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083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响应性、耐用性及可靠性优异,能够得到稳定的输出特性的减压阀。减压阀(1)具备外壳(2),该外壳(2)具有连结一次侧端口(17)和二次侧端口(18)的阀通路(19)。又,在外壳(2)内设置有阀体(3),该阀体(3)可在关闭阀通路(19)的关闭位置与打开阀通路(19)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对阀通路(19)的开度进行调整。又,阀体(3)在二次压p2作用下被推向关闭位置,设置有弹簧构件(5),以抵抗该二次压p2将阀体(3)向打开位置施力。另外,在阀体(3)上设置有滚动轴承(4),利用该滚动轴承(4)可移动地支持阀体(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一次侧端口侧的工作流体减压提供给二次侧端口侧的减压阀
技术介绍
使用压缩天然气和氢气等气体的机器,从输送效率和贮存量考虑,接收高压气体供给源提供的燃料气体,将其减压到使用压力或耐压以下的压力使用。因此,在气体供给源与机器之间设置将气体减压到使用压力等的减压阀。作为这种减压阀的一个例子,有例如专利文献I上记载的减压阀。专利文献I记载的减压阀具备主体。主体内形成开口,设置阀体。阀体可滑动地支持于主体,能够在关闭开口的关闭位置与打开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往复运动。阀体向关闭位置受到二次压,由弹簧向打开位置施力,处于二次压的作用力与弹簧的弹力平衡的位置。 因此,减压后的二次压保持与弹簧的弹力相应的大致一定的设定压力。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5 - 45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I记载的减压阀中,阀体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分别支持于第一、第二缸,阀体与缸可能发生接触。因此,为了调整二次压,阀体反复进行往复运动,因此阀体与缸的接触面有发生磨耗或卡住的可能。因此,不能够充分确保阀体的耐用性。而且,在阀体与缸接触等情况下,滑动时的摩擦阻力(即滑动阻力)变大,与阀体的运动方向相对的力变大,阀体的响应性下降,二次压的稳定性及调压精度变差。因此,作为避免使阀体与缸接触的方案,有加大阀体与缸之间的间隙的方案,但是这样一来,阀体发生倾斜或偏离中心,容易发生O形环不均匀磨耗或阀体与缸咬合的情况,降低减压阀的耐用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响应性、耐用性及可靠性优异的,能够得到稳定的输出特性的减压阀。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专利技术的减压阀,具备具有连结一次侧端口与二次侧端口的阀通路的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在关闭所述阀通路的关闭位置与打开所述阀通路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对阀通路的开度进行调整,而且由二次压推向所述关闭位置的阀体、抵抗所述二次压将所述阀体向所述打开位置施力的施力构件、以及外嵌于所述阀体,可移动地支持所述阀体的滚动轴承。根据本专利技术,阀体由滚动轴承点状支持,因此与已有技术的减压阀相比,作用于阀体的滑动阻力小。而且通过将滚动轴承外嵌于阀体,滚动轴承与阀体之间的间隙小,可以减小阀体的倾斜和偏离中心。这样可以抑制由于阀体与外壳接触造成滑动阻力部分增大的情况,能够提高减压阀的可靠性。由于能够这样减小对阀体的滑动阻力,阀体对二次压的变化能够很快作出反应,能够提高对二次压的变化的响应性。又,由于能够抑制阀体的倾斜、偏离中心,因此能够抑制阀体与外壳咬合,提高减压阀的耐用性。这样能够提供响应性、耐用性及可靠性优异的,能够得到稳定的输出特性的减压阀。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阀体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比所述阀体与所述滚动轴承之间的间隙大。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外壳与阀体的接触。这样能够防止阀体与外壳接触造成磨耗,能够进一步提高减压阀的耐用性。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滚动轴承外嵌于所述阀体以覆盖所述阀体的重心。根据上述结构,滚动轴承配置于阀体的重心附近,这样能够减小施加于阀体的惯 性力,能够实现不容易受外部干扰影响的支持机构。 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地,在所述外壳内形成有将所述二次压从所述阀通路引入的二次侧压力室、以及容纳所述滚动轴承的轴承收容空间,所述轴承收容空间利用密封构件与所述二次侧压力室及所述阀通路隔离。