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高效地更新副载波信息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28048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在切换过程中服务基站的多载波配置和目标基站的多载波配置彼此不同的情况下更新副载波信息以预分配副载波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设备。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终端在支持多载波的宽带接入系统中执行切换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目标基站从服务基站接收第1消息,该第1消息包括关于预分配给该终端的至少一个副载波的载波分配信息;执行对目标基站的网络重接入;以及判断服务基站的多载波配置和目标基站的多载波配置是否相同;以及如果配置彼此不同,则向目标基站发送用于请求多载波能力协商的第2消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下述方法和设备,其用于在服务基站和目标基站在多载波配置方面彼此不同时在执行用于分配副载波的切换时对副载波信息进行更新。
技术介绍
在下面的描述中,示意性地解释载波。首先,用户能够通过调制和处理正弦波或者周期脉冲波的振幅、频率和/或相位来提供发送的信息。在该情况下,用于承载信息的正弦波或者周期脉冲波被称为载波。载波调制方案可以分为单载波调制(SCM)方案和多载波调制(MCM)方案。特别地,单载波调制(SCM)方案是在单载波上承载全部信息的调制方案。根据多载波调制(MCM)方案,单载波的整个带宽信道被分为窄带宽的多个子信道并且通过复用在子信道上发送多个窄带子载波。因此,如果使用多载波调制(MCM)方案,则多个子信道由于它们的窄带宽而可以近似为平坦信道。并且,用户可以使用简单的均衡器来补偿信道失真。此外,多载波调制(MCM)方案允许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来进行快速实施。特别地,与单载波调制(SCM)方案相比,多载波调制(MCM)方案在高速数据传输方面具有优势。由于基站和/或移动站的性能正在快速增强,基站和/或移动站能够提供或使用的频率带宽正在快速扩展。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以聚合至少一个以上载波的方式支持宽带的多载波系统。具体地讲,将在下面进行描述的多载波系统对应于聚合至少一个以上将要使用的载波的情况,这与前述的划分将要使用的单个载波的多载波调制(MCM)方案不同。为了有效地使用多频带或者多载波,已经提出了由单个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管理多个载波(例如,多频率载波(FC))的方案。图1(a)和图1(b)是描述了基于多频带射频(RF)的信号收发方法的图。参考图1,发送端/接收端中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可以管理多个载波以有效地使用多载波。在这情况下,为了有效地发送和接收多载波,假设发送端和接收端都能够发送和接收多载波。在该情况下,因为由MAC层管理的多个频率载波(FC)不需要彼此连续,因此上述方法在资源管理方面非常灵活。更具体地讲,连续的载波聚合和不连续的载波聚合都是允许的。参考图1(a)和图1(b),物理层PHY 0至PHY n-1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多个频带。多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可以具有根据预定频率策略为特定服务分配的频率载波(FC)大小。例如,PHY 0(RF载波0)可以具有为常规FM无线电广播分配的频带大小,并且PHY 1(RF载波1)可以具有为移动电话通信分配的频带大小。因此,各个频带可以分别根据其频带性质而具有彼此不同的频带大小。为了便于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假设每个频率载波(FC)具有AMHz的大小。并且,每个频率分配频带可以表示为将在对应频带中使用基带信号的载波频率。在下面的描述中,每个频率分配频带将被称为载波频带。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每个载波频带将简单地称为载波。此外,如近来在3GPP LTE-A中定义的那样,上述载波可以被称为“分量载波”以与由多载波系统使用的子载波区分开。因此,多频带方案可以被称为多载波方案或者载波聚合方案。图2是示出在常规无线通信系统中如何使用多载波的一个示例的视图。参考图2,常规技术的多载波可以包括连续载波聚合(图2(a))或者非连续载波聚合(图2(b))。在该情况下,载波聚合的单元是常规传统系统(例如,LTE-A(长期演进-先进)系统情况下的LTE、IEEE 802.16m系统的情况下的IEEE 802.16e)的基本带宽单元。在常规技术的多载波配置中,如下定义两种类型的载波。首先,第1载波(或主载波)表示用于在移动站和基站之间交换业务和全PHY/MAC控制信息的载波。并且,主载波可用于诸如网络接入(network entry)之类的移动站的一般操作。此外,每个移动站在一个小区中具有一个主载波。其次,第2载波(或副载波)通常表示可用于根据在第1载波上上接收到的MS专用分配命令和规则的业务交换的补充载波。第2载波可以包括支持多载波操作的控制信令。通常,经由主载波接收关于副载波信息的信息和所有控制信息,并且在副载波上发送和接收数据。常规技术可以基于上述主载波和副载波将多载波系统的载波分为完全配置的载波和部分配置的载波。首先,完全配置的载波可以表示用于配置包括同步、广播、多播和单播控制信道的全部控制信号的载波。此外,不同于多载波操作的载波的信息和参数可以包括在控制信道中。