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学锋专利>正文

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1622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该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包括用于挖穴取苗的筒体,筒体上方设有手柄,二者通过置于筒体两侧的连接杆而连接成一体,连接杆上安装有可沿筒体内侧上下移动的推土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过茎缺口对准茎秆,筒体移至苗木处,植物茎秆根部置于筒体中心位置,将该筒体踩入土中,旋转手柄,即可将带有苗木的土球轻松取出,通过推土装置将土球推出筒体,这样移植的苗木不仅不散土,而且不伤根或很少伤根,移栽后能够迅速返苗,大大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并且减轻了下蹲、弯腰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本装置对所有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苗木都能够方便地移植,应用广泛,功能多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植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
技术介绍
现如今,农业和林业广泛采用集中育苗,在成苗后再移植到大田的工艺方法,但是在苗木的移植过程中,我们发现利用现有的移植工具,劳动者需要反复下蹲,增加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移植的苗木很容易散土、伤根,致使苗木返苗慢、成活率低。由于苗木的大小、形状不同,现有的苗木移苗器只能对一部分苗木进行移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减轻下蹲、弯腰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避免散土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包括用于挖穴取苗的筒体,其特殊之处在于筒体上方设有手柄,二者通过置于筒体两侧的连接杆而连接成一体,连接杆上安装有可沿筒体内侧上下移动的推土装置。本技术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推土装置包括滑动环、脚踏杆、推土杆及可置于筒体内侧的推土环,该推土环分别连接左右两侧的推土杆,两推土杆分别设在位于筒体上方的脚踏杆的两侧,该脚踏杆两侧分别安装滑动环,该滑动环套在连接杆上。本技术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筒体顶部设有脚踏板。本技术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筒体的侧壁上开一成拱形的过茎缺口。本技术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连接杆上分别设置用于限制滑动环滑动距离的上限位、下限位。本技术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脚踏板位于筒体一侧,过茎缺口位于筒体的另一侧。本技术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高度为80-100cm。本技术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推土环为“C型”结构。本技术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筒体为圆柱形。本技术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筒体材质为不锈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筒体上方设有手柄,二者通过置于筒体两侧的连接杆而连接成一体,连接杆上安装有可沿筒体内侧上下移动的推土装置,移苗时,将过茎缺口对准茎杆,筒体移至苗木处,使植物茎杆根部处于筒体中心位置,将该筒体踩入土中,旋转手柄,即可将带有苗木的土球轻松取出,通过推土装置将土球推出筒体,这样移植的苗木不仅不散土,而且不伤根或很少伤根,移栽后能够迅速返苗,大大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并且减轻了下蹲、弯腰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本装置对所有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苗木都能够方便地移植,应用广泛,功能多样。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丨筒体,2手柄,3连接杆,4推土装置,5滑动环,6脚踏杆,7推土杆,8推土环,9脚踏板,10过茎缺口,11上限位,12下限位。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用于挖穴取苗的筒体1,筒体I可以为圆柱形,材质为不锈钢,该筒体I上方设有手柄2,筒体I的底端与手柄2之间的高度为80-100cm,二者通过置于筒体I两侧的连接杆3而连接成一体,连接杆3上安装有可沿筒体I内侧上下移动的推土装置4,该推土装置4包括滑动环5、脚踏杆6、推土杆7及可置于筒体I内侧的推土环8,推土环8可以为“C型”结构,推土环8分别连接左右两侧的推土杆7,两推土杆7分别设在位于筒体I上方的脚踏杆6的两侧,该脚踏杆6两侧分别安装滑动环5,该滑动环5套在连接杆3上。筒体I顶部设有脚踏板9。筒体I的侧壁上开一成拱 形的过茎缺口 10。该脚踏板9位于筒体I 一侧,过茎缺口 10位于筒体I的另一侧。连接杆3上分别设置用于限制滑动环5滑动距离的上限位11、下限位12。移苗时,将过茎缺口 10对准茎杆,将取苗的筒体I移放到所取苗木处,使植物茎杆根部正好处于取筒体I中心位置,然后,用脚踩脚踏板9将本装置踩入土中,此时随着筒体I踩入土中,“C型”推土环8也通过滑动环5沿着连接杆3向上移动,当达到需要的苗木土球深度时旋转手柄2,即可将带苗木的土球轻松取出,再用脚往下踩脚踏杆6即可轻松将土球推出筒体I。这样移植的苗木不仅不散土,而且不伤根或很少伤根,移栽后能够迅速返苗,大大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和产量,利用本装置还可以在栽植区挖出同样大小、同样形状的栽苗洞穴,然后将本装置连同土球直接放在栽苗洞穴里,推出土球,实现挖穴、移苗双重功能,实现了标准化作业,因栽苗洞穴与土球的形状、大小相同,有效保护了根系,浇水后极易返苗。本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高度为SO-IOOcm左右,便于采用直立行走作业,操作简捷,大大减轻了下蹲、弯腰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移苗的工作效率,并且本装置应用范围广,对所有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苗木都能够方便地移植,其中筒体I材质为不锈钢,经久耐用,不易损坏。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包括用于挖穴取苗的筒体(1),其特征在于筒体(I)上方设有手柄(2 ),二者通过置于筒体(I)两侧的连接杆(3 )而连接成一体,连接杆(3 )上安装有可沿筒体(I)内侧上下移动的推土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其特征在于推土装置(4)包括滑动环(5 )、脚踏杆(6 )、推土杆(7 )及可置于筒体(I)内侧的推土环(8 ),该推土环(8 )分别连接左右两侧的推土杆(7 ),两推土杆(7 )分别设在位于筒体(I)上方的脚踏杆(6 )的两侧,该脚踏杆(6)两侧分别安装滑动环(5),该滑动环(5)套在连接杆(3)上。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其特征在于筒体(I)顶部设有脚踏板(9)。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其特征在于筒体(I)的侧壁上开一成拱形的过茎缺口(10)。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其特征在于连接杆(3)上分别设置用于限制滑动环(5)滑动距离的上限位(11)、下限位(12)。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其特征在于脚踏板(9)位于筒体(1)一侧,过茎缺口( 10)位于筒体(I)的另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其特征在于筒体(I)的底端与手柄(2)之间的高度为80-100cm。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其特征在于推土环(8)为“C型”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其特征在于筒体(I)为圆柱形。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其特征在于筒体(I)材质为不锈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该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包括用于挖穴取苗的筒体,筒体上方设有手柄,二者通过置于筒体两侧的连接杆而连接成一体,连接杆上安装有可沿筒体内侧上下移动的推土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过茎缺口对准茎秆,筒体移至苗木处,植物茎秆根部置于筒体中心位置,将该筒体踩入土中,旋转手柄,即可将带有苗木的土球轻松取出,通过推土装置将土球推出筒体,这样移植的苗木不仅不散土,而且不伤根或很少伤根,移栽后能够迅速返苗,大大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并且减轻了下蹲、弯腰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本装置对所有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苗木都能够方便地移植,应用广泛,功能多样。文档编号A01G23/04GK202759927SQ2012203943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0日专利技术者张学锋 申请人:张学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不伤根移苗器,包括用于挖穴取苗的筒体(1),其特征在于:筒体(1)上方设有手柄(2),二者通过置于筒体(1)两侧的连接杆(3)而连接成一体,连接杆(3)上安装有可沿筒体(1)内侧上下移动的推土装置(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锋
申请(专利权)人:张学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