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色投影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1778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投影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黑色投影幕,该黑色投影幕包括:光学薄膜,所述光学薄膜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用于反射投影光线中的基色光波长范围的光线和透射其它波长范围的光线;黑色吸光层,所述黑色吸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用于吸收入射到其上的光线;其中,所述光学薄膜由彼此不同的多层反光膜形成;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黑色投影幕,通过在光学薄膜上设置黑色吸光层,使得入射到黑色投影幕上的投影光线中的基色光波长范围的光线几乎被全反射,而入射到黑色投影幕上的自然光线中的大部分光线被吸收,可有效提高黑色投影幕成像的对比度和色彩还原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投影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黑色投影幕
技术介绍
由于环境光线在黑色投影幕上反射而形成的杂散光的影响,使得现有的黑色投影幕上的投影光线成像的对比度与色彩还原性大大降低,影响了影像投影效果,使得特别是对环境光线要求较高的投射式投影机、投射式电影机、投射式电视机等通常只能在环境光线较弱的条件下使用,限制了这些投影设备的使用范围。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黑色投影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黑色投影幕,其中,所述黑色投影幕可使入射到其上的投影光线中的基色光波长范围的光线几乎被全反射,而入射到该黑色投影幕上的自然光线中的大部分光线被吸收,可有效提高黑色投影幕成像的对比度和色彩还原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黑色投影幕,包括光学薄膜,所述光学薄膜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用于反射投影光线中的基色光波长范围的光线和透射其它波长范围的光线;黑色吸光层,所述黑色吸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用于吸收入射到其上的光线;其中,所述光学薄膜由彼此不同的多层反光膜形成。其中,所述多层反光膜包括反射红色光线的红光反光膜、反射绿色光线的绿光反光膜和反射蓝色光线的蓝光反光膜。其中,所述光多层反光膜进一步包括反射黄色光线的黄光反光膜。其中,所述多层反光膜进一步包括反射青色光线的青光反光膜。其中,所述黑色投影幕进一步包括透明基板,设置于所述光学薄膜的第一表面上,且所述透明基板透射入射到其上的光线。其中,所述多层反光膜彼此贴合设置。其中,所述多层反光膜依次镀设于所述黑色吸光层上。其中,所述多层反光膜依次镀设于所述透明基板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黑色投影幕,通过在光学薄膜上设置黑色吸光层,使得入射到该黑色投影幕上的投影光线中基色光波长范围的光线几乎被全反射,而入射到该黑色投影幕上的自然光线中的大部分光线被吸收,有效提高了黑色投影幕成像的对比度和色彩还原性,进而可扩大黑色投影幕的使用范围。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黑色投影幕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光学薄膜11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3和图4是包含图2所示光学薄膜11的图I所示的黑色投影幕10的投影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黑色投影幕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图I是本技术的黑色投影幕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黑色投影幕10包括光学薄膜11和黑色吸光层12。光学薄膜1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面向投影光线的入射方向。该光学薄膜11用于反射投影光线中的基色光波长范围的光线和透射其它波长范围的光线,且光学薄膜11由彼此不同的多层反光膜形成。黑色吸光层12设置于光学薄膜11的第二表面上,且黑色吸光层12用于吸收入射到其上的光线。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层反光膜可彼此贴合设置,也可以依次镀·设于所述黑色吸光层12上。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层反光膜也可以有其他的设置方式,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请参见图2,图2是图I中光学薄膜11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光学薄膜11包括第一反光膜(未标示)、第二反光膜(未标示)和第三反光膜(未标示)。其中,沿投影光线的入射方向观察,第一反光膜是红光反光膜111、第二反光膜是绿光反光膜112和第三反光膜是蓝光反光膜113。当然,沿投影光线的入射方向观察,第一反光膜、第二反光膜和第三反光膜除了红绿蓝(RGB)模式外,还可以是红光反光膜、绿光反光膜和蓝光反光膜的任意组合模式,如红蓝绿(RBG)模式和蓝红绿(BRG)模式,对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薄膜1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四反光膜(未图示),第四反光膜是黄光反光膜(未图示)。