其次,部分配置的载波可以表示用于配置所有控制信道以在TDD(时分双工)DL传输或者FDD(频分双工)模式中支持没有配对的UL载波的DL载波中的DL传输的载波。副载波(在规定的移动站中配置的完全配置的载波)可以被分配为另一移动站的主载波。通常,移动站通过主载波执行初始网络接入,并且可以在注册过程中通过与基站的注册请求/响应(AAI_REG-REQ/RSP)来交换关于相互多载波性能的信息。如上所述,在移动站和基站都支持多载波的系统中,可以使用多载波执行切换(HO)。在该情况下,切换表示移动站远离一个基站的无线电接口而进入另一基站的无线电接口。根据通常的切换,使用单载波将一个基站的无线电接口切换到另一基站的无线电接口。然而,根据多载波环境中的切换,以使用主载波优先地执行到目标基站的网络重进入然后激活副载波的方式,来切换无线电接口。在此情况下,目标基站与服务基站经由主干网络交换关于移动站的信息,并且还能够发送关于将要预分配给对应移动站的副载波的信息(即,副载波预分配)。然而,当目标基站将副载波预分配到移动站时,通过参考由服务基站保留的主载波的信息,来进行副载波的分配。然而,如果服务基站和目标基站的载波配置彼此不同,则可能导致难以分配最佳的副载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基本上解决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陷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首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地执行多载波操作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站在多载波环境中以高效地更新目标基站的载波配置信息并且被分配副载波的方式执行切换的方法。可从本专利技术获得的技术目的不限于在上述技术目的。并且,本专利技术所属于的
的技术人员可根据下面的描述清楚地理解其它未提及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这里实施和广泛描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执行切换的方法,所述切换在支持多载波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由移动站执行,该方法可以包括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4.06 KR 10-2011-0031617;2010.04.12 US 61/3231.一种执行切换的方法,所述切换在支持多载波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由移动
站执行,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从服务基站接收第1消息,该第1消息包含关于由目标基站预分配给所述移动站
的至少一个副载波的载波分配信息;
确定所述服务基站和所述目标基站的多载波(MC)配置是否彼此相同;
执行到所述目标基站的网络重接入;以及
如果所述服务基站和所述目标基站的所述多载波(MC)配置彼此不同,则向所
述目标基站发送用于请求多载波能力协商的第2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下述步骤:从所述服务基
站接收包含相邻基站的系统信息的相邻广告(AAI-NBR-ADV)消息,其中,所述确
定步骤以下述方式来执行:将所述相邻广告消息中包含的所述目标基站系统信息中的
多载波配置信息与所述服务基站的多载波配置信息进行比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下述步骤:响应于所述第
2消息从所述目标基站接收多载波响应消息,该多载波响应消息包含在所述目标基站
的多个可用载波中将要分配为所述移动站的副载波的载波列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下述步骤:向所述服务基
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包含关于请求将要预分配的所述至少一个副载
波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1消息包括切换命令
(AAI-HO-CMD)消息,并且其中,所述第2消息包括多载波请求(AAI-MC-REQ)
消息。
6.一种支持切换的方法,所述切换在支持多载波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属于移
动站并且由服务基站支持,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向目标基站发送所述移动站的多载波能力信息和用于请求将至少一个副载波预
分配给所述移动站的请求信息;
从所述目标基站接收关于由所述目标基站预分配给所述移动站的所述至少一个
副载波的载波分配信息;以及
向所述移动站发送包含所述载波分配信息的切换命令(AAI-HO-CMD)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下述步骤:从所述移动站
接收切换请求(AAI-HO-REQ)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包含用于请求将所述至少一个
副载波预分配给所述移动站的指示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切换命令消息进一步包括指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银终柳麒善陆昤洙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