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学金专利>正文

立式多通道干燥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040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式多通道干燥塔,包括塔体和底座,塔体上有进风口、出风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是:塔体内有物料圈,物料圈包括内环板和外环板,物料圈层叠后形成了物料通道,层叠后的物料圈之间有间距;塔体内有进风道和出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采用的多圈结构,提高了塔内的容料体积,有效地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干燥时间后也不会降低产量,所以能够满足即得到1%含水率的碳素材料产品,又不减少产量的目的,同时,多圈结构增加了物料和热风有效接触面积,使干燥效果更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干燥装置,尤其适合于对碳素材料(碳素材料、兰炭、煤炭等)的干燥。
技术介绍
电石行业的生产,多是采用电炉熔炼法,电炉熔炼法是将碳素材料与氧化钙(CaO)置于2200°C左右的电炉中熔炼,生成碳化钙(CaC2)。碳素材料是电石生产的主要原料,碳素材料的制备是将煤粉碎后,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950-1050°C的高温干馏,炼制成碳素材料和荒煤气。成型后的碳素材料呈疏松结构,且有蜂窝状的孔,由于出炉时加水冷却,其内残留有大量水分(20%左右),在进入电炉之前,必须要进行干燥。否则,其内的水分会和CaO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粉末,对电炉的危害极大。 以往的碳素材料干燥设备,采用的是回转设备或用塔类设备,在塔内有料路和风路,料路是一个环状的从上至下的料斗,风路有热风,热风和料斗内的碳素材料接触,起到加温、干燥并带走水分的作用。在本技术出现之前,传统的塔类干燥设备只能满足内燃炉所需,干燥后的碳素材料含水率在3%左右。回转设备水份能达到1%以下,但碳素材料的破碎率高达到20%以上,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前述的电炉是内燃式炉,其少量的水分(3%),会在电炉内的热量的作用下蒸发,对反应有一定的影响,但能控制。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调整,决定全面禁用内燃式电炉,而全部采用密闭式的电炉,其原因是密闭式的电炉在缺氧条件下能产生CO,CO能作为能源气体燃烧二次利用,相比之下,原来的内燃式的电炉产生的CO2就不能达到这种要求由于采用了密闭式的电炉,如果含水率仍然是3%,那么这些水分就会分解成H2和O2,氢氧含量超标,密闭炉就可能有爆炸的危险,所以要求碳素材料必须具有更低的含水率,经过实践证明,碳素材料的含水率在1%以下才能达到工艺和安全的要求。如上所述,既然对碳素材料的含水率要求更低,那么传统的干燥设备就不能满足需要由于其干燥效果主要是由热风和碳素材料的接触时间、接触面积所决定,在物料放置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干燥效果更好,就只有人为延长干燥时间,这样导致的缺点在于,产量大大降低,理论上,干燥时间增加一倍,那产量就会下降到原来的50%。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多通道干燥塔以弥补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立式多通道干燥塔,包括塔体和底座,塔体上有进风口、出风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是塔体内有物料圈,物料圈包括内环板和外环板,物料圈层叠后形成了物料通道,层叠后的物料圈之间有间距;塔体内有进风道和出风道。所述的立式多通道干燥塔,其特征是物料圈为内外双层结构,即有内物料圈和外物料圈,内物料圈和外物料圈分别层叠后形成内物料通道和外物料通道。所述的立式多通道干燥塔,其特征是物料圈为多层结构,即有内物料圈、中物料圈和外物料圈,中物料圈是一组、两组或二组。所述的立式多通道干燥塔,其特征是外物料圈和内物料圈之间自然形成为进风道,外物料圈和塔体之间自然形成为出风道,内物料圈内部自然形成为出风道。所述的立式多通道干燥塔,其特征是在塔体下部设置有热风环形分配管,热风环形分配管有外环管和内环管,外环管和内环管之间有连通管,内环管的出口位于进风道内。所述的立式多通道干燥塔,其特征是物料通道下部和出料口之间设置有下料斗。所述的立式多通道干燥塔,其特征是下料斗设置有4-6个,内物料通道下有I个下料斗,外物料通道下有3-5个下料斗。所述的立式多通道干燥塔,其特征是上下相邻的内环板之间设置有内固定板,上下相邻的外环板之间设置有外固定板。