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支付终端的外壳,包括面壳体和背壳体,面壳体具有安装显示屏和键盘的结构,背壳体与面壳体配合,具有用于感应非接触式IC卡的刷卡面。一方面,将非接触式IC卡的感应装置设置在背壳体的内表面,非接触式IC卡在支付终端的背壳体刷卡,减少支付终端的体积,另一方面,非接触式IC卡移走,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感应不到信息,支付终端就不工作,加强了支付终端的安全性,操作时手拿着便携式支付终端的外壳,将非接触式IC卡放在该外壳底部的刷卡面下进行操作,操作起来相对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银行金融服务的延伸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支付终端的外壳。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 改变,各种各样的卡应运而生,如银行卡、交通卡、社保卡、电话卡、医疗卡、食堂卡、水卡、电卡等,而查询银行卡上的信息或以银行卡为支付手段、缴纳水、电、燃气、电话费时需要到银行或银行设立的终端机上才行,或者通过在线刷卡的方式,但有的银行卡用户没有网银,有的银行卡用户有网银但没有开通,其他卡的使用也存在相同的问题,也就是说,人们在接受不同服务的同时必须到特定的地方,以特定的模式去接受服务,这样各种各样的卡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无形之中 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和不方便。中国专利文献CN201549028U公开了一种家用多卡自助终端机。在其外壳的后面设置有电源装置和电话接口、网络接口,外壳的前面设置有IC卡读卡器插卡口、条码扫描仪扫描窗、射频卡读卡器读卡平台,外壳的顶面设置有液晶显示屏、磁条卡读卡器刷卡槽和键盘;外壳内设置有单片机、读卡器、条码扫描仪和电源模块、网络模块、电话模块;单片机与读卡器、条码扫描仪、液晶显示屏、键盘相连接;单片机、液晶显示屏、读卡器、条码扫描仪、键盘分别与电源模块相连接。该对比文献在一个终端上实现了多种卡的信息查询与交易,结构紧凑,使用于家庭个人使用。该对比文献的射频卡读卡器读卡平台设置在外壳前面,相对于将射频卡读卡器读卡平台设置在外壳顶面而言,节省了空间。对于这种自助终端机的外壳设计而言,如果刷射频卡时将射频卡放在射频卡读卡平台前做短暂的感应,随即取走射频卡依然能保证射频卡能够被正常操作,虽然能够给使用者带来方便,但是由于射频卡信息在将该射频卡移除后为可操作状态,使用者一旦离开终端机,则很容易被其他人在无卡状态下继续操作该射频卡,这样会带来安全隐患;然而对于上述终端机的外壳而言,如果设定必须将射频卡保持贴合在该外壳的前面射频卡读取平台上才可对射频卡进行相应操作,这虽然可以迫使使用者在做支付操作时始终用手将卡贴合在外壳表面,从而大大降低了卡被其他人在无卡状态下继续操作的可能性,进而大大提高安全性工作;然而,由于该射频卡读取平台设于所述外壳的前面,使用者在操作时,需要用手将卡始终与所述射频卡读取平台贴合,这样会由于人抓握的习惯,而导致操作不方便,进而在操作时可能会由于人手的松动导致卡与所述射频卡读取平台脱离,最终导致操作失败。现有技术又公开了一种支付终端的外壳和使用该外壳的支付终端,其中,外壳包括面壳体和背壳体,面壳体具有安装显示器的键盘的结构,背壳体刷卡面为射频卡读取平台,即非接触式IC卡感应表面,为了提高操作的安全性,所述支付终端设定必须在卡与刷卡面贴合的情况下才可以对卡进行操作;这样根据使用者抓握支付终端的习惯,能够用手掌使非接触式IC卡与非接触式IC卡感应表面贴合,这种支付终端的外壳设计,虽然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和操作舒适性,也相对减少了非接触式IC卡与外壳分离的概率;但是,对于这种支付终端的外壳而言,由于所述感应面在通常操作中位于显示器的正下方,而卡则位于所述感应面的正下方靠手掌来支撑,手一旦松动很可能造成卡与背壳体的刷卡面,即感应面的分离,从而造成操作失败,降低了操作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是现有家用多卡自助终端机的外壳设计导致对非接触式IC卡操作成功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性较高且具有较高操作成功率的便携式支付终端的外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便携式支付终端的外壳,包括面壳体和背壳体,所述面壳体具有安装显示屏和键盘的结构;所述背壳体与所述面壳体配合,具有用于感应非接触式IC卡的刷卡面,所 述外壳还包括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于所述背壳体的所述刷卡面上,用于夹持所述非接触式IC卡,并保持所述非接触式IC卡的表面始终与所述背壳体的所述刷卡面贴合。上述便携式支付终端的外壳,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背壳体的所述刷卡面间具有允许所述非接触式IC卡被插入的空间,所述空间沿非接触式IC卡插入方向逐渐减小,从而通过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背壳体刷卡面的配合将被插入的非接触式IC卡夹紧。