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动态滤波节电器,其包括箱体和电路模块,电路模块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和输入电路;输入端与输出端并联,且输入端与输入电路电性连接;输入电路设有三极管,且输入电路包括第一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和第二阻容耦合谐振模块,第一阻容耦合谐振模块与第二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对称;第一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包括第三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和第四阻容耦合谐振模块,第三阻容耦合谐振模块与第四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三极管,实时动态的进行监控和跟踪补偿,自动抑制过载,无共振危险,并过滤掉杂波,使得电网用电纯净;其滤波效率高,电能损耗低,减少设备发热和线路损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节电器,特别是指一种动态滤波节电器,其属于一种使用模拟和数字逻辑电路进行电流监测和电流注入的电力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农业用电及家庭生活用电成倍递增,造成电力系统用电负荷大幅度上升,供需矛盾突出,节约电能既可弥补电力供应的不足,又可大大节省工农业生产成本及家庭用电的费用,这是当今社会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们生活需要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节约电能主要包括节省有功功率和降低无功功率,使用电消费者和供电部门同时受益,它可以通过降低有功损耗和提高功率因素的方式来实现节省有功功率和降低无功功率,使用电消费者和电力系统的供电者直接受益。 而且在电力供应输送过程中,电力公司为了避免送电过程中的损耗及尖峰用电时造成末端用户电压过低,故会以较高的电压输送,因此用户实际所承受的电压会高于设备的额定电压,多余的电压不仅不能让负载设备更有效率的运转,反而导致设备发热的主要原因,从而会造成用户用电的消耗,增加电费支出,以及各种各设备增加消耗发热而缩短设备寿命。目前能同时节省有功功率和降低无功功率的节电器盛少,虽有各种节电器技术方案出现,例如利用电容器补偿改善功率省电效果不佳,还会产生很大涌流,轻载时有超前现象,给实际启用带来很大不便。利用变频方式,省电效果有限,价钱昂贵,易生噪音。利用变压器电压下降方式,接通电路时瞬间,电流电磁铁的铁芯要产生铁损和涡流,线圈要产生铜损和电阻损耗,工作吸合施放时更要消耗电能,其总的电能消耗较大,其功率因数较低,无功功率也就较大,所以省电效果不彰,易生高热,既损机械,又增加无功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动态滤波节电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消耗功率过大、设备寿命短、接地保护功能失常、遥控功能失常和电网过热等问题,其结构简单,通过在电路模块上设置三极管,可以实时动态的对输入电网内的电流和电压进行监控和跟踪补偿,自动抑制过载,无共振危险,并过滤掉杂波,使得电网用电纯净。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动态滤波节电器,其包括箱体和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安装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电路模块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和输入电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并联,且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入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输入电路设有三极管,且所述输入电路包括第一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和第二阻容耦合谐振模块,所述第一阻容耦合谐振模块与所述第二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对称;所述第一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包括第三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和第四阻容耦合谐振模块,所述第二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包括第五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和第六阻容耦合谐振模块;所述第三阻容耦合谐振模块与所述第四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对称,所述第五阻容耦合谐振模块与所述第六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对称。进一步,所述输入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三输入端均并联。进一步,所述输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电路、第二输入电路和第三输入电路,且所述第一输入电路、所述第二输入电路和所述第三输入电路相同。进一步,所述第三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包括电容、电感、电阻、二极管、三极管和保险丝。进一步,所述电容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所述电阻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进一步,所述第三阻容耦合谐振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一结点、第二结点、第三结点和第四结点,且所述第一结点与所述第二结点之间设有第一回路、第二回路、第三回路和第四·回路。进一步,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三回路和所述第四回路均并联连接。进一步,所述保险丝电性连接在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结点之间,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二极管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二极管设于所述第一回路上;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设于所述第二回路上;所述第三电容设于所述第三回路上。进一步,所述电感和所述三极管电性连接,且所述电感和所述三极管设于所述第四回路上,且所述电感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一结点与所述第三结点之间,所述三极管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二结点和所述第三结点之间;进一步,所述第二电阻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三结点和所述第四结点之间,所述第三电阻电性连接在所述第四结点与所述第二结点之间。本技术动态滤波节电器与习知的产品相比,其具有如下优点(I)输入端和输出端采用并联连接,并联于开关出线端。无需改变用户的用电习惯和使用方式,以及原有线路的控制状态,不影响原有用电设备的正常运作;(2)通过在电路模块上设有三极管,当负载有变化时,三极管通过实时自动跟踪,并通过自动调整触点来进行调整,故实现了自动节电,无须调试,无须专人操作管理,性能稳定可靠,免维护使用;另外,三极管通过实时自动跟踪实现主动滤波,将杂波滤除,使得输入电网中的电纯净,不会发生瞬间电流过高的现象,对电网和负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滤波效果不受电网阻抗影响,滤波效率高,电能损耗低;当负载过大时,三极管能进行监控并调整,自动抑制过载,无共振危险,无高频纹波电流干扰;由于三极管对系统净化大幅度降低工作温度,减少设备发热和线路损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3)产品经过严格检测,安全性能极高。不会对其他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任何危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动态滤波节电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动态滤波节电器的电路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I及图2,一种动态滤波节电器I,其包括箱体2和电路模块3,所述电路模 块3安装在所述箱体2内,所述电路模块3包括输入端4、输出端5和输入电路6 ;所述输入端4与所述输出端5并联,且所述输入端4与所述输入电路6电性连接;所述输入电路6设有三极管T,且所述输入电路6包括第一阻容耦合谐振模块61和第二阻容耦合谐振模块62,所述第一阻容耦合谐振模块61与所述第二阻容耦合谐振模块62对称;所述第一阻容耦合谐振模块61包括第三阻容耦合谐振模块611和第四阻容耦合谐振模块612,所述第二阻容耦合谐振模块62包括第五阻容耦合谐振模块621和第六阻容耦合谐振模块622 ;所述第三阻容耦合谐振模块611与所述第四阻容耦合谐振模块612对称,所述第五阻容耦合谐振模块621与所述第六阻容稱合谐振模块622对称。所述三极管的设置,能自动实时跟踪波形,消除电网谐波;并动态补偿系统波动,抑制电压波变和闪变,从而降低损耗;防止了系统的谐振,预防电气设备的损害,保证供电安全;改善功率因素,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设备效率。进一步,所述输入端4包括第一输入端41、第二输入端42和第三输入端43,所述第一输入端41、所述第二输入端42和所述第三输入端43均并联。通过将第一输入端、第二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态滤波节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安装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电路模块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和输入电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并联,且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入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输入电路设有三极管,且所述输入电路包括第一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和第二阻容耦合谐振模块,所述第一阻容耦合谐振模块与所述第二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对称;所述第一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包括第三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和第四阻容耦合谐振模块,所述第二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包括第五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和第六阻容耦合谐振模块;所述第三阻容耦合谐振模块与所述第四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对称,所述第五阻容耦合谐振模块与所述第六阻容耦合谐振模块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献平,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中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