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裕本专利>正文

立式方桶中蜂蜂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2734 阅读:26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方桶中蜂蜂箱,包括单层蜂箱箱体,蜂箱箱体中装单层巢框,巢框内围高度大于巢框内围长和宽中的任意一个;蜂箱箱体内部空间的高度大于蜂箱箱体内围长和宽的任意之一。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蜂箱养中蜂蜂群大了,其体积是平箱7-8脾时的1.5倍,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能力大幅提高,管理简单,产量也会比木桶成倍提高,收获的更多蜂蜜。经济效益也会大幅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式方桶中蜂蜂箱
技术介绍
自从意蜂引进饲养达百年以来,一直有人探索利用意蜂蜂箱和现代养殖技术,进行中蜂养殖试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西方蜜蜂采用朗氏蜂箱以下简称卧式蜂箱或平箱进行现代养殖所取得的革命性的变化来比,却显得十分苍白无力。把平箱以及在平箱设计理念指导下设计出的多种中蜂蜂箱应用于中蜂的现代养殖效果却远远不如人们的想象。故在我国广大农村一直仍以沿用古代流传至今的木桶养殖为主。其管理简单容易,蜂蜜产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蜂现代产业的发展,也白白浪费了巨大而宝贵的自然资源。造成中蜂和意蜂在现代养殖业上的巨大反差原因是什么?本人运用意蜂蜂箱的设计理念,多次改造平箱为中蜂蜂箱进行现代养殖。在遭到多次失败碰壁后,重新研究了中蜂木桶养殖的特点和中蜂在自然状态下多在树洞中筑巢的生物学特性后发现,本人对中蜂在树洞中筑巢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和理解不够深入,也不够重视。只是一味照搬平箱设计原理,不断改进中蜂蜂箱,没有从理论上来解决中蜂和意蜂蜂箱设计的原理上的差别,走进了惯性思维的死胡同。这样多次碰壁仍不能设计出适合中蜂筑巢生物学特性的蜂箱,使中蜂养殖业不能像朗氏蜂箱专利技术以来,给现代蜂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中蜂和意蜂在筑巢生物学特性上到底有哪些主要差别?中蜂在自然界中主要在树洞中筑巢,这里主要是指活立木的树洞。意蜂在自然界中在洞穴中筑巢,洞穴主要是指动物在土中营造的废弃巢穴和枯死倒树树洞。我们只要仔细比较一下树洞和洞穴的空间差别和两种蜜蜂扇在耐高温风降温的不同方式。就不难发现两种蜜蜂在筑巢生物学特性的巨大差异,那么蜂箱设计也应随之变化。意蜂在洞穴筑巢居住,洞穴的特点是比较低矮高度有限,深度较大,横向空间较富余。意蜂用的是平箱(或称卧式蜂箱),它的单层箱体高度不大, 宽度较大,适合于洞穴中居住的意蜂,蜂巢横向发展为主,纵向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中蜂筑巢则恰恰相反,在立木树洞中以纵向扩展为主、横向扩展有限。再一个是意蜂在高温时工蜂扇风是头朝巢门口向外扇风,实际是往外抽风,这样对较低矮的洞穴降温可能比较有利。中蜂工蜂是头朝外向巢门内扇风实际上是起鼓风作用,我们知道这对空气上升流通是十分有效的,就如“烟囱”效应一样。过去我们用平箱来养中蜂。小群起始,纵向横向空间都很充裕,其发展还顺利,当平箱蜂群发展到4-5脾时,蜂巢的纵向发展受到影响,中蜂向上或向下扩展的生物学特性受到阻碍。这时多数蜂巢容易出现王台,进而出现分蜂。当蜂群到达 7-8脾时,就是中蜂大群强群了,这时候中蜂就更爱分蜂。所以中蜂在人们的心目中就形成了一种概念,中蜂比意蜂群群势要小,中蜂爱分家,中蜂易受巢虫危害等等。其实这都是平箱不适宜中蜂生物学特性向上向下筑巢扩展而造成的恶果。决不是中蜂的生物学本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朗氏蜂箱使用巢框进行现代化养蜂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有利于满足中蜂生物学特性筑巢扩展以向上向下为主的立式方桶中蜂蜂箱。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立式方桶中蜂蜂箱,包括单层蜂箱箱体,蜂箱箱体中装单层巢框,其特征是巢框内围高度大于巢框内围长和宽中的任意一个;蜂箱箱体内部空间的高度大于蜂箱箱体内围长和宽的任意之一。所述巢框内围高度彡30. 5cm,巢框内围的长或宽为2(T40cm。蜂箱箱体内围长或宽为2(T50cm,蜂箱箱体内部空间的高度为35 90cm。所述巢框内围高度为45cm,巢框内围长、宽均为30cm ;蜂箱箱体内围长、宽均为 36cm,蜂箱箱体内部空间高度为50cm。