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907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部署3G接入信元AE和3G中继信元RE,3G?AE与3G?RE之间建立了M个通路,用于供发送端通过3G接入到公网,M大于等于2;该方法包括:3G?AE将来自发送端的数据封装成N个协议数据单元PDU,并通过与3G?RE之间已建立的M个通路传输该N个PDU至3G?RE;3G?RE利用接收的PDU还原成所述数据,并发送至接收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涉及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的覆盖率,使得没有网络基础建设的地方也能够通过3G基站接入到互联网。在稳定的情况下,3G网络带宽能够达到1-2Mb/s,远小于有线网络(以以太接口和光纤接口为主)的带宽(在1Gb/s左右)、WIFI网络的带宽(在54Mb/s左右)。目前,网络通信软件本身通常是构建在TCP、UDP之上,对基础网络环境无法做到自适应和动态调优,因此很多通信软件在有线网络和WIFI网络下能够提供很好的服务质量,但是在3G网络下则无法满足业务需求,根本原因在于3G网络环境的信号不稳定、带宽过窄(相对前述的两种网络来说)。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在新闻直播的时候,由于没有WIFI接入点或者没有有限网络接入设备,只能通过窄带宽且信号不稳定的3G接入方式进行实时数据传输,这会导致传输的音视频数据延迟较大、丢包、画面不连续等现象。因此,一种提高3G中数据传输质量的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以提高3G中数据传输的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部署3G接入信元(AE)和3G中继信元(RE),3G AE与3G RE之间建立了M个通路,用于供发送端通过3G接入到公网,M大于等于2;该方法包括:3G AE将来自发送端的数据封装成N个协议数据单元PDU,并通过与3G RE之间已建立的M个通路传输该N个PDU至3G RE;3G RE利用接收的PDU还原成所述数据,并发送至接收端;其中,N大于等于2,与M相同或不同。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3G接入信元AE和3G中继信元RE,其中,3G接入信元和3G中继信元部署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3G接入信元,与3G中继信元之间建立了M个通路,用于供发送端通过3G接入到公网,M大于等于2;所述3G接入信元,用于将来自发送端的数据封装成N个协议数据单元PDU,并通过与3G RE之间已建立的M个通路传输该N个PDU至3G中继信元;其中,N大于等于2,与M相同或不同。所述3G中继信元,用于利用接收的PDU还原成所述数据,并发送至接收端。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引入3G AE和3G RE,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和接收端接收的数据并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是数据在中间传输中进行了一些处理,达到业务通明的目的,这能够实现对多通路3G接入的黑盒处理,使得现有通信软件无需改变适应新的架构模型。进一步地,3G AE和3G RE之间通过多通路并发传输PDU,提高原有单一通路的带宽、稳定性,降低数据延迟和丢包率。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客户端的3G接入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本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传输模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G AE通过M个通路传输N个PDU至3GRE的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申请从端到端来抽象3G网络通信的模型。图1示出了客户端的3G接入示意图。从图1可以看出,之所以出现
技术介绍
描述的诸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3G接入带宽制约了3G通信软件的服务质量,即便是未来3G/4G进一步提升接入带宽,根据摩尔定律可以知道,接入带宽也远低于有线网络或者WIFI的宽带。为了提高3G中数据传输的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中采用了多通路传输,通过多通路传输与控制,从业务逻辑层达到增加3G接入带宽、提高数据传输质量、降低传输延迟的目的。下面通过图2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进行描述:参见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本流程图。在执行图2所示的流程之前,首先需要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部署3G接入信元(AE)和3G中继信元(RE两个业务透明设备。