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式农具调平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9633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牵引式农具调平机构,旨在提供一种作业质量好、道路行走运输或机组田间转移方便的牵引式农具调平机构。包括牵引架、前机架、支承座、地轮,牵引架与前机架铰接,还包括升降机构和调平联动机构,该升降机构的每个横向支承轴上分别设置左右两个摆臂,对应前后两个摆臂之间分别铰接设置连杆,使前后两个摆臂与连杆构成平行四杆式升降机构,两个油缸的前端与前机架铰接,两个油缸的后端与位于前面的左右两个摆臂铰接,在平行四杆式升降机构与牵引架之间设置调平联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于大型牵引式农机具配套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牵引部件,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牵引式农具调平机构
技术介绍
在农业机械领域,牵引式农机具种类很多,比如,大型铧式犁、圆盘耙、联合整地机等机具,已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保证牵引式农机具的作业深度可调,方便农具离地田间转移或道路行走运输,通常,都采用在农具机架上中部位置安装地轮,通过手动或液压方式调整地轮高度,实现牵引式农机具的作业深度调节,升起地轮可以加大农具离地间隙保证田间转移或道路行走运输。但该技术方案尚有不足之处,尤其是对于纵向尺寸长的牵引式农具,由于地轮安装在农具机架的中部位置,当通过升降地轮高度调节作业深度时,就会出现农具的机架不水平,使前后纵向作业深度不一致,直接影响机具作业质量。另外,在机具升起运输或田间转移时,就会出现农具离地间隙前后不一致,产生最小离地间·隙,造成道路行走运输或机组田间转移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作业质量好、道路行走运输或机组田间转移方便的牵弓I式农具调平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牵引式农具调平机构,包括牵引架、前机架、支承座、地轮,牵引架与前机架铰接,还包括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牵引式农具调平机构,包括牵引架(1)、前机架(6)、支承座(11)、地轮(13),牵引架(1)与前机架(6)铰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和调平联动机构,该升降机构由油缸(8)、连杆(10)、支承座(11)、摆臂(12)、横向支承轴(14)组成,两个地轮(13)分别通过一个横向支承轴(14)可转动地安装在各自的两个支承座(11)上,每个横向支承轴(14)上分别设置左右两个摆臂(12),对应前后两个摆臂(12)之间分别铰接设置连杆(10),使前后两个摆臂(12)与连杆(10)构成平行四杆式升降机构,两个油缸(8)的前端与前机架(6)铰接,两个油缸(8)的后端与位于前面的左右两个摆臂(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式农具调平机构,包括牵引架(I)、前机架(6)、支承座(11)、地轮(13),牵引架(I)与前机架(6)铰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和调平联动机构,该升降机构由油缸(8)、连杆(10)、支承座(11)、摆臂(12)、横向支承轴(14)组成,两个地轮(13)分别通过一个横向支承轴(14)可转动地安装在各自的两个支承座(11)上,每个横向支承轴(14)上分别设置左右两个摆臂(12),对应前后两个摆臂(12)之间分别铰接设置连杆(10),使前后两个摆臂(12)与连杆(10)构成平行四杆式升降机构,两个油缸(8)的前端与前机架(6)铰接,两个油缸(8)的后端与位于前面的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剑平谢宇峰郝剑英刘国平梁玉成毛俐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