所述的立式多通道干燥塔,其特征是在物料圈内设置有导流斜板,导流板分别生根于内环板和外环板上。所述的立式多通道干燥塔,其特征是在物料圈内设置有松料圈,松料圈沿圆周放置。所述的立式多通道干燥塔,其特征是松料圈截面为三角形,且顶点在上。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采用的多圈结构,提高了塔内的容料体积,有效地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干燥时间后也不会降低产量,所以能够满足即得到1%含水率的碳素材料产品,又不减少产量的目的,同时,多圈结构增加了物料和热风有效接触面积,使干燥效果更好。另外,物料圈体组内的物料较薄,空气容易穿透。因此风机能耗相对就低,更节约能源;热风环形分配管使热风的分配更加均匀,多下料斗的设计可分区控制物料圈内的物料下降量,即物料中水分不合格不卸出,避免了局部物料下降快而没有烘干的现象,即行业内所说的花料(干料中含有少量没有烘干的湿料),多点卸料也可以使塔内部物料烘干均匀,避免了局部物料积热过多而发生自燃现象;导流板迫使物料在物料圈内呈螺旋形输送,受热均匀,产品质量稳定;松料圈使物料下落过程中不至于压实、堵料,时也承受部分重量。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A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I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导流板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侧视图;图6是图I的C-C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I的F向视图;图8是热风环形分配管示意图;图9是图8的侧视图;图10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实施例以具有内外双层物料通道为例。料路塔体I安装在底座12上。碳素材料物料M从塔体I上的进料口 9进入,经锥形分料组2在料斗3内的圆周方向实现均匀布料,并落入最上一层的内物料圈4和最上一层的外物料圈5,从而进入内物料通道6和外物料通道7,物料M逐级蠕动下落,直至最下一层内物料圈4和最下一层的外物料圈5。然后再通过下料斗10从出料口 11排出塔体I外。内物料圈4包括内环板13和外环板14,内环板13和外环板14沿塔体I内的圆周方向排布,从而形成一个对物料M有侧向约束作用的容器,其上端和下端都是开口状,便于上端物料M下落和本身内的物料M落下,而且内物料圈4的截面呈梯形,上边大下边小。如果塔体I内仅仅只有一层内物料圈4,上进料下出料,那是明显不行的,因为物料M没有和热风接触的面积,所以,本申请采用的是多层层叠式的内物料圈4的结构,将很多层内物料圈4层叠,具体安装方式是最下一层内物料圈4的内环板13内侧和外环板14外侧和底面分别有三角形的内固定板15和外固定板16,这样最下一层内物料圈4就固定了。并以此为 基础,来固定上一级的内物料圈4 :上一级的内环板13外侧和下一级的内环板13内侧之间有菱形的内固定板15,上一级的外环板14外侧和下一级的外环板14内侧之间有菱形的外固定板16。如此重复,直至整个内物料通道5的形成。这样的作用一方面使每层内物料圈4都能固定,还有更重要的是让每层内物料圈4都能保持一定的间距17,让处于这个间距内的物料M两侧都能暴露于热风中,到达干燥的效果。外物料圈5的层叠方式同前段相同。风路热风从进风口 18进入到热风环形分配管19,再经过外环管20、连通管21、内环管22后,从出口 23进入进风道24内,使进风道24圆周内的热风分布均匀。由于进风道24上端封闭,其内的的热风,分别往外和往内,穿透间距17内的物料M,并对其有干燥的作用,再进入到出风道25内,最终从出风口 26排出。以上就是本申请的具体工作方式。在具体的生产过程过程中,有一些具体的设计对最后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将在以下的篇幅中作叙述I、多点下料物料M在内物料通道6和外物料通道7内逐级蠕动下落时,在整个圆周方向,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热风的干燥效果不一致,这时就有可能出现圆周方向上,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立式多通道干燥塔,包括塔体和底座,塔体上有进风口、出风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是:塔体内有物料圈,物料圈包括内环板和外环板,物料圈层叠后自然形成了物料通道,层叠后的物料圈之间有间距;塔体内有进风道和出风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金聂中全陈尚乾陈桂兰
申请(专利权)人:陈学金聂中全陈尚乾陈桂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