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文龙专利>正文

一种消瘀接骨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1007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瘀接骨粉,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生栀子10—60份、山柰10—15份、白芷10—15份、红花10—15份、升麻10—15份、川乌10—15份、草乌10—15份、杨梅树根皮10—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可以有效治疗挫伤或骨伤、且有效去除血肿的消瘀接骨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ー种消瘀接骨的中药。
技术介绍
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ー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治疗骨折的三大重要要素I、正确复位后牢靠的固定;2、有较好的内部气血调理;3、骨折的局部用药。外伤性骨折患处敷药主要分前、中、后三期。前期的快速消除血肿为重中之重,但这又是当今临床的难点。骨折时血管破裂,血液充斥于组织和断端间隙,最初两天都 是渗出血期,使得血肿增大加重,此时滥用活血化瘀类药物,绝对是错误;如果血肿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将会带来下述危害a造成剧烈疼痛;b阻碍骨断面接触;c阻塞局部血液循环,导致‘垃圾’堆积,营养无法供给;d积聚郁久化热,肉腐为脓,甚至诱发骨髄炎。所以骨折患处敷药前期的快速消除血肿为整个骨折治疗的关键。但是骨折的局部用药是当今较为落后的领域,现在医疗机构治疗骨折普遍存在患处用药原则错误或者根本没有患处敷药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治疗挫伤或骨伤、且有效去除血肿的消瘀接骨药物。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ー种消瘀接骨粉,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生梔子10 — 60份、山柰10 —15份、白芷10 —15份、红花10 —15份、升麻10 —15份、川乌10 —15份、草乌10 —15份、杨梅树根皮10—15份。所述消瘀接骨粉原料组成为生梔子10份、山柰10份、白芷10份、红花10份、升麻10份、川乌10份、草乌10份、杨梅树根皮10份。所述消瘀接骨粉原料组成为生梔子40份、山柰10份、白芷10份、红花10份、升麻10份、川乌10份、草乌10份、杨梅树根皮10份。所述消瘀接骨粉原料组成为生梔子25份、山柰10份、白芷10份、红花10份、升麻10份、川乌10份、草乌10份、杨梅树根皮10份。所述消瘀接骨粉原料组成为生梔子10份、山柰10份、白芷10份、红花10份、升麻10份、川乌10份、草乌10份、杨梅树根皮15份。所述消瘀接骨粉原料组成为生梔子35份、山柰12. 5份、白芷12. 5份、红花12. 5份、升麻12. 5份、川乌12. 5份、草乌12. 5份、杨梅树根皮12. 5份。所述ー种消瘀接骨粉中的生梔子为焙干的生梔子。通常中医在治疗骨折或软组织扭挫伤等病状时,第一歩基本没有拔伤(止血),而是直接用活血化瘀类治疗方法,这种方式会造成挫伤、骨伤的疗效缓慢,甚至有的骨折治疗半年后仍然肿大发热并发骨髄炎。而本专利技术消瘀接骨粉用于治疗挫伤、骨伤的用药流程是拔伤(止血)-活血化瘀-益肝肾生肌生髓;由于本专利技术独特的用药流程可将火毒淤积的血肿“抜”到表浅的皮下,使深层内环境得以清理,新血随即而生,皮下的淤血可以很快自行消散。本专利技术药方中原材料“生梔子”寒凉药为君,寒性受敛,伤处血管因寒而收缩,淤血被拔到皮下,同时又可止毛细血管的渗血;使用本专利技术散 瘀接骨粉12小时后可见不同程度的青紫色,这就是“拔”伤的有力见证。本专利技术药方中按比例适当配伍“红花”活血祛瘀、“山柰、白芷”散风祛湿、行气止痛、“升麻”发表透疹、散风解毒、“川乌、草乌”镇痛、“杨梅树根皮”接骨续伤、止血去腐生新,在合力‘拔’伤的同时,又抵御和解除了患处易受“风寒湿”邪的入侵的问题,综合效果是极大地缓解了痛感、营造出一个极好的骨愈合环境。使用本专利技术消瘀接骨粉时需根据实时气温、患处红肿状况、治疗进度等选择最合适的组方,将本药物的粉末用鸡蛋清和陈醋调匀后敷于患处,首次敷药12-24小时内即可大幅消肿和止痛,整体疗程比医院的现行疗法会缩短1/3 - 1/2以上的时间。