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容接地型连接器,通过电性连接至主电路板且包括:传输模块、滤波模块、电容模块、插接座以及金属屏蔽壳体。插接座置有传输模块和滤波模块,电容模块定位于滤波模块后侧,电容模块的电连接柱和导电弹片中,前者电性插接于传输模块,后者延伸至滤波模块后侧,金属屏蔽壳体则包覆插接座,使导电弹片抵接于金属屏蔽壳体而接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电容接地型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成熟发展,使得计算机可因网络而具备更多样化的功能,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增加了许多便利性,但计算机必须设置网络连接器才能与外部网络连接,再加上轻、薄、短、小的计算机发展趋势,计算机本身所装设的许多电子装置之间的距离缩短,导致连接器易受电磁干扰而产生噪声,影响讯号传输。另外,因外部网络传输的接线大多设置于建筑物外,当外部网络接线受到强烈突波侵袭时,该强烈突波将会经由网络接线和连接器而传导至计算机,使计算机内部的电子装置失效或毁损。基于上述两问题,有厂商在连接器内增设滤波组件和电容组件,以通过滤波组件而滤掉噪声,再因电容组件而防止强烈突波的侵袭。然而,连接器所使用的电容组件,即使有接地设计,也单纯仅以其任一接脚电性接触于金属屏蔽壳体,电性接触效果并不稳定且电性接触面积偏小,从而导致接地效果较差。另外,连接器单纯使用电容组件本身,电容组件本身的两细条状接脚根本不易于准确插接于对应插孔,显见麻烦以及易有组装良率下降的问题;且单纯以电容组件本身定位于连接器,确实在定位操作上较为不便与麻烦,换言之,连接器单纯使用电容组件本身,确实有组装麻烦、不便以及组装良率下降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接地型连接器,模块化设计的电容模块电性连接有所需的电容组件,且电容模块还电性连接有用以与传输模块电性相通的电连接柱、和用以抵接于金属屏蔽壳体的导电弹片,从而使电容模块与金属屏蔽壳体之间具有较稳定的电性接触效果、进而使接地效果较佳,且还具有组装方便且容易、以及避免组装良率下降的功效。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容接地型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主电路板,该电容接地型连接器包括一传输模块,包含一第一电路板和设置于该第一电路板前侧的一插接端子组;一滤波模块,包含一基座、多数滤波组件和多数端子,该基座前侧设有收纳该些滤波组件的一收纳空间,该些端子电性连接该第一电路板,该基座后侧设有一定位槽;一电容模块,包含一第二电路板、一电容组件、一电连接柱和一导电弹片,该电容组件、该电连接柱和该导电弹片均布设于该第二电路板且彼此电性连接,该电容模块定位于该定位槽内,从而使该电连接柱伸出该基座的前侧并且与该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该导电弹片朝下延伸至该基座的后侧;一插接座,前侧设有一插接槽及后侧设有一容置槽,该传输模块和该滤波模块依序容置于该容置槽内,该导电弹片露出于该容置槽;以及,一金属屏蔽壳体,包覆该插接座且电性连接所述主电路板,该导电弹片抵接该金属屏蔽壳体而接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电容模块由其导电弹片而弹性抵接于金属屏蔽壳体,因此其电性接触效果稳定且电性接触面积较大,从而使接地效果较佳;其次,由模块化设计的电容模块能定位于定位槽内,且其电连接柱和导电弹片还能方便地分别电性连接和电性抵接,因此具有组装方便、组装容易的功效,进而还能避免组装良率下降。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中滤波模块和电容模块组合并旋转90度后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根据图I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旋转90度后设置于一主电路板前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依据图4的设置后的立体示意图。图中I-插接座;11-插接槽;12-容置槽;13-发光组件;2-传输模块;21-第一电路板; 211-电性插孔;22-插接端子组;3-滤波模块;31-基座;311-收纳空间;312-端子;313-定位槽;314-穿孔;315-后侧;316-凹陷部;32-滤波组件;4-电容模块;41-第二电路板;42-电容组件;43-电连接柱;44-导电弹片;441-抵接部;45-电子组件;5-金属屏蔽壳体;51-后盖部;6-主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容接地型连接器,如图I 图3所示,揭示本技术连接器的结构及其链接关系,如图4和图5所示,揭示本技术连接器电性连接至一主电路板6的示意图。本技术电容接地型连接器包括一插接座I、一传输模块2、一滤波模块3、一电容模块4以及一金属屏蔽壳体5。传输模块2包含垂直立设的一第一电路板21和设置于第一电路板前侧的一插接端子组22,第一电路板21的一处还开设有一电性插孔211,用以供电容模块4电性插接。 