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生态环境治理
技术介绍
驳岸作为一个生态交错地带,它对水陆生态系统间的物流、能流、生物流发挥着廊道、过滤器和天然屏障等功能,由于该地带异质性高,使得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水平高,适于多种生物生长,优于陆地或纯水域。 然而,目前河岸、湖岸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破坏、退化现象相当严重,植物群落的构建缺乏合理的空间布局、植物种类组成不合理、缺乏系统的群落构建模式研究,未能实现涵养水土、净化水质、美化生态环境的各项功能目标。关于自然驳岸的植物群落构建方法的研究很少,导致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没有参考依据,在城市驳岸建设中只能采取硬化或修建种植池、种植带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驳岸的植物配置不合理,尤其缺少群落式植物景观,提供一种自然驳岸灌木群落的构建方法,可改善现有的单调驳岸景观,对滨水区植被恢复和群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武汉市人工以及自然驳岸作为样本进行植被调查,以自然分布状态下的植物群落为构建基础,同时为了增加植物群落的景观多样性以及稳定性,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再增添部分观赏植物,从而得出更加合理的植物群落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优势植物为水杨梅rubella)、後嫩iTamarix或茶条槭(Acer ^i/7/7a7a),选用蓬径50_150cm的扦插容器苗,种植间距为I. 5-2. 5m,种植在水位线以上,种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 2)草本层主要植物为石菖蒲(Jcorus种植间距为20_30cm,种植时间为春季或夏季;点缀种植显脉香茶菜(/fe&Zosia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然驳岸高丛灌木群落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优势植物为水杨梅、柽柳或茶条槭,选用蓬径50?150cm的扦插容器苗,种植间距为1.5?2.5m,种植在水位线以上,种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2)草本层主要植物为石菖蒲,种植间距为20?30cm,种植时间为春季或夏季;点缀种植显脉香茶菜,种植间距为30?40cm,种植季节为春季;3)水位波动区种植水蜡烛,种植间距为30?40cm,种植时间为春季或夏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驳岸高丛灌木群落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O选择优势植物为水杨梅、柽柳或茶条槭,选用蓬径50-150cm的扦插容器苗,种植间距为I. 5-2. 5m,种植在水位线以上,种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 2)草本层主要植物为石菖蒲,种植间距为20-30cm,种植时间为春季或夏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涛,袁玲,王福龙,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