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灯架,包括底座框边,灯罩框边及连接角件,所述底座框边内侧沿设置有滑槽,其端部设置有插孔;所述灯罩框边外侧上方设置有滑轨,滑轨能够与滑槽相卡置配合,所述灯罩框边内侧下部设置有内折沿;所述连接角件为转角形状,其转角端分别设置有插头与插孔插装组合;三个或以上的底座框边依次通过连接角件连接在一起组成环状底座框,其中每一底座框边内侧卡置配合一灯罩框边,多个灯罩框边整体组成灯罩框,灯罩框通过所述内折沿卡置固定有灯罩面板,所述灯体设置于灯罩框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产品更为时尚、潮流、多变,市场竞争力也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架,尤其涉及一种吊灯及吸顶灯的灯架。
技术介绍
室内照明常用到吸顶灯或吊灯,这两类灯具通常安装在屋顶天花,因此照射时光线会覆盖到室内的整个区域,达到对整个区域的照明工作。目前常见的吸顶灯或吊灯,其主要结构包括底座,灯罩,设置于灯架内的灯具及其他相关结构,为了实现更为丰富多样的外形,其中的灯架通常会设计为不同的形状、色彩,然而由于目前常规结构中,灯架都是一体式形态,或者是几个型材相互焊死固定组成,其结构如图11所示,这样一来,一种设计风格的灯罩,其边框、面板、底纹、色彩都是固定的,只能配合相同规格的灯具使用,即只能一灯一用,在灯具造型设计上,难免成本较高,且外形千篇一律,不够出彩。在制造过程中,不论是焊接成型还是一体成型结构,都要经过切割、打磨、点焊等加工、组装工序,且一旦定型之后就不可改变外形,制造费时费力,成本较高,而且如果要做到外形完整美观、无缝连接,以及一体化的高档外形,则需要进行细微的切割、调整、打磨,工艺难度很大,不利于量产,因此有必要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装备方便,组合形态多变,外形效果出色的新型灯架。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灯架,包括底座框边,灯罩框边及连接角件,所述底座框边内侧沿设置有滑槽,其端部设置有插孔;所述灯罩框边外侧上方有设置有滑轨,滑轨能够与滑槽相卡置配合,所述灯罩框边内侧下部设置有内折沿;所述连接角件为转角形状,其转角端分别设置有插头与插孔插装组合;三个或以上的底座框边依次通过连接角件连接在一起组成环状底座框,其中每一底座框边内侧卡置配合一灯罩框边,多个灯罩框边整体组成灯罩框,灯罩框通过所述内折沿卡置固定有灯罩面板。上述灯罩框边端部延伸至相邻连接角件的内侧。滑轨与滑槽之间为间隙配合。插头与插孔之间为间隙配合。灯罩框边及内折沿侧边为45°朝内切角。上述灯罩底座框边上设置有凹、凸形状或雕饰或花纹装饰。上述灯罩框边上设置有凹、凸形状或雕饰、花纹、拉丝或纹路装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灯架,其采用底座框边及底座框边组成灯的底座,用来与灯具的底座进行固定,而通过灯罩框边来支撑灯罩,整体起到了 “承上启下”的装配固定作用,各个配件之间均是通过卡置来形成配合,这样在生产时,各个部件均可以分开制造,不但加工效率高,容易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且每个部件的外形、色彩均可以独3CN 102937274 A书明说2/3页立设置互不影响,在装配时,也显得十分的方便快捷,同时,由于单个部件加工更为容易,在组装时,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也会更为便捷合理,整体的外形也会更为容易设置,且更为完整、美观,而一个形状、色彩、风格的部件,能够配合不同形状、色彩、风格的其他部件来组合使用,会让外形变化更为多样,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档次,让产品更为时尚、潮流、多变,市场竞争力也更强。 附图说明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I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灯具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灯具第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灯具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灯具第二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5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灯具第三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底座框边的剖面结构示意7为本专利技术中灯罩框边的剖面结构示意8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角件的结构示意9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角件和底座框边的连接示意10为图2的A处放大示意11为传统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参照图I 