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晨卉专利>正文

装载机械作业智能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5966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装载机械作业智能监控系统,包括计算机、IC读写卡器、第一无线电收发装置、中央处理器、IC读卡器、第二无线电收发装置、电子秤、报警装置、超声波收发器和至少能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装置;超声波收发器其信号端对应连接无线电装置的信号端;中央处理器相应信号端分别对应连接IC读卡器、电子秤和第二无线电收发装置各自的信号端;计算机的相应信号端对应连接IC读写卡器和第一无线电收发装置各自的信号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规范装载作业管理、远程实时控制检测作业速度,提高装载作业精度和效率,保证作业安全,减少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和出错装载的概率,提高运输资源有效利用率,提高运输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载机械作业智能监控系统
本技术涉及无线监控装载机械作业工况的通信管理设备,特别是装载机械作业智能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装载机电子秤智能化程度不是很高,每节(火车)载货车厢的吨位要求不能欠载,也不能超载,由于装载机却无法判断(火车)载货车厢是否即将满载的情况,导致装载机最后一次装载作业工序复杂,降低了装载作业效率,解决过载或欠载的问题需要由装载机司机自主来解决,统计管理也需要人工操作来完成,现场操作的诸多环节若由装载机司机人为控制,不仅容易出现人为违规、违章装载的现象,而且并不能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机控的功能。装载机在装载载货车厢时,若存在超载现象会出现安全隐患,若存在欠载现象,则不仅使客户的经济利润蒙受损失,而且还浪费了宝贵的运输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载机械作业智能监控系统,能有效规范装载作业管理、远程实时控制检测作业速度,提高装载作业精度和效率,保证作业安全,减少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和出错装载的概率,提高运输资源有效利用率,提高运输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载机械作业智能监控系统,包括计算机、 IC读写卡器、第一无线电收发装置、中央处理器、IC读卡器、第二无线电收发装置、电子秤、 报警装置、超声波收发器和至少能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装置;超声波收发器其信号端对应连接无线电装置的信号端,无线电装置将超声波收发器感应到的反馈超声波信号数据无线传送给第二无线电收发装置和/或第一无线电收发装置;中央处理器相应信号端分别对应连接IC读卡器、电子秤、报警装置和第二无线电收发装置各自的信号端,中央处理器接收IC读卡器从IC卡读取的信息数据、电子秤感应称取的重量数据且通过第二无线电收发装置和无线电装置接收超声波收发器感应到的反馈超声波信号数据,根据对反馈超声波信号数据的识别结果和/或对电子秤所感应称取的重量数据与IC读卡器从IC卡读取的标准数据的比较结果,以判断是否启动报警装置发出报警,第二无线电收发装置将中央处理器暂存的报警装置发出的报警信息、电子秤所感应称取的重量数据无线发送给第一无线电收发装置;计算机的相应信号端对应连接IC读写卡器和第一无线电收发装置各自的信号端,计算机接收IC读写卡器从IC卡读取的信息数据或控制IC读写卡器工作以将信息数据录入IC卡,并通过第一无线电收发装置和第二无线电收发装置接收、记录中央处理器所暂存的报警装置发出的报警信息和电子秤感应称取的重量数据。本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计算机、IC读写卡器和第一无线电收发装置) 安装在调度室内;机控系统(中央处理器、IC读卡器、第二无线电收发装置、电子秤、报警装置)设置在装载机上,其中的中央处理器、IC读卡器和报警装置位于装载机驾驶室内,第二无线电收发装置固装在装载机驾驶室车窗上,电子秤安装在装载机铲斗底部(装载机铲斗3一般都自带感应铲斗承载重量的电子秤);超声波收发器固定在一列(火车)每节载货车厢一侧外(竖立)箱壁上,超声波收发器首先向载货车厢内发出超声波,再将其感应到的由载货车厢反馈回的超声波信号通过无线电装置无线发送给机控系统,机控系统对该载货车厢进行认定、识别,因此,超声波收发器仅起到对载货车厢进行识别、确认的作用,只有装载到上一节载货车厢内的货物达到额定的总载重数值范围内,机控系统才通过超声波收发器会对下一节载货车厢进行认定,并(通过发声元件)提示作业人员(装载机作业司机)对下一节载货车厢进行装载作业。