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洪蓄水抗旱机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在井的周围设有聚水池(8),在聚水池的池边(9)上均设进水口(41),进水口(41)为U形槽,进水口(41)的底部与地面平行,在进水口(41)放置进水口网栏(10)。在井壁上装有进水管(2),抽水管(1)穿过井盖(16)进入进水管(2),进水管(2)外径裹有不锈钢过滤网层(3)、不锈钢过滤网层(3)外面依次套有海棉层网框(4)、木碳层网框(5)、小石层网框(6)、大石层网框(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雨水还没有集结成灾的时候就已被疏导,形成不了灾难,在干旱季节可以通过抽水管抽水抗旱,当洪水来时,树枝杂草被进水口网栏挡住,泥沙沉淀在聚水池中,不干净的水已被过滤,因此水是安全的,可以饮用,这是防洪、蓄水抗旱最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洪蓄水抗旱机井,适用于平原、山区。
技术介绍
目前全国均采用堤坝来防洪,这种防洪措施非常有限,当江河爆满时局部已形成灾难,因为水已从小流域狂奔形成了灾难。堤坝防洪成本又高,战线又长,而防洪的局限性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洪蓄水抗旱机井来满足小流域防洪抗旱,以点带面,把水患消除于萌芽状态,减轻洪水带来的压力。·本技术包括抽水管、进水管、不锈钢过滤网层、海棉层网框、木碳层网框、小石层网框、大石层网框、聚水池、池边、进水口网栏、含沙层、含水层、井盖、进水口,其特点在于在井的周围设有聚水池,聚水池的池边上均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为U形槽,进水口的底部与地面平行,在进水口处放置进水口网栏。在井壁上装有进水管伸到井底含沙层至含水层,抽水管穿过井盖进入进水管同时伸到井底含沙层至含水层。进水管外径裹有不锈钢过滤网层,不锈钢过滤网层外面依次套有海棉层网框、木碳层网框、小石层网框、大石层网框。本技术可以灵活机动,按本地的降水量在I平方公里内打一口井,降水量少的地方可以在2平方公里 3平方公里内打一口井,山区可以在沟的两旁一定的高度上引一条水渠,这样在雨水还没有集结成灾的时候就已疏导,形成不了灾难,在干旱季节可以通过抽水管抽水抗旱,当洪水来时,树枝杂草被进水口网栏挡住,泥沙沉淀在聚水池中,不干净的水已被过滤,因此水是安全的,可以饮用。设有的所有网框均可以搬动,可以清洗,可以更换,这是防洪、蓄水抗旱最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平原、山区。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种防洪蓄水抗旱机井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图I中进水口网栏10的主视放大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图3的右视图;图6为图I中海棉层网框4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为图6的仰视图;图9为图7中海棉层网框I 24的主视图;附图说明图10为图9的俯视图;图11为图9的仰视图;图12为图I中小石层网框6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俯视图;图14为图12的仰视图;图15为图13中小石层网框I 30的主视图;图16为图15的俯视图;图17为图15的仰视图;图18为进水管2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2、3、4、5、18中在本地一平方公里内选一块地势低的地方,打一口井含沙层11或至含水层12,能大量渗水就可以,在井壁上装有进水管2,与井口一样粗的进水管2同样伸到井底含沙层11至含水层12,进水管2高出地面100cm,进水管2在聚水池8底面以上的管壁上(长度为400cm)均布孔15,孔径为2cm,其作用是让过滤后的水进到井中。在进水管2中装有抽水管1,抽水管I穿过井盖16进入进水管2伸到井底含沙层11至含水层12,水通过抽水管I将水抽出,其作用是在干旱季节可以通过抽水管I抽水抗旱。在井的周围设有直径为10米或20米、深为4米的聚水池8,可根据本地历史降水量和泥沙的多少决定聚水池8的扩大或缩小,聚水池8的作用是可以沉淀泥沙。聚水池8底部到池边9的坡度为45°,其作用是为了安全,预防万一小孩玩耍不慎掉进聚水池8或农村的牛羊掉入后一方面有个缓冲,另一方面可自行爬上来。在聚水池的池边9上均设4个进水口 41,进水口 41为U形槽,进水口 41的底部与地面平行,在进水口 41的两侧池边9的内侧,对称设有圆孔,圆孔中置有圆钢14,其作用是支撑进水口网栏10。在进水口 41处放置进水口网栏10,其作用是拦截树枝杂草。聚水池8、池边9及进水口 41均用水泥抹平。