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通信设备的可调式导流装置,涉及通信设备散热领域,该可调式导流装置包括两个平行排列的支架、多个导流板和若干紧固件,两个支架上对应开有多组安装孔,每组安装孔包括中心孔和限位机构,每个导流板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支架上的折弯部,每个折弯部上设置与中心孔、限位机构相配合的限位配合机构,各导流板两端折弯部的限位配合机构与两个支架上对应的一组安装孔配合,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各导流板与支架之间呈0~90度倾角。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调节设备内部流场的分布,实现气流在单板、背板围成的区域均匀分布,消除散热风险区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设备散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通信设备的可调式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机房的业务承载量不断提升,通信机房内通信设备的体积不断增大,功耗不断提升,单个机柜承载的通信设备数量不断增加,这都给散热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目前,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采取了前进风、后出风的风道设计理念,通过通信设备自身将冷热风道隔离,避免了多端通信设备的热量级联问题,提升了一柜多框状况下上端通信设备的散热能力。然而,在采用前进风、后出风这种风道设计的通信设备内部,气流存在多次转向,导致流场存在显著的不均匀性,给单板局部的热敏感器件带来了较高的散热风险。参见图I所示,现有的通信设备的前进后出风道的结构为通信设备的设备外框I内设有背板2、单板3、防尘网4、风扇5,单板3为设备散热区域。气流沿图I中的箭头方向从通信设备外部流入,依次通过防尘网4、单板3、风扇5,然后流出设备。在通信设备内部,气流多次转向,气流主要集中在靠近背板2的散热区域内,在远离背板2的散热区域内,风速显著下降,且有涡流现象,参见图I中带箭头的狭长环形区域,形成较大的散热风险区域。针对上述前进后出风道的较大散热风险区域,目前有部分通讯设备采用对单板3安装挡风板6的方式,进行单板3内部流场分割,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参见图2所示,另一种现有的通信设备的前进后出风道的结构为通信设备的设备外框I内设有背板2、单板3、防尘网4、风扇5,单板3为设备散热区域,单板3中部安装有挡风板6,挡风板6将单板3分隔为2个独立的散热区域。气流沿图2中的箭头方向从通信设备外部流入,依次通过防尘网4、2个独立的散热区域、风扇5,然后流出设备。在通信设备内部,气流多次转向,气流主要集中在靠近背板2的散热区域内,在远离背板2的散热区域内风速显著下降,参见图2中带箭头的狭长环形区域,形成较小的散热风险区域。相比没有安装挡风板6的前进风后出风通信设备的流场分布情况,由于挡风板6的作用,安装有挡风板6的前进风后出风通信设备的散热风险区域的面积有所减小,但是散热风险区域并没有消失。综上所述,前进风后出风的风道形式避免了多端通信设备的热量级联问题,提升了一柜多框状况下上端通信设备的散热能力,但是,在通信设备内部,气流存在多次转向,导致流场分布不均匀,始终存在散热风险区域,为热敏感器件带来了新的散热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通信设备的可调式3导流装置,能有效调节设备内部流场的分布状况,实现气流在单板、背板围成的区域内均匀分布,消除散热风险区域,避免局部器件的散热风险,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通信设备的可调式导流装置,包括两个平行排列的支架、多个导流板和若干紧固件,两个支架上对应开有多组安装孔,每组安装孔包括中心孔和限位机构,每个导流板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支架上的折弯部,每个折弯部上设置与中心孔、所述限位机构相配合的限位配合机构,各导流板两端折弯部的限位配合机构与两个支架上对应的一组安装孔配合,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各导流板与支架之间呈(Γ90度倾角。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机构是支架上沿以中心孔为圆心的弧面开的广3个限位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配合机构是导流板两端的折弯部上开的2个配合孔,所述2个配合孔的中心距与中心孔、限位孔之间的中心距相等。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配合机构是导流板两端的折弯部上沿直线开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中心孔、限位孔之间的中心距。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机构是支架上沿以中心孔为圆心的弧面开的弧形限位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配合机构是导流板两端的折弯部上开的2个配合孔,所述2个配合孔的中心距与中心孔到弧形限位槽所在弧面的距离相等。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配合机构是导流板两端的折弯部上沿直线开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中心孔到弧形限位槽所在弧面的距离。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机构是支架上沿直线开的直线限位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配合机构是导流板两端的折弯部上沿直线开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长度大于中心孔到直线限位槽的距离。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是通信设备的侧壁,所述紧固件包括螺钉、铆钉、螺栓和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调节通信设备内部流场的分布状况,实现气流在单板、背板围成的区域内均匀分布,消除散热风险区域,解决了前进风后出风通信设备中由于通信设备内部气流多次转向导致存在散热风险区域的问题,避免局部器件的散热风险,提高通信设备的可靠性,延长通信设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图图图图图图I是一种现有的通信设备的前进后出风道的结构示意图。2是另一种现有的通信设备的前进后出风道的结构示意图。3是安装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调式导流装置的通信设备的风道结构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4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设备外框,2—背板,3—单板,4一防尘网,5—风扇,6—挡风板,7—可调式导流装置,8—支架,9—导流板,10—中心孔,11—限位孔,12—配合孔,13—紧固件,14 一弧形限位槽,15—配合槽,16—直线限位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通信设备的可调式导流装置7,安装有可调式导流装置7的通信设备中前进风后出风的风道结构为通信设备的设备外框I内设有背板2、单板3、防尘网4、可调式导流装置7、风扇5,单板3为设备散热区域,可调式导流装置7位于设备进风口与单板3之间的气流通道上。气流沿图3中的箭头方向从通信设备外部流入,通过可调式导流装置7后进入单板3,最后流出设备。参见图3所示,可调式导流装置7包括两个平行排列的支架8、多个导流板9和若干紧固件13,两个支架8上对应开有多组安装孔,每组安装孔包括中心孔10和限位机构,每个导流板9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支架8上的折弯部,每个折弯部上设置与中心孔10、限位机构相配合的限位配合机构。各导流板9两端折弯部的限位配合机构与两个支架8上对应的一组安装孔配合,通过紧固件13固定连接,各导流板9与支架8之间呈(Γ90度倾角。紧固件13包括但不限于螺钉、铆钉、螺栓和螺母等。支架8可以是通信设备的侧壁,在设备侧壁上开有多组安装孔,通过紧固件13将导流板9与侧壁固定连接。参见图4、所示,限位机构可以是支架8上沿以中心孔10为圆心的弧面开的f 3个限位孔11,限位配合机构可以是导流板9两端的折弯部上开的2个配合孔12,2个配合孔12的中心距与中心孔10、限位孔11的中心距相等;限位配合机构也可以是导流板9两端的折弯部上沿直线开的配合槽15,配合槽15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中心孔10、限位孔11的中心距。参见图10所示,限位机构也可以是支架8上沿以中心孔10为圆心的弧面开的弧形限位槽14,限位配合机构可以是导流板9两端的折弯部上开的2个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通信设备的可调式导流装置,包括两个平行排列的支架(8)、多个导流板(9)和若干紧固件(13),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架(8)上对应开有多组安装孔,每组安装孔包括中心孔(10)和限位机构,每个导流板(9)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支架(8)上的折弯部,每个折弯部上设置与中心孔(10)、所述限位机构相配合的限位配合机构,各导流板(9)两端折弯部的限位配合机构与两个支架(8)上对应的一组安装孔配合,通过紧固件(13)固定连接,各导流板(9)与支架(8)之间呈0~90度倾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明,
申请(专利权)人: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