本技术的操作注意事项①作业人员(装载机作业司机)在作业开始前,刷卡将工号、日期、时间、作业序号、装载量、对应车号等信息输入CPU(中央处理器)中并通过CPU处理,在作业完毕后,再将实际作业参数等写入IC卡内,以备微机(计算机)读取数据和信息处理;②当装载机作业时,电子秤可根据铲斗的承载量输出计量数据,电子秤将承载重量数据传送给CPU,CPU可获取每次装载作业的重量及时间,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单铲重量、累计重量和单次操作时间、累计用时等信息;③CPU根据工作任务和每次的装载量,可计算出该次作业的单铲重量以及累计重量,当该次作业累计装载量接近任务量时,会实时显示装载差额量并且(通过发声元件)发出语音提示;④当工作项目或单次装载量发生变化时,CPU可将装载机编号、操作人员工号、任务序号、车号、本次装载量、累计装载量等工作参数通过无线传输模块(相应的无线电收发装置)上传到位于调度室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 计算机、IC读写卡器和第一无线电收发装置);⑤数据采集系统实时接收各装载机控制器发来的数据,处理、汇总后发送给微机,随时向有关装载机控制器发送查询指令、控制指令。本技术(也称之为装载机作业吨位提示系统)采用先进、智能的软件综合管理平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得本技术能自动给装载机作业司机提示(火车)载货车厢剩余吨位的情况,同时其采用的无线通讯组网技术可以实时记录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有助于提高现场作业的规范管理水平。如果某节(火车)载货车厢出现超载的情况, 本技术(借助发声元件的报警装置)给装载机作业司机语音提示,通过管理程序自动锁定当前任务,以避免人为出错,装载机停止行驶作业,必需有解锁人员来监督把该节(火车)载货车厢的超载部分(重量)去除并手动解锁IC卡,才能开始对下一节(火车)载货车厢进行装载工作,如果某节(火车)载货车厢出现欠载的情况,本技术(通过显示器)显示装载机作业司机当前一节(火车)载货车厢的装载任务未完成,不能开始下一节 (火车)载货车厢装载工作,装载机停止行驶作业。有特殊情况,装载机作业司机需要提前终止装载任务,则相关人员向控制中心(控制室)发送提前终止请求,控制中心收到请求后,向设置于装载机驾驶室内的CPU发送指令,装载机作业司机方可提前终止当前任务,这样能保证每节载货车厢装载都是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完成的。本技术使载货车厢的满载率接近100%,杜绝超载、欠载现象,使人、机、车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作业人员(装载机作业司机)出勤时,先持授权的身份卡(IC卡 Integrated Circuit Card),插卡到IC读卡器内且中央处理器通过IC读卡器获取IC卡内预先存储的信息之后,才能使装载机得电启动,并利用装载机自带电能强制给电子秤供电以启动电子秤工作。在开启装载机后,首先需进行校秤程序,电子秤校验合格后,方能进行装载作业;在校秤时,根据事先通过计算机上的软件综合管理平台,在IC卡上录入的校秤吨数,将电子秤校称数据校对后计入IC卡,将录入IC卡的校秤吨数与电子秤的实际称重吨数进行比较,若电子秤的实际称重吨数与IC卡的校秤吨数相减差值不在设定差值范围内, 报警装置开始语音报警,不能进行作业授权,只有电子秤的实际称重吨数与IC卡的校秤吨数相减差值在设定差值范围内,装载机作业司机才能到生产调度室获取进行装载作业的IC 卡授权,授权时将作业的信息(每车的车辆编号、装载吨数、预警吨数、作业员编号等)通过计算机录入IC卡。随后,装载机作业司机将IC卡插入装载机(驾驶室)的机控系统(中央处理器、IC读卡器、第二无线电收发装置、电子秤、报警装置),选择授权过的车辆编号,记录装载作业的详细数据,根据机控系统提示的预警吨位,引导作业司机完成当前单节(火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载机械作业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11)、IC读写卡器(9)、第一无线电收发装置(12)、中央处理器(10)、IC读卡器(7)、第二无线电收发装置(8)、电子秤(6)、报警装置(5)、超声波收发器(3)和至少能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装置;超声波收发器(3)其信号端对应连接无线电装置的信号端,无线电装置将超声波收发器(3)感应到的反馈超声波信号数据无线传送给第二无线电收发装置(8)和/或第一无线电收发装置(12);中央处理器(10)相应信号端分别对应连接IC读卡器(7)、电子秤(6)、报警装置(5)和第二无线电收发装置(8)各自的信号端,中央处理器(10)接收IC读卡器(7)从IC卡读取的信息数据、电子秤(6)感应称取的重量数据且通过第二无线电收发装置(8)和无线电装置接收超声波收发器(3)感应到的反馈超声波信号数据,根据对反馈超声波信号数据的识别结果和/或对电子秤(6)所感应称取的重量数据与IC读卡器(7)从IC卡读取的标准数据的比较结果,以判断是否启动报警装置(5)发出报警,第二无线电收发装置(8)将中央处理器(10)暂存的报警装置(5)发出的报警信息、电子秤(6)所感应称取的重量数据无线发送给第一无线电收发装置(12);计算机(11)的相应信号端对应连接(IC)读写卡器(9)和第一无线电收发装置(12)各自的信号端,计算机(11)接收IC读写卡器(9)从IC卡读取的信息数据或控制IC读写卡器(9)工作以将信息数据录入IC卡,并通过第一无线电收发装置(12)和第二无线电收发装置(8)接收、记录中央处理器(10)所暂存的报警装置(5)发出的报警信息和电子秤(6)感应称取的重量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晨卉
申请(专利权)人:李晨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