主干支撑部和下主干支撑部在大体上水平的平面内或相对于地面倾斜的平面内大体上共面地延伸的座椅位置。座椅支撑结构是固定结构,S卩,其包括至少不能相对于彼此移动的元件,而上主干支撑部和下主干支撑部是非固定元件,即,其被配置为沿着相对于座椅支撑结构的至少一个方向滑动位移。术语“滑动位移”指线性位移、枢转位移或其组合。由于上主干支撑部和下主干支撑部之间的枢轴连接,上主干支撑部被配置为相对于座椅支撑结构枢转位移,由此引起下主干支撑部相对于座椅支撑结构的滑动。上主干支撑部和下主干支撑部可通过其间的枢轴连接而接合。由于下主干支撑部相对于上主干支撑部的位移以及上主干支撑部相对于座椅支撑结构的位移,座椅相对平滑地在其不同位置之间转换。当占据座椅的婴儿睡觉并且座椅必须在不吵醒婴儿的情况下被转换到平面位置时,这尤其有用。转换机构可以至少部分地嵌入到座椅的一部分中,或者转换机构可以是与座椅关联的分离组件。转换机构可被配置用于限定多个分离位置,每个分离位置与座椅的一个位置相关联。具体地,转换机构可包括与上主干支撑部关联的第一部分以及固定到座椅支撑结构上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配置为当座椅在其不同位置之间转换时相对于第二部分滑动位移。更具体地,第一部分可以是在上主干支撑部内滑动地接收的手柄杆,第二部分可以是固定地连接到座椅支撑结构上的外壳。上主干支撑部可形成有接收通道,该接收通道沿其至少一部分纵向延伸并被配置用于将手柄杆滑动地接收在其内部。手柄杆可与锁定机构相关联,该锁定机构配置用于将座椅固定在其一个位置,防止座椅非故意地转换到其他位置。锁定机构可包括一对锁定销和外壳中的多个成对的凹槽,每对凹槽被配置用于固定该对锁定销,从而当销与凹槽隔开时,手柄杆能够沿着接收通道位移并且上主干支撑部能够相对于座椅支撑结构滑动地位移,并且当座椅被带到期望位置时,销被释放以固定在对应的与座椅的所述期望位置关联的一对凹槽内。上述布置允许通过下述步骤在不同位置之间转换座椅首先将手柄杆沿着上主干支撑部的接收通道滑动地位移,从而释放锁定机构,然后将上主干支撑部相对于座椅支撑 结构枢转地/滑动地位移,从而将座椅带到期望位置。上主干支撑部包括两个相对的枢转支架,枢转支架连接到上主干支撑部上并依次枢轴连接到座椅支撑结构上,从而允许上主干支撑部相对于座椅支撑结构枢转位移。上主干支撑部可以是刚性结构或者可以包括坚固但柔性的部分,举例来说,该坚固但柔性的部分包括多个柔性肋。至少当包括柔性部分时,上主干支撑部可具有背部支撑部,从而当座椅处于其平面位置时,上主干支撑部可靠在背部支撑部上,由此减少柔性支撑系统的柔性并增加其刚性。上述布置允许根据本技术的座椅作为处于平面位置的摇篮,这是由于上主干支撑部和下主干支撑部构成了共同延伸的坚固的平坦底座。该位置允许婴儿平躺在座椅上,这被公认为通过促进肺部发育、帮助呼吸、协助脊椎发育和加强肌肉张力、提供颈部控制并在后续步骤中使得婴儿能够开发自己的双手和双脚并鼓励接着的运动而有助于新生儿发育。下主干支撑部可具有限制布置,其被配置用于限制下主干支撑部相对于座椅支撑结构的滑动位移。下主干支撑部可以是由类似于上主干支撑部的材料制成的刚性结构。可选地,上主干支撑部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不同于下主干支撑部的材料制成。该座椅还包括织物框架组件,其通常配置为可拆卸地连接到座椅上。具体地,织物框架组件可以包括前织物框架和后织物框架,其中,前织物框架被配置为对应于上主干支撑部相对于座椅支撑结构的位移而产生位移,后织物框架相对于座椅支撑结构固定。至少当座椅处于其平面位置时,织物框架组件可以与上主干支撑部和下主干支撑部隔开,从而当织物罩装配在织物框架组件之上时,织物罩可以构成包裹座椅的摇篮壁。座椅可被配置用于转换到一个或多个不同的角位置,每个角位置由上主干支撑部和下主干支撑部之间的不同角度限定。座椅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到底座结构上,所述底座结构配置用于为座椅提供运动效应以及控制这种效应的机构,运动效应可以是任何各类的弹跳、摇摆和滑动效应以及这些往复运动的组合。这样的底座机械可构成摇篮、摇椅、椅子、汽车安全座椅、摆椅、婴儿推车或飞机座位/摇篮车的一部分,都可以是固定的或便携的。附图说明为了理解本技术并领会如何将其在实践中实施,现在将参考附图以非限制性实例的方式描述一些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图IA是处于平面位置的摇椅的侧视图,该摇椅包括有根据本技术的座椅;图IB和IC是处于两个不同的角位置的摇椅的侧视图;图ID和IE分别是处于角位置和平面位置的摇椅的俯视立体图;图2A是摇椅的分解等距视图,展示了其四个子组件;图2B是图2A中示出的摇椅的座椅子组件的仰视立体图;图2C是图2A中示出的摇椅的座椅支撑结构子组件的立体图;图3A和3B分别是处于角位置和平面位置的未示出织物罩的摇椅的俯视立体图;图4A和4B分别是处于角位置和平面位置的摇椅的侧视图;图5A是不具有织物组件和玩具组件的摇椅的俯视立体图;图5B是图5A中的虚线部分的放大视图;图6是图5A的摇椅的仰视立体图;图7A是摇椅的上主干支撑部的俯视立体图;图7B是摇椅的上主干支撑部的俯视图;图7C是摇椅的上主干支撑部的仰视图;图7D是摇椅的上主干支撑部的侧视图;图7E是摇椅的上主干支撑部的侧视立体图;图8A是摇椅的上主干支撑部以及转换机构的俯视立体图;图8B是摇椅的上主干支撑部以及转换机构仰视图;图9A和9B分别是图8A和8B的转换机构的手柄杆的前视立体图和仰视图;图9C是图9A和9B的手柄杆的俯视立体图;图IOA和图IOB分别是图8A和8B的转换机构的外壳的俯视立体图和前视图;图IlA和IlB示出了转换机构操作的两个阶段;图IlC示出了用户如何拉图9A和9B的手柄杆;图12A和12B分别是示出了图3A和图3B的处于平面位置和角位置的摇椅的仰视图;图13和14是示出了摇椅的枢转支架和侧支撑部的分解图;图1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侧支撑部的改进;图16A、16B、16C和1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与座椅一起使用的底座结构的不同实例;及图18A-18C示出了包括有根据本技术的具有固定器的座椅的另一实例的摇椅。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注意附图的图IA至1E,表示一般标明为100的婴儿摇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主干支撑部、下主干支撑部以及座椅支撑结构,该下主干支撑部枢轴连接到上主干支撑部;上主干支撑部和下主干支撑部中的至少一个枢轴连接到座椅支撑结构,座椅还包括转换机构,用于将座椅在至少一个角位置和平面位置之间进行转换,当座椅处于角位置时,上主干支撑部相对于下主干支撑部倾斜,当座椅处于平面位置时,上主干支撑部和下主干支撑部共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莎娜·奥伦,H·哈杜夫,A·阿维格多,G·沙卡尔,
申请(专利权)人:泰尼友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