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覆冰清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6761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7:13
输电线路覆冰清除装置,它涉及一种覆冰清除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清除输电线路覆冰装置耗能大、设备昂贵、安全性低不利于环保的问题。发动机和变速箱固装在壳体内,发动机的输出端与变速箱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变速箱的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一链条与前导轮传动连接,变速箱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二链条与后导轮传动连接,前支臂的一端固接在壳体的上端面上,前支臂的另一端上装有前导轮和除冰铲,后支臂的一端固接在壳体的上端面上,后支臂的另一端上装有后导轮,壳体的上端面上装有吊环,排气管的一端穿过壳体连接在发动机的排气口上,排气管的另一端与覆冰导线对应设置,前导轮和后导轮在覆冰导线上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清除输电线路上的覆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覆冰清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清除输电线路覆冰的措施主要有三种,一是热融冰技术;二是人工除冰;三是被动除冰;第一种措施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且融冰设备投资巨大;第二种措施需要大量人力,且操作安全性较低,一般情况下需要线路停电才能实施;第三种措施主要指目前正在研究阶段的防冰环、防冰球及在导线上涂刷憎水涂料等防覆冰措施,但截至目前效果均不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清除输电线路覆冰装置耗能大、设备昂贵、安全性低不利于环保的问题,提供一种输电线路覆冰清除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装置包括壳体、发动机、变速箱、前支臂、前导轮、后支臂、后导轮、第一链条、第二链条、排气管、除冰铲、吊环和绝缘件,发动机和变速箱固装在壳体内,发动机的输出端与变速箱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变速箱设有两个输出端,变速箱的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一链条与前导轮传动连接,变速箱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二链条与后导轮传动连接,前支臂的一端固接在壳体的上端面上,前支臂的另一端上装有前导轮和除冰铲,除冰铲与覆冰导线相接触,后支臂的一端固接在壳体的上端面上,后支臂的另一端上装有后导轮,壳体的上端面上装有吊环,排气管的一端穿过壳体连接在发动机的排气口上,排气管的另一端与覆冰导线对应设置,前导轮和后导轮在覆冰导线上运动,吊环通过绝缘件挂在覆冰导线上。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取机械除冰方式,与热融冰措施相比投资较小,且实际操作中可在线路带电运行条件下实施,同时所需人工消耗较低,一人监护,一人操作即可,安全性能高,且不破坏环境。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I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装置包括壳体I、发动机2、变速箱3、前支臂4、前导轮5、后支臂6、后导轮7、第一链条8、第二链条9、排气管10、除冰铲11、吊环12和绝缘件14,发动机2和变速箱3固装在壳体I内,发动机2的输出端与变速箱3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变速箱3设有两个输出端,变速箱3的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一链条8与前导轮5传动连接,变速箱3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二链条9与后导轮7传动连接,前支臂4的一端固接在壳体I的上端面上,前支臂4的另一端上装有前导轮5和除冰铲11,除冰铲11与覆冰导线13相接触,后支臂6的一端固接在壳体I的上端面上,后支臂6的另一端上装有后导轮7,壳体I的上端面上装有吊环12,排气管10的一端穿过壳体I连接在发动机2的排气口上,排气管10的另一端与覆冰导线13对应设置,前导轮5和后导轮7在覆冰导线13上运动,吊环12通过绝缘件14挂在覆冰导线13上。装置的重量为50-100kg,绝缘件14可选取绝缘环。具体实施方式二 结合图I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前支臂4和后支臂6之间的角度为45° -75。,优点是增大输电线路的承重面积。其它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I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前导轮5的上端面与壳体I的底端面之间的距离为60-80cm,该尺寸可保证本专利技术在有效的电场内工作。其它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工作原理采用绝缘工具通过吊环将壳体I悬挂在覆冰导线上,前导轮5和后导轮7均设在输电线路上,启动发动机2,通过变速箱3及第一链条8和第二链条9驱动前导轮5和后导轮7运动,同时除冰铲11进行除冰,除冰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发动机2燃烧尾气通过排气管排出溶解导线上的覆冰。权利要求1.一种输电线路覆冰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壳体(I)、发动机(2)、变速箱(3)、前支臂(4)、前导轮(5)、后支臂(6)、后导轮(7)、第一链条(8)、第二链条(9)、排气管(10)、除冰铲(11)、吊环(12)和绝缘件(14),发动机⑵和变速箱(3)固装在壳体⑴内,发动机(2)的输出端与变速箱(3)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变速箱(3)设有两个输出端,变速箱(3)的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一链条(8)与前导轮(5)传动连接,变速箱(3)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二链条(9)与后导轮(7)传动连接,前支臂(4)的一端固接在壳体(I)的上端面上,前支臂⑷的另一端上装有前导轮(5)和除冰铲(11),除冰铲(11)与覆冰导线(13)相接触,后支臂¢)的一端固接在壳体(I)的上端面上,后支臂¢)的另一端上装有后导轮(7),壳体(I)的上端面上装有吊环(12),排气管(10)的一端穿过壳体(I)连接在发动机(2)的排气口上,排气管(10)的另一端与覆冰导线(13)对应设置,前导轮(5)和后导轮(7)在覆冰导线(13)上运动,吊环(12)通过绝缘件(14)挂在覆冰导线(13)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输电线路覆冰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支臂(4)和后支臂(6)之间的角度为45° -75。。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输电线路覆冰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导轮(5)的上端面与壳体(I)的底端面之间的距离为60-80cm。全文摘要输电线路覆冰清除装置,它涉及一种覆冰清除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清除输电线路覆冰装置耗能大、设备昂贵、安全性低不利于环保的问题。发动机和变速箱固装在壳体内,发动机的输出端与变速箱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变速箱的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一链条与前导轮传动连接,变速箱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二链条与后导轮传动连接,前支臂的一端固接在壳体的上端面上,前支臂的另一端上装有前导轮和除冰铲,后支臂的一端固接在壳体的上端面上,后支臂的另一端上装有后导轮,壳体的上端面上装有吊环,排气管的一端穿过壳体连接在发动机的排气口上,排气管的另一端与覆冰导线对应设置,前导轮和后导轮在覆冰导线上运动。本专利技术用于清除输电线路上的覆冰。文档编号H02G7/16GK102946080SQ20121050919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日专利技术者石峰, 贺曙岩 申请人:双鸭山电业局, 国家电网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电线路覆冰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壳体(1)、发动机(2)、变速箱(3)、前支臂(4)、前导轮(5)、后支臂(6)、后导轮(7)、第一链条(8)、第二链条(9)、排气管(10)、除冰铲(11)、吊环(12)和绝缘件(14),发动机(2)和变速箱(3)固装在壳体(1)内,发动机(2)的输出端与变速箱(3)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变速箱(3)设有两个输出端,变速箱(3)的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一链条(8)与前导轮(5)传动连接,变速箱(3)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二链条(9)与后导轮(7)传动连接,前支臂(4)的一端固接在壳体(1)的上端面上,前支臂(4)的另一端上装有前导轮(5)和除冰铲(11),除冰铲(11)与覆冰导线(13)相接触,后支臂(6)的一端固接在壳体(1)的上端面上,后支臂(6)的另一端上装有后导轮(7),壳体(1)的上端面上装有吊环(12),排气管(10)的一端穿过壳体(1)连接在发动机(2)的排气口上,排气管(10)的另一端与覆冰导线(13)对应设置,前导轮(5)和后导轮(7)在覆冰导线(13)上运动,吊环(12)通过绝缘件(14)挂在覆冰导线(13)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峰贺曙岩
申请(专利权)人:双鸭山电业局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