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平台锁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767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0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回转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转平台锁紧机构,包括回转平台、回转滚道、支架总成、副梁、顶杆总成和拉杆总成。所述回转平台设置在所述回转滚道上。所述回转滚道和所述支架总成分别与所述副梁固定连接。所述顶杆总成和所述拉杆总成固定在所述支架总成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回转平台锁紧机构具有较强的刚度,能够克服较大的倾翻力矩;同时在较小的驱动力下,能够产生很大的锁紧力矩,适应较大范围的转向角调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平台锁紧机构
本技术涉及回转平台
,特别涉及一种回转平台锁紧机构。
技术介绍
回转平台是机械结构中常用的结构,回转平台安装在回转滚道上。根据需要,回转平台回转至指定角度后,需要锁紧机构对其回转角度进行固定,从而克服风力及其它外力产生的回转力矩以保证回转平台的角度固定。目前使用的回转平台锁紧方案有两种内部锁紧及外部锁紧。内部锁紧又分为夹紧式锁紧、制动鼓式锁紧和盘式制动器锁紧。采用内部锁紧方式时,需回转的工作装置的全部外力由回转平台支承,回转平台通过回转滚道与工作台基体连接。回转滚道无法承受倾翻力矩,因此采用内部锁紧方案时,倾翻力矩主要由回转平台锁紧机构承受。夹紧式锁紧 (即杠杆式“剪刀”方案)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该结构悬臂较长,刚度不足,不足以承受倾覆力矩。二是该结构机构复杂,传动环节多,细微的偏差会造成锁紧失败和解锁不灵活。三是制造要求高,装配和调整过程复杂。四是“剪刀”柄(即与回转平台接触的地方)表面太光滑, 粗糙度低,夹紧力小,影响夹紧性能实现。制动鼓式锁紧方案主要有以下问题该种结构抵抗倾翻力矩的能力较小。盘式制动器锁紧方案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需要两个驱动系统来确保上下面的解锁。二是传统的盘紧结构不能克服较大的倾翻力矩。采用外部锁紧方案存在以下困难通过一般的机械结构布置可看出,回转平台外部空间一般不足,尤其是在要求回转平台大角度旋转的情况下布置锁紧机构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强的刚度,能够克服较大的倾翻力矩;同时在较小的驱动力下,能够产生很大的锁紧力矩,适应较大范围的转向角调整的回转平台锁紧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转平台锁紧机构,包括回转平台、回转滚道、支架总成、副梁、顶杆总成和拉杆总成。所述回转平台设置在所述回转滚道上。所述回转滚道和所述支架总成分别与所述副梁固定连接。所述顶杆总成和所述拉杆总成固定在所述支架总成上。进一步地,所述拉杆总成至少两个。所述顶杆总成至少为一个。进一步地,所述顶杆总成包括第一螺旋传动机构、第一连接法兰、第一铜套、第一安装筒、第一回位弹簧、顶杆、第一轴、第一滚轮及第一限位螺母。所述第一螺旋传动机构的螺母与所述第一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的另一端上安装有所述第一限位螺母。所述第一安装筒上开有两个正对设置的开口,每个开口上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一铜套;所述第一轴依次穿过两个所述第一铜套。所述第一安装筒内的所述第一轴上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一滚轮放置在所述第一轴的弧形凹槽上。所述顶杆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筒内的所述第一滚轮的上方,所述顶杆的头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筒的外部上方;所述顶杆的头部上端面为摩擦板。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筒内的所述顶杆上套着所述第一回位弹簧。所述第 一安装筒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与所述第一螺旋传动机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拉杆总成包括第二螺旋传动机构、第二连接法兰、第二铜套、拉 杆、第二限位螺母、第二轴、第二安装筒、第二滚轮及第二回位弹簧。所述第二螺旋传动机构 的螺母与所述第二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的另一端上安装有所述第二限位螺母。 所述第二安装筒上开有两个正对设置的开口,每个开口上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二铜套;所述 第二轴依次穿过两个所述第二铜套与所述第二安装筒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筒内的所述第二 轴上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二滚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轴的弧形凹槽的下方。