相应地,沿投影光线的入射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反光膜、第二反光膜、第三反光膜和第四发光膜的组合模式是红光反光膜111、绿光反光膜112、蓝光反光膜113和黄光反光膜的任意组合模式,例如红绿蓝黄(RGBY)模式和红黄蓝绿(RYBG)模式。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薄膜1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四反光膜(未图示)和第五反光膜(未图示),其中,第四反光膜是黄光反光膜,第五反光膜是青光反光膜。相应地,沿投影光线的入射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反光膜、第二反光膜、第三反光膜、第四发光膜和第五反光膜的组合模式是红光反光膜111、绿光反光膜112、蓝光反光膜113、黄光反光膜和青光反光膜的任意组合模式,例如红绿蓝黄青(RGBYC)模式和绿红黄青蓝(GRYCB)模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红光反光膜用于反射红色光线,绿光反光膜用于反射绿色光线,蓝光反光膜用于反射蓝色光线,黄光反光膜用于反射黄色光线,青光反光膜用于反射青色光线。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投影光线最终形成的彩色图案由特定波长的基色光线组合决定,例如,激光投影显示中,激光光源与荧光色轮等决定了投影光线中的特定波长范围的基色光线,进而决定了投影光线的彩色图案。在投影光线和自然光线入射到黑色投影幕10后,光学薄膜11选择性地反射投影光线中基色光线波长范围的光线和透射其它波长范围的光线,其中,经光学薄膜11透射的光线被黑色吸光层12吸收。请参见图3和图4,图3和图4是包含图2所示光学薄膜11的图I所示的黑色投影幕10的投影原理示意图。例如,入射到黑色投影幕30上的投影光线是红光、绿光和蓝光这三种基色光经混色后形成的彩色光线。如图3所示,投影光线入射到光学薄膜11后,特定波长范围的红色光线几乎被红光反光膜全反射,其他波长的光线进入下一层反光膜;特定波长范围的绿色光线被绿光反光膜几乎全反射,剩下的特定波长的蓝色光线几乎全被蓝光反光膜全反射。因此入射到黑色投影幕10的投影光线几乎被RGB反光膜全反射。实际应用中红光反光膜只对投影光线中的特定波长范围的红色光线(如波长范围在635nm±10nm的红色光线)的反射率达到95%以上,而对其他波长范围的光线的透过率达到95%以上;绿光反光膜只对投影光线中的特定波长范围的绿色光线(如波长范围在540nm±10nm的绿色光线)的反射率高达95%以上,而对其他波长范围的光线的透过率达到95%以上;蓝光反光膜只对投影光线中的特定波长的蓝色光线(如波长范围在435nm± IOnm的蓝色光线)的反射率高达95%以上,而对其它波长的透过率达到95%以上。如图4所示,在投影光线入射到光学薄膜11的同时,也有自然光线(环境光线)入射到黑色投影幕10上。其中,自然光线是由连续波长的光线组合而成,只有少部分自然光线的波长范围与投影光线中的基色光线的波长范围一致,因此只有少部分的自然光线经黑色投影幕10反射,而大部分的光线被透射后进而被黑色吸光层12吸收。结合图3和图4所示,包含图2所示的结构的光学薄膜11的图I所示的黑色投影幕10,可以有效减少环境光线对投影光线的影响,进而可提高黑色投影幕10的成像的对比度、色彩还原性及投影观看效果,进而可扩大本技术的黑色投影幕的使用范围。当然,本技术的包含其他结构的光学薄膜11的黑色投影幕10的投影原理与图3和图4所示的投影原理相似,在此不再赘述。请参见图5,图5是本技术的黑色投影幕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黑色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投影幕包括:光学薄膜,所述光学薄膜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光学薄膜用于反射投影光线中的基色光波长范围的光线和透射其它波长范围的光线;黑色吸光层,所述黑色吸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用于吸收入射到其上的光线;其中,所述光学薄膜由彼此不同的多层反光膜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色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投影幕包括 光学薄膜,所述光学薄膜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光学薄膜用于反射投影光线中的基色光波长范围的光线和透射其它波长范围的光线; 黑色吸光层,所述黑色吸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用于吸收入射到其上的光线; 其中,所述光学薄膜由彼此不同的多层反光膜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黑色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反光膜包括反射红色光线的红光反光膜、反射绿色光线的绿光反光膜和反射蓝色光线的蓝光反光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色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反光膜进一步包括反射黄色光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美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亿思达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