上述便携式支付终端的外壳,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端与所述背壳体刷卡面固定,且与该端相对的一端与所述背壳体刷卡面形成开口 ;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背壳体刷卡面间具有形成在所述固定板上的夹持部件,其中,所述空间位于所述夹持部件与所述背壳体刷卡面之间。上述便携式支付终端的外壳,所述夹持装置为弹性夹持装置。上述便携式支付终端的外壳,所述弹性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一端与所述背壳体刷卡面铰接,且所述夹持板与所述背壳体刷卡面间设有弹簧组件,所述夹持板上还设于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位于所述夹持板与所述背壳体刷卡面间,用于实现当卡插入时与卡进行滚动接触,并与所述背壳体刷卡面配合将所述卡的夹紧。上述便携式支付终端的外壳,所述面壳体的外缘还具有第一卡槽壁,所述第一卡槽壁具有安装磁条卡读卡器的结构;所述背壳体的外缘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壁相配合形成磁条卡刷卡槽的第二卡槽壁,其中,所述第二卡槽壁在刷卡时用于对所述磁条卡形成支撑;在所述刷卡槽的磁条卡入口位置处,所述第二卡槽壁具有相对所述第一卡槽壁第一延伸结构,所述第一延伸结构沿逆磁条卡插入方向延伸设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支付终端的外壳,包括面壳体和背壳体,面壳体具有安装显示屏和键盘的结构,背壳体与面壳体配合,具有用于感应非接触式IC卡的刷卡面。一方面,将非接触式IC卡的感应装置设置在背壳体的内表面,非接触式IC卡在支付终端的背壳体刷卡,减少支付终端的体积,另一方面,非接触式IC卡移走,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感应不到信息,支付终端就不工作,加强了支付终端的安全性,降低了在操作过程中磁卡脱离刷卡面而造成操作失败的可能性,操作时手拿着便携式支付终端的外壳,将非接触式IC卡放在该外壳底部的刷卡面下进行操作,操作起来相对方便。第二、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支付终端的外壳,还包括夹持装置,设于所述背壳体的所述刷卡面上,用于夹持所述非接触式IC卡,并确保所述非接触式IC卡的表面始终与所述背壳体的所述刷卡面贴合。利用夹持装置将射频卡固定在背壳体的刷卡面上,直接操作支付终端,使用方便。第三、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支付终端的外壳,面壳体的外缘还具有第一卡槽壁,所述第一卡槽壁具有安装磁条卡读卡器的结构;所述背壳体的外缘还具有与第一卡槽壁相配合形成磁条卡刷卡槽的第二卡槽壁,其中,第二卡槽壁在刷卡时用于对磁条卡形成支撑;在刷卡槽的磁条卡入口位置处,所述第二卡槽壁具有相对所述第--^槽壁第一延 伸结构,所述第一延伸结构沿逆磁条卡插入方向延伸设置。该支付终端具有这种磁条卡刷卡槽的结构,在背壳体的第二卡槽壁具有相对第一卡槽壁的第一延伸结构,这种设计方式方便磁条卡插入。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支付终端的外壳面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支付终端的外壳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支付终端的外壳,包括面壳体和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体具有安装显示屏和键盘的结构;所述背壳体与所述面壳体配合,具有用于感应非接触式IC卡的刷卡面,所述外壳还包括: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于所述背壳体的所述刷卡面上,用于夹持所述非接触式IC卡,并保持所述非接触式IC卡的表面始终与所述背壳体的所述刷卡面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支付终端的外壳,包括面壳体和背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壳体具有安装显示屏和键盘的结构;所述背壳体与所述面壳体配合,具有用于感应非接触式IC卡的刷卡面,所述外壳还包括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于所述背壳体的所述刷卡面上,用于夹持所述非接触式IC卡,并保持所述非接触式IC卡的表面始终与所述背壳体的所述刷卡面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背壳体的所述刷卡面间具有允许所述非接触式IC卡被插入的空间,所述空间沿非接触式IC卡插入方向逐渐减小,从而通过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背壳体刷卡面的配合将被插入的非接触式IC卡夹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端与所述背壳体刷卡面固定,且与该端相对的一端与所述背壳体刷卡面形成开口 ;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背壳体刷卡面间具有形成在所述固定板上的夹持部件,其中,所述空间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星,毛欣,赵云鹏,谷颂刚,李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支付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