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恒流驱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功率因数恒流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全球范围内均提倡节能环保的理念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于负载设备驱动领域也是如此。许多负载设备都需要其驱动电路能够提供稳定且可靠的电源供给以保证其正常工作的有序进行,特别是对于需要恒定电流供给的负载设备,则需要其驱动电路能够具备恒流驱动功能。此外,如果接入交流电网的负载设备的功率因数偏低,则会给公用电网造成一定程度的电力污染。为了减轻电力污染的危害程度,许多国家已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功率因数标准。例如,对于LED,美国能源之星标准规定:功率大于5W的LED灯泡的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7;欧洲标准规定:功率大于25W的LED灯泡的功率因数应高于0.9。针对上述对于负载设备进行恒流驱动且需具备高功率因数的要求,现有技术提供了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通过在传统的电源转换电路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来满足恒流驱动和高功率因数的要求,但由于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需要采用高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功率因数恒流驱动电路,与交流电源和负载连接,包括整流桥、二极管D1、电容C1、电容C2、分压电阻R1、分压电阻R2、采样电阻R3及变压器T1,所述整流桥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以及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负载的输入端,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负载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分压电阻R1连接于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分压电阻R2的第一端之间,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分压电阻R2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所述采样电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功率因数恒流驱动电路,与交流电源和负载连接,包括整流桥、
二极管D1、电容C1、电容C2、分压电阻R1、分压电阻R2、采样电阻R3及
变压器T1,所述整流桥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与所述二
极管D1的阴极以及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负载的输入端,所述变
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
与所述负载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分压电
阻R1连接于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分压电阻R2的第一端
之间,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分压电阻R2的第二端、所
述电容C2的第一端、所述采样电阻R3的第一端及所述整流桥的接地端共接
于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功率因数恒流驱动电路还包括:
开关管、信号检测与误差放大模块、导通时间控制模块、过零比较开启模
块以及脉冲信号生成模块;
所述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开关管的输出端与
所述信号检测与误差放大模块的信号检测端共接于所述采样电阻R3的第二
端,所述信号检测与误差放大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导通时间控制模块的控制端
共接于所述脉冲信号生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导通时间控制模块输入端与所述
电容C2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信号检测与误差放大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信号检
测与误差放大模块的接地端与所述导通时间控制模块的接地端、所述过零比较
开启模块的接地端及所述脉冲信号生成模块的接地端共接于地,所述过零比较
开启模块的输入端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脉冲信号生成模块的第一输
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过零比较开启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导通时间控
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信号检测与误差放大模块的电源端与所述导通时
\t间控制模块的电源端、所述过零比较开启模块的电源端及所述脉冲信号生成模
块的电源端共接于直流电源,所述脉冲信号生成模块的输出端同时与所述开关
管的控制端、导通时间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及所述信号检测与误差放大模块的输
入端连接;
所述信号检测与误差放大模块根据所述脉冲信号生成模块输出的脉冲信
号从所述采样电阻R3的第二端获取采样电压信号,并对所述采样电压信号进
行误差放大后相应地输出误差放大电压信号驱动所述导通时间控制模块相应
地输出一控制电平信号至所述脉冲信号生成模块,所述过零比较开启模块从所
述分压电阻R1的第二端获取分压电压信号并对所述分压电压信号进行过零比
较后输出一过零比较电平信号至所述脉冲信号生成模块,所述脉冲信号生成模
块根据所述控制电平信号和所述过零比较电平信号生成脉冲信号以控制所述
开关管的通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因数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
关管为NMOS管Q1,所述NMOS管Q1的栅极、漏极及源极分别为所述开关
管的控制端、输入端及输出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因数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
号检测与误差放大模块包括:
第一反相器、NMOS管Q8、NMOS管Q2、NMOS管Q3、电容C4、电容
C5、误差放大器及第一基准电压源;
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正电源端与所述误差放大器的正电源端的共接点为所
述信号检测与误差放大模块的电源端,所述NMOS管Q8的栅极和源极分别为
所述信号检测与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凌云,李照华,赵春波,谢靖,林道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