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放电管理电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该在车用蓄电池电源上的放电管理电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在发动机停机时,用电设备的供电源来自蓄电池,而汽车上的用电器开关主要还是机械开关控制,当开关一直处于开启状态时,用电设备会一直消耗蓄电池上的电量,直至蓄电池中的电量全部被耗尽,这样不仅影响用户对车辆的使用而且会缩短蓄电池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自动切断用电设备供电回路,其中包括控制器自身电源回路的一种电路结构来防止蓄电池的过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种车用蓄电池放电管理电路结构,包括蓄电池、开关和车用电器,开关控制蓄电池对车用电器供电,该车用蓄电池放电管理电路结构的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身控制器、控制开关、电容、PNP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第一开关二极管、第二开关二极管和上拉电阻;所述开关为双刀双掷开关;蓄电池的正极与车用电器的正极之间串联所述控制开关,蓄电池和车用电器的负极分别接地,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一公共触点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二公共触点通过电容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一常开触点连接,集电极与所述车身控制器的Vcc端连接,基极与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该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并接有所述上拉电阻;NPN型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开关二极管与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二常开触点连接,发射极接地,该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还通过所述第二开关二极管与所述车身控制器的电平输出端连接,该第一开关二极管和第二开关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车身控制器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蓄电池放电管理电路结构,包括蓄电池(B1)、开关(K1)和车用电器,开关控制蓄电池对车用电器供电,该车用蓄电池放电管理电路结构的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身控制器、控制开关、电容(C1)、PNP型三极管(Q1)、NPN型三极管(Q2)、第一开关二极管(D1)、第二开关二极管(D2)和上拉电阻(R1);所述开关(K1)为双刀双掷开关;蓄电池(B1)的正极与车用电器的正极之间串联所述控制开关,蓄电池(B1)和车用电器的负极分别接地,所述双刀双掷开关(K1)的第一公共触点与蓄电池(B1)的正极连接,第二公共触点通过电容(C1)与蓄电池(B1)的负极连接;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双刀双掷开关(K1)的第一常开触点连接,集电极与所述车身控制器的Vcc端连接,基极与所述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该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并接有所述上拉电阻(R1);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开关二极管(D1)与双刀双掷开关(K1)的第二常开触点连接,发射极接地,该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所述第二开关二极管(D2)与所述车身控制器的电平输出端(P1)连接,该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蓄电池放电管理电路结构,包括蓄电池(BI)、开关(Kl)和车用电器,开关控制蓄电池对车用电器供电,该车用蓄电池放电管理电路结构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车身控制器、控制开关、电容(Cl)、PNP型三极管(Ql)、NPN型三极管(Q2)、第一开关二极管(D1)、第二开关二极管(D2)和上拉电阻(Rl);所述开关(Kl)为双刀双掷开关; 蓄电池(BI)的正极与车用电器的正极之间串联所述控制开关,蓄电池(BI)和车用电器的负极分别接地,所述双刀双掷开关(Kl)的第一公共触点与蓄电池(BI)的正极连接,第二公共触点通过电容(Cl)与蓄电池(BI)的负极连接; PNP型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双刀双掷开关(Kl)的第一常开触点连接,集电极与所述车身控制器的Vcc端连接,基极与所述NPN型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鹏涛,苏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