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天章专利>正文

多用途数控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949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用途数控车床,由步进电机、齿轮箱、齿轮丝杆间隙自补装置、溜板箱、丝杆、纵横向手柄及刻度示值装置组成。其采用了浮动原点工作法,且在齿轮箱与溜板箱上装置一光杆,位于溜板箱上的锥齿轮可随溜板箱延光杆移动,同时其采用了一个三位转换控制开关,车床功能的实现由普通工作方式程序、半自动工作程序和数控工作方式程序三种软件支持。本车床的设计成本低、精度高,且可使微机在车床上大面积推广,实现了经济型数控车床一机多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车床领域。现有的数控车床按控制方式可分两大类一类是闭环式控制系统,它采用光栅、磁尺感应同步器等作为闭环检测反馈元件,功率较大,床身做成倾斜式,其特点是技术成熟、精度高,但成本也很高,一般在40万人民币左右一台,比一台普通车床的成本高出10倍。另一类是开环控制系统的数控车床,属经济型数控车床,它的特点是设计制造简单、成本低、功率较小,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普通车床,但它精度低,每次调整好的间隙不能长时间保存,致使精度不稳定。这种开环式经济数控车床,基本采用普通车床(或叫万能螺丝车床)的整体设计格局,按目前流行的设计方法,很容易把普通车床改装成开环式经济数控车,但这样一来,每个要上车床的零件,不管它的形状简单、复杂,也不管零件的批量大小,都要编制程序,经过一套调试过程,反而使加工不经济。经粗略估计,在全部需上车床加工的零件中,有80%-90%的零件上数控车是不经济的,这也就限制了计算机在普通车床上的大面积推广。综上所述,现有的开环式数控车床存在下列不足1,开环系统精度低;2,计算机在车床上不能大面积推广;3,缺少一个设计既能适合计算机对旧机床的数控改造,又适合做为普通车床的替代产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多用途数控车床。本专利技术首先采用了一项“开环系统齿轮和丝杆间隙自动补偿装置”的技术,该技术本申请人已申请专利,在此基础上,采用浮动原点工作法代替旧的回零原点工作法,机械设计方面保留车床溜板箱的纵横向手柄,取消刀补穿存器,并把刻度装置与步进电机联动;齿轮箱的齿轮采用普通齿轮代替原双片弹簧齿轮;在手柄位置装置一个三位转换控制开关,分别进行三种工作方式的控制,这三种工作方式由普通工作方式程序、半自动工作方式程序和数控工作方式程序三种软件程序支持。现先简述“开环系统齿轮和丝杆间隙自动补偿装置”(专利申请号为92209766.6)的技术特征和作用,这种补偿装置每个座标上装一套,在每次步进电机反向时,计算机先检测装置的输出头,有“1”信号出现时才开始计算行走的步长,这种装置它既能消除齿轮、丝杆、轴承的反向间隙,又能补偿一部分进给系统因弹性变形而丢失的脉冲,更重要的是在以后长时间的加工过程中,齿轮、丝杆、轴承都会因磨损而产生间隙,这种间隙不论产生多少,都是自动消除的,这就使传统的开环系统带有了一些半闭环的性质,简化了系统的设计,提高了系统的精度,本专利技术首先是在采用了该项技术的基础上,在车床的运行方式和机械设计方面作了改进,并采用了一个三相转换开关,控制三种控制程序,实现了经济型数控车床一机多用。现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开环式经济型数控车床的回零原点工作法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浮动原点工作法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走刀方向示意图;图4是经济型数控车床每一座标的传动系统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数控车床每一座标的传动系统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三位转换开关控制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普通工作方式程序流程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半自动工作方式程序流程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数控工作方式程序流程图。如图1所示,经济型数控车床加电启动时,电气控制线路保证机床的溜板1处于回零原点(Ⅰ)处,这时与机床上主轴的基准坐标为(X、Z),此为定值。