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力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8243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电力接头,包括螺套、一端旋于螺套内的外壳、固定于外壳内的绝缘子、嵌于绝缘子内的插针,在外壳的另一端侧面有沿外壳的中心轴外延且与插针同轴的柱体,在柱体的表面有螺纹,在柱体的端部呈锥状结构,柱体的端部嵌于一后外壳内,柱体与后外壳的内部螺纹配合,在所述外壳上与柱体同侧的侧面有一盲孔,所述盲孔的轴线与插针的轴向中心线平行,在所述盲孔的接近其底部的一段的上方有穿过外壳的旋紧件,所述旋紧件与盲孔垂直相通,在所述盲孔的另一段依次固定有小密封圈、与外壳螺纹连接的小电缆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该新型电力接头能与天馈线上原有的母头对接,并能接入一根光缆,使得移动通信天馈部分的成本降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电力接头,主要用于移动通信天馈部分。
技术介绍
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现在的移动通信基站都趋向小型化、室外化,且逐渐用光缆和电力线取代原来的天馈部分,而直接用光电混合缆直接传到基站的射频拉远单元RRU部分,价格很高。若能利用原有的天馈线,仅仅加一根光缆传到RRU部分,则成本很低。而为了连接原有的天馈线及新加的电缆,则需设计一种新的新型电力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力接头,该新型电力接头能与天馈·线上原有的母头对接,并能接入一根光缆,使得移动通信天馈部分的成本降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力接头,包括螺套、一端旋于螺套内的外壳、固定于外壳内的绝缘子、嵌于绝缘子内的插针,在外壳与螺套之间有密封圈与嵌簧,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侧面有沿外壳的中心轴外延且与插针同轴的柱体,在所述柱体的表面有螺纹,在所述柱体的端部呈锥状结构,所述柱体的端部嵌于一后外壳内,所述柱体与后外壳的内部螺纹配合,在所述外壳上与柱体同侧的侧面有一盲孔,所述盲孔的轴线与插针的轴向中心线平行,在所述盲孔的接近其底部的一段的上方有穿过外壳的旋紧件,所述旋紧件与盲孔垂直相通,在所述盲孔的另一段依次固定有小密封圈、与外壳螺纹连接的小电缆夹。在所述后外壳的前端部与外壳的另一端侧面之间有套于柱体的密封圈。所述小电缆夹的头部有可卡在外壳的侧面的凸缘。在所述旋紧件与外壳之间有垫圈一。在所述旋紧件与垫圈一之间有垫圈二。所述垫圈一与垫圈二皆为平垫圈。 所述旋紧件为内六角螺钉。本技术结构简单,该新型电力接头能与天馈线上原有的母头对接,并能接入一根光缆,使得移动通信天馈部分的成本降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A-A剖视图;图3是图I中的B-B剖视图。其中螺套1,密封圈2,嵌簧3,绝缘子4,插针5,外壳6,柱体6-1,螺纹6-2,垫圈一 7,垫圈二 8,旋紧件9,小密封圈10,小电缆夹11,凸缘11-1,后外壳12,密封圈13,盲孔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给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 图3中,一种新型电力接头,包括螺套I、一端旋于螺套I内的外壳6、固定于外壳6内的绝缘子4、嵌于绝缘子4内的插针5,在外壳6与螺套I之间有密封圈2与嵌簧3,本实施例密封圈2米用扁O型圈;在外壳6的另一端侧面有沿外壳6的中心轴外延且与插针5同轴的柱体6-1,在柱体6-1的表面有螺纹6-2,在柱体6-1的端部呈锥状结构,柱体6-1的端部嵌于一后外壳12内,柱体6-1与后外壳12的内部螺纹配合。在后外壳12的前端部与外壳6的另一端侧面之间有套于柱体6-1的密封圈13。在外壳6上与柱体6-1同侧的侧面有一轴线与插针5的轴向中心线平行的盲孔14,在盲孔14的接近其底部的一段的上方有穿过外壳6的旋紧件9,旋紧件9与盲孔14垂 直相通,在旋紧件9与外壳6之间有垫圈一 7、垫圈二 8,本实施例旋紧件9为内六角螺钉,垫圈一 7与垫圈二 8皆为平垫圈,在盲孔14的另一段依次固定有小密封圈10、与外壳6螺纹连接的小电缆夹11。