滤波模块3包含一基座31、如图2所示的多数滤波组件32和用以与前述第一电路板21电性连接(例如通过插接而电性相通)的多数端子312,基座31的前侧设有如图2所示的一收纳空间311,这些滤波组件32收纳于收纳空间311内;基座31的后侧315则于上方处设有长条状的一定位槽313,定位槽313旁侧设置有与前述电性插孔211相对应的一穿孔314。滤波模块3能滤掉来自于电磁干扰所产生的噪声。电容模块4包含一第二电路板41、一电容组件42、一电连接柱43和一导电弹片44,且电容组件42、电连接柱43和导电弹片44均布设于第二电路板41且彼此电性连接。电容模块4对应于滤波模块的定位槽313,以使电容模块4能嵌置于定位槽313内而定位,优选为,电容模块4的第二电路板41也为对应于前述定位槽313的长条状,且其电连接柱43和导电弹片44又分别设置于第二电路板41的两端,电容组件42则设置于第二电路板41的两端之间的一侧面(第二电路板41具有两侧面),从而更有利于电容模块4嵌置于定位槽313内而定位。第二电路板41的另一侧面还可设置有例如电阻、电容或其他被动组件等的电子组件45,电子组件45并与第二电路板41电性连接。电容模块4能防止强烈突波的侵袭。电容模块4的电连接柱43穿插于定位槽313旁侧的穿孔314而伸出前述基座31的前侧,进而电性插接于前述第一电路板21的电性插孔211,使电容模块4得以与第一电路板21电性相通,其中,电连接柱43为笔直柱体状而非电容组件本身的细条状接脚,因此能够轻易穿插于穿孔314和电性插孔211 ;电容模块4的导电弹片44朝下延伸至基座31的后侧315,由于导电弹片44为片状而非电容组件本身的细条状接脚,因此使导电弹片44能以面与面接触的方式抵接于金属屏蔽壳体5。此外,基座31的后侧315还设有与导电弹片44相对应的一凹陷部316,使导电弹片44能够延伸至凹陷部316内而与前述后侧315呈齐平状,此时导电弹片44还具有能够自凹陷部316突出的突起状的一抵接部441,以使电容模块4能由于导电弹片44的抵接部441而抵接于金属屏蔽壳体5,且抵接部441的面积可大可小,本技术并不限于图式中所绘制的大小。插接座I的前侧设有供默认插头(图中未示)插接的一插接槽11 (如图4和图5所示),后侧则设有一容置槽12,容置槽12内先设置有两发光组件13,再依序容置有前述的传输模块2和滤波模块3,使传输模块2位于两发光组件13与滤波模块3之间;此时,电容模块4定位于滤波模块3的定位槽313内,使电容模块4的导电弹片44能自插接座I的容置槽12露出,从而能由于此等结构设计而利于导电弹片44抵接于金属屏蔽壳体5。金属屏蔽壳体5具有一后盖部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接地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电性连接一主电路板,包括:一传输模块,包含一第一电路板和设置于该第一电路板前侧的一插接端子组;一滤波模块,包含一基座、多数滤波组件和多数端子,该基座前侧设有收纳该些滤波组件的一收纳空间,该些端子电性连接该第一电路板,该基座后侧设有一定位槽;一电容模块,包含一第二电路板、一电容组件、一电连接柱和一导电弹片,该电容组件、该电连接柱和该导电弹片均布设于该第二电路板且彼此电性连接,该电容模块定位于该定位槽内,从而使该电连接柱伸出该基座的前侧并且与该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该导电弹片朝下延伸至该基座的后侧;一插接座,前侧设有一插接槽及后侧设有一容置槽,该传输模块和该滤波模块依序容置于该容置槽内,该导电弹片露出于该容置槽;以及一金属屏蔽壳体,包覆该插接座且电性连接所述主电路板,该导电弹片抵接该金属屏蔽壳体而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接地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电性连接一主电路板,包括 一传输模块,包含一第一电路板和设置于该第一电路板前侧的一插接端子组; 一滤波模块,包含一基座、多数滤波组件和多数端子,该基座前侧设有收纳该些滤波组件的一收纳空间,该些端子电性连接该第一电路板,该基座后侧设有一定位槽; 一电容模块,包含一第二电路板、一电容组件、一电连接柱和一导电弹片,该电容组件、该电连接柱和该导电弹片均布设于该第二电路板且彼此电性连接,该电容模块定位于该定位槽内,从而使该电连接柱伸出该基座的前侧并且与该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该导电弹片朝下延伸至该基座的后侧; 一插接座,前侧设有一插接槽及后侧设有一容置槽,该传输模块和该滤波模块依序容置于该容置槽内,该导电弹片露出于该容置槽;以及 一金属屏蔽壳体,包覆该插接座且电性连接所述主电路板,该导电弹片抵接该金属屏蔽壳体而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接地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的后侧设置有与该导电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乃千,
申请(专利权)人:特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