编程时,根据零件尺寸,再设定一个机械原点(Ⅱ)处,这个原点是当每加工完一个零件时,刀具2退回停留的位置,机械原点相对于回零原点的座标是(X1、Z1),这里Z-Z1=Z2,X-X1=X2,则(X2、Z2)就是机械原点相对于机床主轴基准的位置。当刀架Z前进X3一零件半径,纵向行走Z3,则加工出第一段直径,其余类推。当换下一个零件时,或是刀具磨损重新装刀后,就要进行试车,试车一刀,测量零件直径和长度,如和图纸不符,则把差值输入X和Z两个方向的刀补寄存器,再重新加工第二刀时,两个座标中都已加入了差值,直到零件加工合格,调整才结束进入正常加工,可见,这种设计的车床加工出的零件精度不稳定,调试繁琐。图中3是零件,4是齿轮箱。本专利技术取消了回零原点工作法,提出一种浮动原点工作法,如附图2所示,编程时,把待加工的零件起始点作为计算机编程的起始点,如果按图2在一次走刀中要再前面两个台阶,则刀尖所走路线如图3所示(1)-(2)-(3)-(4)-(5),到(5)时就停止,相当于回零原点工作法中的机械原点位置,也是每次加工循环的终点。采用了浮动原点,刀具对好的那个点,就是刀尖上的点,为程序的起始点,其中图2中,3是零件,4是齿轮箱。图3中A是机械原点位置,B是浮动原点位置。因本专利技术仍保留了纵横向手柄,不论哪种工作方式,起始的对刀和重启以后的对刀,都非常方便,只不过本专利技术采用步进电机进行走刀代替原机械传动进行走刀,本专利技术不但简化了设计,而且取消了刀补,不需要再设刀补穿存器,对于刀架上几把刀的相对位置,仍和经济型数控车相同,用对刀样板来解决。本专利技术对车床每一坐标的传动系统做了特殊设计,对照普通经济型数控车床的传动系统,如附图4、附图5所示,1是步进电机,2是齿轮箱,3是溜板箱,4是刀架,5是滚珠丝杆,6是双片组合齿轮,7是普通齿轮,8是补偿装置,9是锥齿轮,10是手轮刻度盘,11是光杆。本专利技术在车床传动系统的齿轮箱2与溜板箱3间的丝杆5上装置一齿轮丝杆间隙补偿装置8,并在齿轮箱2与溜板箱3上加了一根光杆11,锥齿轮9随溜板延光杆11移动,把手动把柄和步进电机联在一起,正常移动时,步进电机1转动,溜板3移动,手轮刻度盘10也随着一起转动,反过来,用手轮转动移动溜板3时,步进电机1转子也随着空转,在手轮刻度盘10上有一个联锁肖,锁肖可以控制手轮转动溜板箱3,同时断开步进电机电源。对于较大中心距的车床,为解决空行程的快速移动,在溜板箱中还可加快速电机,提高普通工作方式的加工效率,但在程序循环过程中,不能用快速电机,而只采用软件,改变进给量,使溜板产生快速移动。基于本专利技术机械部分的特殊设计,原经济型数控车床可扩展两种工作方式,共有普通工作方式、半自动工作方式、数控工作方式三种,这三种工作方式通过一个三位转换控制开关,配有三套软件程序来实现,如附图6、图7、图8和图9的程序流程图,有以上三种软件的支持,手动工作方式时,即按普通车床的工作方式工作,半自动工作方式时,能把所有待加工的零件分成十六种循环,以适应零件形状简单,批量较大的加工件,提高效率,数控工作方式时,能和现今通用的经济型数控车床一样,编程加工。权利要求1.多用途数控车床,其进给系统由步进电机、齿轮箱、齿轮丝杆间隙自补装置、丝杆、溜板箱、纵横向手柄及刻度示值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本车床采用了浮动原点工作法,以刀尖和待加工零件的第一接触点为原点作为编程基准点;本车床在齿轮箱与溜板箱上装置一光杆,位于溜板箱上的锥齿轮可随溜板箱延光杆移动,在溜板箱外有一手轮刻度盘与锥齿轮相连,且手动和步进电机联在一起,另齿轮箱中的齿轮采用普通齿轮;车床采用了一个三位转换控制开关,分别由普通工作方式程序、半自动工作方式程序和数控工作方式程序三种软件支持。全文摘要一种多用途数控车床,由步进电机、齿轮箱、齿轮丝杆间隙自补装置、溜板箱、丝杆、纵横向手柄及刻度示值装置组成。其采用了浮动原点工作法,且在齿轮箱与溜板箱上装置一光杆,位于溜板箱上的锥齿轮可随溜板箱延光杆移动,同时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用途数控车床,其进给系统由步进电机、齿轮箱、齿轮丝杆间隙自补装置、丝杆、溜板箱、纵横向手柄及刻度示值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本车床采用了浮动原点工作法,以刀尖和待加工零件的第一接触点为原点作为编程基准点;本车床在齿轮箱与溜板箱上装置一光杆,位于溜板箱上的锥齿轮可随溜板箱延光杆移动,在溜板箱外有一手轮刻度盘与锥齿轮相连,且手动和步进电机联在一起,另齿轮箱中的齿轮采用普通齿轮;车床采用了一个三位转换控制开关,分别由普通工作方式程序、半自动工作方式程序和数控工作方式程序三种软件支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天章
申请(专利权)人:付天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