对于单纯的软组织扭挫伤,效果显著,仅需敷1-2次即可治愈。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一种消瘀接骨粉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焙干的生梔子10份、山柰10份、白芷10份、红花10份、升麻10份、川乌10份、草乌10份、杨梅树根皮10份。实施例2 一种消瘀接骨粉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焙干的生梔子40份、山柰10份、白芷10份、红花10份、升麻10份、川乌10份、草乌10份、杨梅树根皮10份。实施例3 一种消瘀接骨粉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焙干的生梔子25份、山柰10份、白芷10份、红花10份、升麻10份、川乌10份、草乌10份、杨梅树根皮10份。以下通过ー些具体试验例来进ー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消瘀接骨粉的显著治疗效果 试验例I、唐某女,51岁,2002年9月12日 主诉腰部疼痛卧床3天。现病史患者站高凳抹窗户不慎跌倒,即感腰痛不能自行站起,经医院X线检查腰椎L2压缩性骨折1/3,无明显移位和游离骨,CT检查无硬膜、脊髄,神经根受压的情況。检查患者体胖,有心肺病史,患者卧床不能自主翻身、坐起,腰部中间有间歇刺痛,不能弯曲,下肢感觉正常。腰椎按压有明显刺痛点,与X片骨折处位置吻合,表面无明显肿大和异常。治疗用实施例2中消瘀接骨粉与蛋清和陈醋调敷患处。内服活血止痛汤加杜仲。次日复诊拆开敷药可见皮色变暗,用カ触压骨折点有钝痛感,更换敷药。第三日复诊间歇刺痛和压痛点痛感减轻,更换敷药。第六日复诊卧床能缓慢自主翻身,腰部有紧绷不适感,并告知昨日敷药后,有“小针轻刺”样感觉,更换敷药。第八日复诊能在家人帮助下下床行走,腰部无カ,用宽腰带护腰,停止敷药,给予活血药酒,每日随时涂搽,加外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中药煎汤用毛巾浸湿热敷。第十二日复诊能自主缓慢行走。嘱咐继续涂搽药酒和中药熏洗热敷ー个月,内服中药改为“益肾汤”。第三十日复诊能外出散歩,进行简单的家务劳动。试验例2、陈某男,21岁,2000年6月21日 主诉左肩疼痛2小吋。现病史患者骑自行车不慎跌倒,起来后即感觉左肩疼痛,左臂无力,活动受限,到医院照X片检查左锁骨外端1/3处线性骨折,无明显移位。 检查患者身体健康,无病史,左肩肿胀疼痛,皮下有瘀斑,触诊时有明显刺痛点,与X片骨折处位置吻合。治疗骨折肿大处用实施例2中消瘀接骨粉与蛋清和陈醋调敷,两肩后张用绷带作“8”字形固定。内服活血止痛汤加桂枝。次日复诊拆开敷药可见皮肤呈淡青色,肿胀程度明显减轻,触压骨折点有钝痛感,不触压仅感左肩不适,更换敷药。第三日复诊伤处皮肤淡青色,压痛点模糊,更换敷药。第五日复诊伤处皮色暗淡,无肿大,无明显压痛点,停止敷药,给予活血药酒,每日随时涂搽。第十日复诊左肩轻度不适,活动稍显不自如,停止内服药,继续涂搽活血药酒,加外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中药熏洗。叮嘱第十五日去医院照片复查。第十五日复诊左肩活动自如,复查X片骨折线模糊。嘱咐继续涂搽药酒和中药熏洗半月即可。试验例3、黄某男,25岁,2000年12月3日 主诉左脚后跟疼痛I天。现病史患者从高处跳下,踩到一石籽,即感脚跟疼痛,不能触地,到医院X线检查左跟骨后斜向前外2cm长,I-2mm宽的裂ロ。检查患者身体健康,无病史,左脚踝、脚后跟肿大疼痛,皮色亮,触诊时有明显刺痛点,与X片骨折处位置吻合。治疗用实施例3消瘀接骨粉与蛋清和陈醋调敷,患肢抬高休息。内服活血止痛汤加牛膝。次日复诊拆开敷药可见皮色变暗,脚踝处有青色瘀斑,肿胀程度减轻,用カ触压骨折点有钝痛感,更换敷药。第三日复诊脚踝处有轻度肿大,压痛点模糊,足跟触压骨折点钝痛感减轻,更换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瘀接骨粉,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生栀子10—60份、?山柰10—15份、白芷10—15份、红花10—15份、升麻10—15份、川乌10—15份、草乌10—15份、杨梅树根皮10—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黄文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