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养殖池塘投饵区的增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49977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养殖池塘投饵区的增氧系统,属于增氧系统领域。它包括增氧装置和与其连接的溶氧自动控制仪,所述增氧装置设于池塘的投饵区,所述溶氧自动控制仪上分别设有位于池塘的投饵区和非投饵区的溶氧测定探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上述结构后,当投饵区和非投饵区溶氧差值大于等于1mg/L时或投饵区的溶氧值低于3mg/L时,增氧装置自动开启,如若溶氧值小于等于1mg/L或投饵区的溶氧值高于3mg/L时,增氧装置自动关闭;改善了投饵区低溶氧的状况,减小了投饵区与非投饵区的溶氧差,保证了鱼类良好进食,能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增氧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养殖池塘投饵区的增氧系统
技术介绍
在水产养殖中,水体溶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摄食量和消化吸收能力的大小。水中的溶氧含量高,鱼类的摄食旺盛消化率高,生长快,饲料利用率也高;水中的溶氧含量低,鱼类由于生理上的不适应,使摄食和消化率降低,并消耗较多的能量。因此生长缓慢,饲料率低下。据苏联学者B.符拉索夫测定溶氧与鲤鱼饲料消耗的关系表明鱼类的摄食率随水体中的溶氧量增加而增加。当投饵饲料时,大量鱼聚集在投饵机周围抢食,会明显造成局部溶氧下降,所以会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开始投料的时候鱼吃料还比较好,过一段时间鱼明显减少,甚至散去。因此要保证鱼吃料好,应在投饵区保证溶氧维持在较高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养殖池塘投饵区的增氧系统,它能够有效地解决池塘投饵区溶氧不足,减小投饵区与非投饵区的溶氧差,保证鱼类良好进食,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用于养殖池塘投饵区的增氧系统,它包括增氧装置和与其连接的溶氧自动控制仪,所述增氧装置设于池塘的投饵区,所述溶氧自动控制仪上分别设有位于池塘的投饵区和非投饵区的溶氧测定探头。作为优选,所述增氧装置由鼓风装置、数个微孔曝气增氧盘和数根输气管组成,所述每个微孔曝气增氧盘上开有数个增氧微孔,所述鼓风装置上设有送风主管,每根输气管的一端连接于送风主管上,其另一端与微孔曝气增氧盘连接,所述微孔曝气增氧盘均匀的分布于池塘的投饵区内。作为优选,所述微孔曝气增氧盘距离池塘底部的高度为5-lOcm。作为优选,所述鼓风装置为罗茨鼓风机。作为优选,所述微孔曝气增氧盘通过固定绳与固定重物连接来固定于池塘中,所述固定重物设于池塘底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在溶氧自动控制仪上设有分别位于投饵区和非投饵区的溶氧测定探头,当投饵区和非投饵区溶氧差值大于等于lmg/L时或投饵区的溶氧值低于3mg/L时,增氧装置可自动开启,如若溶氧值小于等于lmg/L或投饵区溶氧值高于3mg/L时,增氧装置可自动关闭;能有效解决池塘投饵区溶氧不足,减小投饵区与非投饵区的溶氧差,保证鱼类良好进食,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微孔曝气增氧盘和溶氧测定探头在池塘内的分布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微孔曝气增氧盘固定在池塘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微孔曝气增氧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罗茨鼓风机与微孔曝气增氧盘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I到图4所示,一种应用于养殖池塘投饵区的增氧系统,它包括增氧装置和与其连接的溶氧自动控制仪11,在池塘的投饵区设有投饵机6,在投饵机6投出的饵料所能达到的区域为投饵区I。所述增氧装置由鼓风装置3、数个微孔曝气增氧盘5和数根输气管4组成,所述微孔曝气增氧盘5上开有数个增氧微孔,所述鼓风装置3上设有送风主管10,每根输气管4的一端连接于送风主管10上,其另一端与微孔曝气增氧盘5连接,可以连接于微孔曝气增氧盘5的一端,也可以两端同时连接,氧气可以通过微孔曝气增氧盘5上开有的增氧微孔进入到池塘中,完成增氧。所述微孔曝气增氧盘5均匀的分布于池塘的投饵区I内。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鼓风装置3为罗茨鼓风机。所述微孔曝气增氧盘5下设有一个圆盘式的固定支架12用于支撑微孔曝气增氧盘5,所述微孔曝气增氧盘5通过固定绳7与固定重物9连接来固定于池塘中,所述固定重物9设于池塘底部,每个微孔曝气增氧盘5距离池塘底部8的高度在5-lOcm之间,且均匀的分布于池塘的投饵区I内。所述溶氧自动控制仪11上分别设有位于池塘的投饵区I和非投饵区的溶氧测定探头2,当投饵区I和非投饵区溶氧差值大于等于lmg/L时或投饵区I的溶氧值低于3mg/L时,增氧装置可自动开启,如若溶氧值小于等于lmg/L或投饵区I的溶氧值高于3mg/L时,增氧装置可自动关闭;有效解决了池塘投饵区溶氧不足,减小了投饵区I与非投饵区的溶氧差,保证了鱼类良好进食,能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一般在投饵前半小时开启增氧装置,停止投饵后半小时关闭。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养殖池塘投饵区的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增氧装置和与其连接的溶氧自动控制仪,所述增氧装置设于池塘的投饵区,所述溶氧自动控制仪上分别设有位于池塘的投饵区和非投饵区的溶氧测定探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养殖池塘投饵区的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装置由鼓风装置、数个微孔曝气增氧盘和数根输气管组成,所述每个微孔曝气增氧盘上开有数个增氧微孔,所述鼓风装置上设有送风主管,每根输气管的一端连接于送风主管上,其另一端与微孔曝气增氧盘连接,所述微孔曝气增氧盘均匀的分布于池塘的投饵区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养殖池塘投饵区的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曝气增氧盘距离池塘底部的高度为5-lOc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养殖池塘投饵区的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装置为罗茨鼓风机。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养殖池塘投饵区的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曝气增氧盘通过固定绳与固定重物连接来固定于池塘中,所述固定重物设于池塘底部。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养殖池塘投饵区的增氧系统,属于增氧系统领域。它包括增氧装置和与其连接的溶氧自动控制仪,所述增氧装置设于池塘的投饵区,所述溶氧自动控制仪上分别设有位于池塘的投饵区和非投饵区的溶氧测定探头。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上述结构后,当投饵区和非投饵区溶氧差值大于等于1mg/L时或投饵区的溶氧值低于3mg/L时,增氧装置自动开启,如若溶氧值小于等于1mg/L或投饵区的溶氧值高于3mg/L时,增氧装置自动关闭;改善了投饵区低溶氧的状况,减小了投饵区与非投饵区的溶氧差,保证了鱼类良好进食,能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文档编号A01K63/04GK202738645SQ201220441958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专利技术者张哲勇, 罗国强, 倪玲珊, 郑继成, 陈章, 熊必荣 申请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养殖池塘投饵区的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增氧装置和与其连接的溶氧自动控制仪,所述增氧装置设于池塘的投饵区,所述溶氧自动控制仪上分别设有位于池塘的投饵区和非投饵区的溶氧测定探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哲勇罗国强倪玲珊郑继成陈章熊必荣
申请(专利权)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