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线装置、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及发电机,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转轴内部穿线的结构难于加工和检测的问题而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接线装置包括轴承套,所述轴承套的壁上轴向穿设有导杆;所述导杆包括导电芯和设置在所述导电芯外表面的绝缘层;所述导电芯一端用于电性连接转子引出线,所述导电芯另一端用于电性连接滑环接线柱,所述导杆数量与所述转子引出线的数量相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接线装置用于使转子引出线沿转轴外圆周与滑环相连,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安装方便、连接安全可靠,同时,也避免了因转轴钻孔带来故障隐患和工艺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馈风力发电机或绕线式异步发电机的接线装置、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及发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双馈风力发电机的转子三相引出线大多采用轴孔出线方式,如图I所示,即在转轴I的轴心钻一水平方向的轴孔12,在转轴I的径向钻一与水平方向垂直的径向孔11,轴孔12与径向孔11在转轴I的内部连通,转子三相引出线3通过径向孔11穿入轴孔12内部,从转轴I 一端穿出与滑环2的接线柱装配,相应引线相连接。这种结构存在以下弊端径向孔与轴孔相交处须圆弧过渡,否则尖角易将转子三相引出线的绝缘层磨破,导致转子三相引出线接地故障发生,而此圆弧过渡处需专用工装打磨,费时费力而且不易检测 ’另外转子三相引出线在轴孔内部必须相对固定,即接线完毕后需要将电缆线固定在转轴或随转轴一起转动的其他部件上,否则,因电缆相对运动,运行时间长后会造成转子接地故障,安装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接线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两彼此垂直方向的内孔在交叉处必须加工内圆弧过渡角,导致费时费力且不易检测的缺陷,实现省时省力,易于安装和检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其中安装有上述接线装置,转子引出线可以沿转轴外圆周与滑环方便地连接,安装方便、连接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采用上述结构改进的接线装置及其与转子的连接方式,提高了发电机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线装置,该接线装置包括轴承套,所述轴承套的内孔用于固定套设在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的转轴上;所述轴承套的壁上沿轴向穿设有导杆;所述导杆具有导电芯和设置在所述导电芯外表面的绝缘层,所述导电芯一端用于电性连接所述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的转子引出线,所述导电芯另一端用于电性连接所述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的滑环接线柱,所述导杆的数量与所述转子引出线的数量对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接线装置,转子引出线沿转轴外圆周通过设在轴承套壁内的导杆与滑环相连,整个接线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安装方便、连接安全可靠,同时,也避免了因在转轴内部钻孔带来的故障隐患和工艺上的不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由转轴和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绕组构成,其中,所述绕组设置有转子引出线,所述转轴上的设置有滑环,所述滑环内设置有滑环接线柱,所述转子引出线与所述滑环接线柱之间连接有接线装置,所述接线装置为上述的接线装置,该接线装置的轴承套内孔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导电芯一端电性连接所述转子引出线,所述导电芯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滑环接线柱。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安装方便、连接安全可靠,同时,也避免了因在转轴内部钻孔带来的故障隐患和工艺上的不便。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为上述的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引出线沿转轴外圆周通过设在轴承套壁内的导杆与滑环相连,安装方便、连接安全可靠,同时,也避免了因转轴钻孔带来故障隐患和工艺上的不便。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接线装置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接线装置轴承套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I-转轴;2-滑环;3-引出线;11-径向孔;12-轴孔;4-轴承套;40-内孔;41-轴向通孔;5-导杆;51-导电芯;52-绝缘层;53-凸台;6-转子引出线;7-滑环接线柱;8-螺母;9-引线; ο-第一接头;20-绑扎带。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线装置,包括轴承套4,轴承套4的内孔40用于固定套设在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的转轴I上;滑环2设在转轴I上,轴承套4的壁上沿轴向穿设有导杆5 ;导杆5具有导电芯51和设置在导电芯51外表面的绝缘层52 ;导电芯51—端用于电性连接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的转子引出线6,导电芯51另一端用于电性连接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的滑环接线柱7,导杆5的数量与转子引出线6的数量对应(每根导杆5分别连接一相转子引出线的一支,若转子引出线每相为三支,则三相绕组需设三组,每组三根共九根导杆5 ;若转子引出线为每相两支,则三相绕组需设三组,每组两根共六根导杆5)。该结构的接线装置,只要将轴承套套设在转轴I上,置于转子引出线6与滑环接线柱7之间,通过引线9将转子引出线6和滑环接线柱7分别与导电芯51的两端连接即可,轴承套4的加工工艺简单,导杆5可镶嵌设置在轴承套4壁内,也可在轴承套4壁上设轴向通孔,将导杆5穿设于轴向通孔内,两端通过螺母固定,便于更换和拆卸。本实施例采用一端紧固的方式将导杆固定在轴承套4内,此种结构安装更加简便,轴承套4的壁内设置有轴向通孔41 ;导杆5 —端的外壁设置有凸台53,导杆5另一端从轴向通孔41 一端穿入并从轴向通孔41另一端向外伸出,凸台53置于轴向通孔41外,伸出的导杆5上设置有螺母8以将轴承套4夹持在凸台53与螺母8之间。转子引出线6为三相,每相各一支引出线,如图3所示,轴承套4周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三个轴向通孔41,在轴承套4的同一截面圆上相邻两轴向通孔41的圆心与轴承套4的圆心之间的连线夹角为120度,导杆5为三根,且分别固定设置在轴向通孔41内。此种结构便于转子引出线6的均匀布置和轴承套4的受力平衡。若转子引出线为三相,每相各两支引出线,则轴承套周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三组共六个轴向通孔,在轴承套的同一截面圆上相邻两轴向通孔的圆心与轴承套的圆心之间的连线夹角为60度,导杆为六根,分别固定设置在轴向通孔内(该种结构图中未示)。导电芯51 —端设置有引线9,引线9与导电芯51之间通过第一接头10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如图2、图3所示,该转子由转轴I和设置在转轴I上的绕组构成,其中,绕组设置有转子引出线6,转轴I上的设置有滑环,滑环内设置有滑环接线柱7,转子引出线6与滑环接线柱7之间连接有接线装置,该接线装置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接线装置,导电芯51—端电性连接转子引出线6,导电芯51另一端电性连接滑环接线柱7。导电芯51 —端设置有引线9,引线9 一端与导电芯51之间通过第一接头10连接,引线9另一端与转子引出线6之间连接,引线9及转子引出线6通过绑扎带20固定在转轴I的外壁,引线9与转子引出线6之间的连接的接头被缠绕在绑扎带20与转轴I之间,此外,引线9另一端与转子引出线6之间也可以通过第二接头连接在绑扎带20夕卜,第一接头10和第二接头分别设置在引线9两端,三者一体集成采用两端接头(指第一接头10和第二接头)均为铜套结构(具体可为套管结构)的电缆线(指引线9),也可采用扁铜线结构(引线9为扁铜线,第一接头10和第二接头均为扁铜线接头,具体可为铜线鼻子),此两种引线结构便于组装和维护;导电芯51另一端与滑环接线柱7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也可以通过上述的两端分别设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引线连接。绑扎带20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无纬带,是连续纤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线装置,包括轴承套,所述轴承套的内孔用于固定套设在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的转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的壁上沿轴向穿设有导杆;所述导杆具有导电芯和包覆在所述导电芯外表面的绝缘层,所述导电芯一端用于电性连接所述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的转子引出线,所述导电芯另一端用于电性连接所述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的滑环接线柱,所述导杆的数量与所述转子引出线的数量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兴,赵玉珍,宗红,
申请(专利权)人: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