优选地,该3G AE可部署在发送端与3G之间,其可由WIFI接入点和/或有限接口比如普通双绞网线接口,以及若干个3G接入接口组成。而3G RE可部署在与接收端连接的运营商骨干网上。其中,3G AE与3G RE之间建立了M个通路,用于供发送端通过3G接入到公网。该M个通路可由同一个运营商提供,也可由不同的运营商提供,本专利技术并不具体限定。其中,M大于等于2,以M取值为3、且该3个通路分别为移动、联通、电信三个不同的运营商提供为例,则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传输模型如图3所示。基于上面的描述,如图2所示,该图2所示的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01,3G AE将来自发送端的数据封装成N个协议数据单元(PDU),并通过与3G RE之间已建立的M个通路传输该N个PDU至3G RE。其中,N大于等于2,取值可与M相同,也可不同,本专利技术不具体限定。至于通过与3G RE之间已建立的M个通路传输N个PDU至3G RE的具体操作,下文进行了描述。步骤202,3G RE利用接收的PDU还原成所述数据,并发送至接收端。可以看出,对于发送端和接收端而言,由于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和接收端接收的数据并没有任何改变,因此,无需关心数据在中间经过怎么样处理,从而达到业务通明的目的,这能够实现对多通路3G接入的黑盒处理,使得现有通信软件无需改变适应新的架构模型。并且,3G AE和3G RE之间,通过多通路并发传输PDU,提高原有单一通路的带宽、稳定性,降低数据延迟和丢包率。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了三种实施例对图2所示的流程进行描述,下面分别进行描述:方式1:本方式1为高并发无冗余的分片算法,具体为:将来自发送端的数据拆分为N等份,分别被3G-AE转换为N个PDU,通过与3G RE之间已建立的M个通路传输该N个PDU至3G RE。在该方式1中,3G AE通过与3G RE之间已建立的M个通路传输该N个PDU至3G RE可参照图4所示的流程,包括:步骤401,将N个PDU作为当前PDU,并判断当前PDU的PDU数量是否大于等于M,是则执行步骤402,否则执行步骤403;步骤402,按照顺序从当前PDU中选取M个PDU,分别通过所述M个通路传输该选取的M个PDU至3G RE,并将剩下的PDU作为当前PD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部署3G接入信元AE和3G中继信元RE,3G?AE与3G?RE之间建立了M个通路,用于供发送端通过3G接入到公网,M大于等于2;该方法包括:3GAE将来自发送端的数据封装成N个协议数据单元PDU,并通过与3G?RE之间已建立的M个通路传输该N个PDU至3G?RE;3G?RE利用接收的PDU还原成所述数据,并发送至接收端;其中,N大于等于2,与M相同或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部署3G接
入信元AE和3G中继信元RE,3G AE与3G RE之间建立了M个通路,用于供
发送端通过3G接入到公网,M大于等于2;该方法包括:
3GAE将来自发送端的数据封装成N个协议数据单元PDU,并通过与3G RE
之间已建立的M个通路传输该N个PDU至3G RE;
3G RE利用接收的PDU还原成所述数据,并发送至接收端;
其中,N大于等于2,与M相同或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3G AE将来自发送端的数据
封装成N个PDU包括:
3G AE将来自发送端的数据等分为N份,将N份数据转换为N个PDU。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3G AE将来自发送端的数据
封装成N个PDU包括:
3G AE将来自发送端的数据复制成N份,将N份数据转换为N个PDU;
所述3G RE利用接收的PDU还原成数据包括:
所述3G RE利用先接收的PDU还原成所述数据,丢弃后接收的PDU。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3G AE将来自发送端的数据
封装成的N个PDU包括:
3G AE将来自发送端的数据分成的N-1份PDU、以及这N-1份PDU进行异
或运算得到的PDU;
所述3G RE利用接收的PDU还原成数据包括:
3G AE利用接收的任意N-1个PDU重组还原成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与3G RE之间
已建立的M个通路传输该N个PDU至3G RE包括:
步骤A,将N个PDU作为当前PDU,并判断当前PDU的PDU数量是否大
于等于M,是则执行步骤B,否则执行步骤C;
步骤B,按照顺序从当前PDU中选取M个PDU,分别通过所述M个通路

\t传输该选取的M个PDU至3G RE,并将剩下的PDU作为当前PDU,返回步骤
A中的判断;
步骤C,从所述M个通路中选取与当前PDU中PDU数量相等的通路,按
照顺序将当前PDU中的各个PDU通过选取的各个通路传输至3G RE。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3G AE在向3G RE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凯王为
申请(专利权)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