进水口网栏10由角钢I 17、角钢II 18、角钢III 19、角钢IV 42、角钢V 43、钢丝网20组成,两个对称的角钢III 19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对称的角钢II 18 —端焊接,角钢II 18与地面的角度为25。,角钢II 18的另一端与两个对称角钢I 17的一端焊接,角钢I 17与地面平行,角钢I17的另一端与两个对称角钢IV 42—端垂直焊接,角钢IV 42的另一端在两个对称角钢IV42之间焊有角钢V 43,在角钢之间铺焊钢丝网20,钢丝网20的网孔为3cm。角钢IV 42高度为100cm,其作用是挡住树枝杂草不掉落地面。将进水口网栏10放置进水口 41,将角钢I 17与角钢II 18连接处置在圆钢14上,将两个角钢III 19的另一端分别采用地脚螺栓13将其固定在进水口 41的底部。进水管2外径裹有3层不锈钢过滤网层3,不锈钢过滤网层3的网孔为O. 2cm,不锈钢过滤网层3的高度为400cm与进水管2平齐。不锈钢过滤网层3外面依次套有海棉层网框4、木碳层网框5、小石层网框6、大石层网框7。在图6、7、8、9、10、11中海棉层网框4由两个相同的海棉层网框I 24、海棉层网框II 25组成,海棉层网框4的高度为320cm,其厚度为10cm,海棉层网框4内装有海棉。海棉层网框I 24的顶面、底面外径分别对称焊有圆钢I 21,其内径分别对称焊有圆钢II 22,圆钢均冷轧弯成180°,海棉层网框I 24顶面、底面的圆钢I 21、圆钢II 22的两端均与槽钢26焊接。海棉层网框I 24顶面的圆钢I 21、圆钢II 22之间与中心线45°处对称焊有把手23。海棉层网框I 24底面在圆钢I 21、圆钢II 22之间焊有钢丝网29。海棉层网框I 24顶面的圆钢I 21与海棉层网框I 24底面的圆钢I 21之间焊有钢丝网27,海棉层网框I 24顶面的圆钢II 22与海棉层网框I 24底面的圆钢II 22之间焊有钢丝网28,海棉层钢丝网孔为7cm。图I中的木碳层网框5的高度为290cm,木碳层网框5与海棉层网框4的结构相同,木碳层网框5与海棉层网框4厚度相同为10cm,木碳层网框5内装有木碳,木碳层网框5套在海棉层网框4外面。木碳层钢丝网孔为O. 5cm。在图12、13、14、15、16、17中小石层网框6由4个相同的小石层网框I 30、小石层网框II 31、小石层网框III 32、小石层网框IV 33组成,小石层网框6的高度为260cm,其厚度为30cm。小石层网框I 30的顶面、底面分别对称焊有圆钢III 34、圆钢IV 36,均冷轧弯成,小石层网框I 30顶面、底面的圆钢III 34、圆钢IV 36的两端均与槽钢40焊接,两端的槽钢40互相垂直成90°。小石层网框I 30顶面的圆钢III 34、圆钢IV 36之间与中心线45°处焊有把手35。小石层网框I 30底面在圆钢III 34、圆钢IV 36之间焊有钢丝网39。小石层网框I 30顶面的圆钢III 34与小石层网框I 30底面的圆钢III 34之间焊有钢丝网37,小石层网框I 30顶面的圆钢IV 36与小石层网框I 30底面的圆钢IV 36之间焊有钢丝网38。小石层网框6内装有的石头直径为1cm,小石层钢丝网孔为O. 5cm。小石·层网框6套在木碳层网框5外面。图I中的大石层网框7的高度为230cm,大石层网框7与小石层网框6的结构相同,大石层网框7与小石层网框6的厚度相同为30cm,大石层网框7内的石头直径为10cm,大石层钢丝网孔为7cm,大石层网框7套在小石层网框6外面。综上所述不锈钢过滤网层3的高度为400cm与进水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洪蓄水抗旱机井,包括抽水管(1)、进水管(2)、不锈钢过滤网层(3)、海棉层网框(4)、木碳层网框(5)、小石层网框(6)、大石层网框(7)、聚水池(8)、池边(9)、进水口网栏(10)、含沙层(11)、含水层(12),井盖(16),进水口(41),其特征在于:在井的周围设有聚水池(8),在聚水池的池边(9)上均设有进水口(41),进水口(41)为U形槽,进水口(41)的底部与地面平行,在进水口(41)处放置进水口网栏(10);井壁上装有进水管(2)伸到井底含沙层(11)至含水层(12),抽水管(1)穿过井盖(16)进入进水管(2)同时伸到井底含沙层(11)至含水层(12);进水管(2)外径裹有不锈钢过滤网层(3),不锈钢过滤网层(3)外面依次套有海棉层网框(4)、木碳层网框(5)、小石层网框(6)、大石层网框(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洪蓄水抗旱机井,包括抽水管(I)、进水管(2)、不锈钢过滤网层(3)、海棉层网框(4)、木碳层网框(5)、小石层网框(6)、大石层网框(7)、聚水池(8)、池边(9)、进水口网栏(10)、含沙层(11)、含水层(12),井盖(16),进水口(41),其特征在于在井的周围设有聚水池(8),在聚水池的池边(9)上均设有进水口(41),进水口(41)为U形槽,进水口(41)的底部与地面平行,在进水口(41)处放置进水口网栏(10);井壁上装有进水管(2)伸到井底含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和智,雷振宁,余照明,麻秦凡,
申请(专利权)人:赵和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