图9,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新型灯架,主要结构包括底座框边1,灯罩框边2及连接角件3,其中如图3所示,底座框边I通常为长形的铝制或其他金属型材,为了美观效果,其可以进行各种造型及表面处理,如图6中所示实施例在其外侧设计半圆形半凹槽,以增加美感,此外表面还可以进行喷色、拉丝、雕花或是其他美化工艺处理,在底座框边I内侧沿有滑槽11,可以采用型材结构一体成型,在底座框边I端部设置有插孔12,同样插孔12可以由型材结构形成。如图7所示,灯罩框边2作为形成灯罩框的主架体,通常结构也是长形,传统的灯罩框是由多个灯罩框边2焊接在一起组成的,其外形因为焊点会产生瑕疵,显得不够美观高档,而本专利技术籍由其结构,则不需要进行焊接。其中灯罩框边2同样可以进行各种造型及表面处理,例如喷色、拉丝、设置花纹等,并且在灯罩框边2侧面还可以设置镂空图案23,这样不但能够让灯罩框边2的外形更为美观,而且在配合于灯具使用时,光源发光,能够透过镂空图案23射出,十分绚丽夺目,视觉效果十分出彩。为了实现连接配合,在灯罩框边2外侧上方有设置有滑轨21,滑轨21能够与滑槽11相卡置配合,且灯罩框边2内侧下部设置有内折沿22。如图8所示,连接角件3为转角形状,通常可以采用塑料件成型,外表同样可以镀4上金属膜,或是其他色彩、花纹的膜,以达到较好的外形效果。在连接角件3的其转角端分别设置有插头31,插头31的作用是与插孔12插装组合,其状态如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灯具,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或是多边形,相应的就需要用到三组、四组或更多的底座框边I、灯罩框边2及连接角件3。如图I 5中的实施例,为四边形的灯具,其中四个底座框边I依次通过四个连接角件3连接在一起组成环状底座框,可见由于其连接关系,底座框边I及连接角件3均不需要再借助其他零件来固定,装配十分方便快捷,并且可以达到十分完美的“无缝”连接配合,不但外形美观,并且装配牢固、紧密、可靠。需要注意的是滑轨21与滑槽11之间为间隙配合,其结构需为图10所示,且插头31与插孔12之间同样为间隙配合,这样才能保证各个部件能够顺利的配合拆装。在上述结构中,每一底座框边I内侧卡置配合一灯罩框边2,且优选结构中,让灯罩框边2端部延伸至相邻连接角件3的内侧,这样灯罩框边2在内侧完全与相邻结构无缝配合,外形美观,且紧密可靠。灯罩框边2依次拼合在一起,就组成了灯罩框,以将灯体5及相关的电子元件安装在内部,且由于其组合关系,内折沿22就在灯罩框的内侧拼成了一个卡装台阶,通过该卡装台阶,就可以卡置固定住灯罩面板4。需要注意的是,该实施例下,灯罩框边2及内折沿22侧边为45°朝内切角,如此在相邻部件拼合时,才不会互相干扰,并且能够达到最好的结合效果。本专利技术使用在吸顶灯整体结构时,其实施例状态状态可参考图I及图2的实施例一,或是图3、图4的实施例二,或是图5的实施例三,其中所采用的灯具,具有一安装于墙面或天花的底座6,底座6用来固定住本专利技术的灯架,此外底座6还固定光源5及相关的电子元件,实现发光。具体的,底座6可以通过螺丝来与底座框边I固定,其好处是拆装方便,光源5则装在底座6的中部,在整体装配好后,光源5会被本专利技术的灯架罩住;在外形结构设计上,不同形状、色彩、图案及工艺的底座框边1,配合不同形状、色彩、图案及工艺的灯罩框边2,显然能够实现各种丰富的外形组合,此外,再配合不同风格的灯罩面板4,显然还会让灯具的外形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例如图I、图2的实施例一为采用压克力材料的灯罩面板4,且其外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框边(1),灯罩框边(2)及连接角件(3),所述底座框边(1)内侧沿设置有滑槽(11),其端部设置有插孔(12);所述灯罩框边(2)外侧上方有设置有滑轨(21),滑轨(21)能够与滑槽(11)相卡置配合,所述灯罩框边(2)内侧下部设置有内折沿(22);所述连接角件(3)为转角形状,其转角端分别设置有插头(31)与插孔(12)插装组合;三个或以上的底座框边(1)依次通过连接角件(3)连接在一起组成环状底座框,其中每一底座框边(1)内侧卡置配合一灯罩框边(2),多个灯罩框边(2)整体组成灯罩框,灯罩框通过所述内折沿(22)卡置固定有灯罩面板(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恒夫,
申请(专利权)人:陈恒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