所述巢框,其上梁的长、宽、厚分别为37. 2cm、2. 5cm、I. 0cm,侧梁的长、宽、厚分别为 45cm、2. 5cm、I. 0cm,底梁的长、宽、厚分别为 32cm、I. 0cm、I. 0cm。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巢框是内围高度大于内围宽度的“立式”巢框,面积大于朗氏蜂箱巢框面积,能充分满足中蜂筑巢向上、向下纵向扩展的需要,巢框的内围高度大于30. 5;与巢框配套的是立式蜂箱即蜂箱的箱体高度大于箱体的宽度,箱内提交是平箱10(Γ200%,使箱内有足够空间形成大群强群,并留有空间,箱内可放厚度为25mm的巢框约10个。巢箱中可配置一块塑料泡沫板作为隔板,可根据需要进行纵向隔断,依不同季节和不同需要,调节空间大小。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即巢框的内围尺寸高度大于巢框宽度,也就是蜂箱高度相应大于宽度的桶状蜂箱。从理论上解决了平箱养中蜂的弊端。经饲养试验用本专利技术蜂箱养中蜂蜂群大了,强了,其体积是平箱7-8脾时的I. 5倍,中蜂也不再爱分家了,即使蜂群扩大到相当于平箱群10-12脾的数量,也没有看到任何要分家的现象(观察时间4-11月);巢虫是平箱养中蜂的主要敌害,采用本专利技术巢箱后形成的大群强群巢脾上根本看不到有危害的迹象,更谈不上有任何危害。强大的蜂群采集力强了。采集的效率也高了,贮蜜量也大幅提高。 根据对本专利技术蜂箱和平箱称重,本专利技术箱蜂群总重量(去掉箱框等重量后)蜂、脾、蜜净重达 46市斤,平箱只有28市斤。重量超过I. 5倍以上。由于中蜂群体变大,成了强群抵御自然灾害和抗虫抗病能力加强。平时不爱分蜂,不易受巢虫危害。饲养管理难度也大为降低,管理也省时省事、省工,管理技术难度也大为降低,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力,I人可养百箱甚至更多的中蜂,产量也会比木桶成倍提高,收获的多是原生态蜂蜜,经济效益也会大幅增加。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中蜂蜂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巢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立式方桶中蜂蜂箱,包括单层蜂箱箱体1,蜂箱箱体中装单层巢框2,巢框内围高度大于巢框内围长和宽中的任意一个;蜂箱箱体内部空间的高度大于蜂箱箱体内围长和宽的任意之一。所述巢框内围高度彡30. 5cm,巢框内围的长或宽为2(T40cm。蜂箱箱体内围长或宽为2(T50cm,蜂箱箱体内部空间的高度为35 90cm。所述巢框内围高度为45cm,巢框内围长、宽均为30cm ;蜂箱箱体内围长、宽均为 36cm,蜂箱箱体内部空间高度为50cm。所述巢框,其上梁的长、宽、厚分别为37. 2cm、2. 5cm、I. 0cm,侧梁的长、宽、厚分别为45cm、2. 5cm、I. 0cm,底梁的长、宽、厚分别为32cm、I. 0cm、I. 0cm。蜂箱箱体上箱盖的长、 宽、高分别为43cm、43cm、9cm。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方桶中蜂蜂箱,包括单层蜂箱箱体,蜂箱箱体中装单层巢框,其特征是巢框内围高度大于巢框内围长和宽中的任意一个;蜂箱箱体内部空间的高度大于蜂箱箱体内围长和宽的任意之一。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方桶中蜂蜂箱,其特征是所述巢框内围高度>30.5cm, 巢框内围的长或宽为2(T40cm。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立式方桶中蜂蜂箱,其特征是蜂箱箱体内围长或宽为 2(T50cm,蜂箱箱体内部空间的高度为35 90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方桶中蜂蜂箱,其特征是所述巢框内围高度为45cm, 巢框内围长、宽均为30cm ;蜂箱箱体内围长、宽均为36cm,蜂箱箱体内部空间高度为50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方桶中蜂蜂箱,其特征是所述巢框,其上梁的长、宽、 厚分别为37. 2cm、2. 5cm、I. 0cm,侧梁的长、宽、厚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方桶中蜂蜂箱,包括单层蜂箱箱体,蜂箱箱体中装单层巢框,其特征是:巢框内围高度大于巢框内围长和宽中的任意一个;蜂箱箱体内部空间的高度大于蜂箱箱体内围长和宽的任意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裕本
申请(专利权)人:秦裕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