所述拉杆的一 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筒的外部上方,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筒的内部的 所述第二滚轮的下端;所述拉杆的头部下端面为摩擦板。所述拉杆与所述第二安装筒的底 部之间还设置有所述第二回位弹簧。所述第二安装筒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与所述第二螺 旋传动机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拉杆总成布置在所述回转平台内圈的两侧。所述顶杆总成设置在 所述回转平台的中间。本技术提供的回转平台锁紧机构具有较强的刚度,能够克服较大的倾翻力 矩;同时在较小的驱动力下,能够产生很大的锁紧力矩,适应较大范围的转向角调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锁紧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锁紧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锁紧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杆总成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杆总成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 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转平台锁紧装置,包括回转平 台18、回转滚道19、支架总成16、副梁17、顶杆总成2和拉杆总成1。回转平台18设置在回 转滚道19上,回转滚道19与副梁17固定连接(如通过焊接的方式)。支架总成16与副梁 17固定连接(如通过焊接的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锁紧装置,拉杆总成 1至少为两个(如两个),顶杆总成2至少为一个(如一个)。两个拉杆总成1分别布置在回转 平台18内圈的两侧,顶杆总成2设置在回转平台18的中间。参见图1 图5,顶杆总成2 的头部上端面15与回转平台18的下端面正对设置,拉杆总成1头部的下端面14与回转平 台18的上端面正对设置。顶杆总成2和两个拉杆总成1固定(如通过焊接的方式)在支架 总成16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锁紧装置可以采用多种驱动方式,如手动、 电动、液压动力源。下面对顶杆总成2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5,顶杆总成包括第一螺旋传 动机构3B、第一连接法兰12B、第一铜套11B、第一安装筒9B、第一回位弹簧6B、顶杆13、第 一轴8B、第一滚轮7B及第一限位螺母10B。第一螺旋传动机构3B的螺母与第一轴8B的一 端通过固定件(如螺钉和螺母)固定连接,第一轴8B的另一端上安装有第一限位螺母10B。第一安装筒9B上开有两个正对设置的开口,开口的直径略大于第一轴SB的最大外径。每个开口上安装(可焊接)有一个第一铜套11B,第一轴SB依次穿过两个正对设置的第一铜套IlB0位于第一安装筒9B内的第一轴SB的上部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从第一螺旋传动机构3B所在的一端指向第一限位螺母IOB所在的一端,在上述方向上弧形凹槽的深度由小到大然后再到小,靠近第一限位螺母IOB —端的弧形凹槽(即弧形凹槽的尾端)设计的形状以能够与第一滚轮7B贴合、防止第一滚轮7B继续向前滚动为准。第一滚轮7B放置在第一轴8B的弧形凹槽上。顶杆13的一端(即顶杆13的底部)设置在第一安装筒9B内的第一滚轮7B的上方(与第一滚轮7B相接触),顶杆13的另一端(即顶杆13的头部)设置在第一安装筒9B的外部上方。顶杆13的底部呈倒“T”字形状。位于第一安装筒9B内的顶杆13 (即顶杆13的底部)上套着第一回位弹簧6B,第一回位弹簧6B的一端与第一安装筒9B的上盖板5C接触,第一回位弹簧6B的另一端与顶杆13的底部相接触。第一安装筒9B通过第一连接法兰12B与第一螺旋传动机构3B连接。顶杆13的头部上端面15为摩擦板。下面对拉杆总成I的结构进行详细的介绍参见图4,拉杆总成I包括第二螺旋传动机构3A、第二连接法兰12A、第二铜套11A、拉杆4、第二限位螺母10A、第二轴8A、第二安装筒9A、第二滚轮7A及第二回位弹簧6A。第二螺旋传动机构3A的螺母通过固定件(如螺钉和螺母)与第二轴8A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平台锁紧机构,包括:回转平台、回转滚道、支架总成及副梁;所述回转平台设置在所述回转滚道上;所述回转滚道和所述支架总成分别与所述副梁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杆总成和拉杆总成;所述顶杆总成和所述拉杆总成固定在所述支架总成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胜井江李萍张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