根据上述结构,滚动轴承不浸溃于阀通路和二次侧压力室的工作流体中。这样能够使用会腐蚀滚动轴承的腐蚀性流体作为工作流体,增加减压阀的使用用途。又,能够防止轴承收容空间内存在的物质混入工作流体中流向减压阀的下游侧,因此,例如在下游对工作流体的清洁度有要求的装置中也可以对滚动轴承使用油脂等润滑剂。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滚动轴承具有固定于所述外壳,外装于所述阀体的筒状的衬套、以及容纳于所述衬套内的多个滚珠,所述多个滚珠配置为能与所述阀体抵接滚动,在所述衬套的两端部,形成有向内的法兰,以防止所述滚珠飞出所述衬套,所述衬套中形成有能够从其外侧向其内部供给润滑剂的供给孔。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从衬套外侧向衬套内供给润滑剂,因此能够防止衬套内缺少润滑剂,进一步提高减压阀的耐用性。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响应性、耐用性及可靠性优异的,能够得到稳定的输出特性的减压阀。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可以从参照附图、下述的优选的实施形态的详细说明中了解到。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形态的减压阀的剖面 图2是图I所示的区域X的放大剖面 图3是图I所示的区域Y的放大剖面 图4是图I所示的区域Z的放大剖面 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形态的减压阀的剖面 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形态的减压阀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上述附图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减压阀1、1A、1B进行说明。另外,实施形态中的上下方向的概念是为了说明方便而使用的,对于减压阀I、1A、IB,不表示将它们的结构的配置及方向等限定于该方向。又,下面说明的减压阀1、1A、1B只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实施形态,在不脱离专利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追加、删除、变更。〈第I实施形态〉 减压阀I是在将工作流体、主要是高压气体减压到使用压力或大气压的情况下使用的阀门,在与高压容器等气体供给源连接的供给流路或与大气连通的排出流路等当中使用。减压阀1,如图I所示,具备外壳2、阀体3、滚动轴承4以及弹簧构件5。外壳2由外壳板块11、支持部12及盖13三个构件构成。外壳板块11上形成作为有底孔的插入孔14。在规定插入孔14的底部,形成一次侧通路15,在规定插入孔14的侧 面部,形成二次侧通路16。一次侧通路15与一次侧端口 17连接,二次侧通路16与二次侧端口 18连接。一次侧通路15及二次侧通路16与下述一次侧区域23和二次侧区域24(—起包含于插入孔14的区域)一起构成阀通路19。又,在插入孔14中螺纹结合外壳2的支持部12。支持部12大致形成为圆筒状,其前端部分12a插入插入孔14,拧紧以达到密封状态。又,支持部12在其中间部分具有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法兰12b,该法兰12b的下表面与外壳板块11的上表面抵接。法兰12b设置为,与外周边部分12c相比,其以外的部分的弹簧座部12d较厚,在该弹簧座部12d的外周部与盖13螺纹结合。盖13大致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处于能够在其中容纳支持部12中从外壳板块11突出的部分的位置,盖13的开口端与法兰12b的外周边部分12c的上表面抵接。在这样由3个构件构成的外壳2内,设置能够沿着支持部12的轴线LI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的阀体3。阀体3大致形成为圆柱状,其基部3a比其他部分更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阀体3的其他部分插通支持部12,其前端部3b从支持部12的前端部分12a向下侧突出。前端部3b与一次侧通路15的开口相对,在该一次侧通路15的开口周围,包围着开口形成圆环状突起片20。又,阀体3在与前端部3b的突起片20相对的位置上具有座部21,阀体3位于该座部21与突起片20互相间隔的打开位置(参照图I)上,因此阀通路19打开,在座部21与突起片20之间形成孔口(Orifice) 22。插入孔14由该孔口 22分为其内侧的一次侧区域23和处于外侧的二次侧区域24,座部21就座于突起片20上(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二宫诚野道薰铃木丰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