小电缆夹11的头部有可卡在外壳6的侧面的凸缘11-1。本实施例是以7/16的新型电力接头为例,本技术参考了 7/16接头的IEC标准,设计的主旨是为了节省成本,让原有的天馈线传输直流电,让该7/16新型电力接头能与天馈线上原有的7/16母头对接,利用7/16的接口使内导体通直流电的正极,外导体通直流电的负极,形成直流通路。安装时将主电缆穿过后外壳12、柱体6-1直至到外壳6内部而嵌于插针5的尾部,形成内导体;将新增加的电缆穿过小电缆夹11、小密封圈10直至抵达盲孔14的底部,采用扳手旋紧旋紧件9,使其端部顶在新增加的电缆表面,从而使该电缆固定,形成外导体,这里后外壳12、小电缆夹11都要相对外壳6旋紧以锁紧两根电缆,螺套I端与天馈线母头对接。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电力接头,包括螺套、一端旋于螺套内的外壳、固定于外壳内的绝缘子、嵌于绝缘子内的插针,在外壳与螺套之间有密封圈与嵌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侧面有沿外壳的中心轴外延且与插针同轴的柱体,在所述柱体的表面有螺纹,在所述柱体的端部呈锥状结构,所述柱体的端部嵌于一后外壳内,所述柱体与后外壳的内部螺纹配合,在所述外壳上与柱体同侧的侧面有一盲孔,所述盲孔的轴线与插针的轴向中心线平行,在所述盲孔的接近其底部的一段的上方有穿过外壳的旋紧件,所述旋紧件与盲孔垂直相通,在所述盲孔的另一段依次固定有小密封圈、与外壳螺纹连接的小电缆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外壳的前端部与外壳的另一端侧面之间有套于柱体的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电缆夹的头部有可卡在外壳的侧面的凸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紧件与外壳之间 有垫圈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紧件与垫圈一之间有垫圈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一与垫圈二皆为平垫圈。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紧件为内六角螺钉。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电力接头,包括螺套、一端旋于螺套内的外壳、固定于外壳内的绝缘子、嵌于绝缘子内的插针,在外壳的另一端侧面有沿外壳的中心轴外延且与插针同轴的柱体,在柱体的表面有螺纹,在柱体的端部呈锥状结构,柱体的端部嵌于一后外壳内,柱体与后外壳的内部螺纹配合,在所述外壳上与柱体同侧的侧面有一盲孔,所述盲孔的轴线与插针的轴向中心线平行,在所述盲孔的接近其底部的一段的上方有穿过外壳的旋紧件,所述旋紧件与盲孔垂直相通,在所述盲孔的另一段依次固定有小密封圈、与外壳螺纹连接的小电缆夹。本技术结构简单,该新型电力接头能与天馈线上原有的母头对接,并能接入一根光缆,使得移动通信天馈部分的成本降低。文档编号G02B6/38GK202759038SQ20122032038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4日专利技术者徐一鸣 申请人:常州安费诺福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电力接头,包括螺套、一端旋于螺套内的外壳、固定于外壳内的绝缘子、嵌于绝缘子内的插针,在外壳与螺套之间有密封圈与嵌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侧面有沿外壳的中心轴外延且与插针同轴的柱体,在所述柱体的表面有螺纹,在所述柱体的端部呈锥状结构,所述柱体的端部嵌于一后外壳内,所述柱体与后外壳的内部螺纹配合,在所述外壳上与柱体同侧的侧面有一盲孔,所述盲孔的轴线与插针的轴向中心线平行,在所述盲孔的接近其底部的一段的上方有穿过外壳的旋紧件,所述旋紧件与盲孔垂直相通,在所述盲孔的另一段依次固定有小密封圈、与外壳螺纹连接的小电缆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一鸣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安费诺福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