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方法和系统。其中的系统包括:测点装置、铅垂线、重锤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读数装置、由多段保护管组成的铅垂线保护管和至少一个新增的读数装置。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监测成本,减少系统安装的工作量,而且还可以避免占用待监测构筑物上太多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中的结构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监测大型构筑物(例如,核电站安全壳结构等)的水平位移的变化,一般都是在待监测的大型构筑物上设置一个铅垂线水平变位测试系统,然后通过所述铅垂线水平变位测试系统对大型构筑物进行监测。现有技术中应用于大型构筑物上的铅垂线水平变位测试系统均为单点测量。图I为现有技术中的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现有 技术中的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测点装置11、铅垂线保护管12、铅垂线13、读数装置14、重锤阻尼装置15。其中,所述测点装置11设置于待监测构筑物的测量点10上,所述测点装置11包括设置在待监测构筑物的测量点10下方的上端支架111和环绕于所述测量点10和上端支架111的保护箱112 ;所述铅垂线保护管12为筒状结构,其上端伸入所述保护箱112中与所述上端支架111的底部连接,其下端处于自由状态;所述铅垂线13的一端与所述测量点10连接,其另一端通过所述测点装置11中的上端支架111以及所述铅垂线保护管12之后,与所述重锤阻尼装置15中的重锤151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铅垂线13与地面始终保持垂直,而且不与所述铅垂线保护管12发生接触;因此,所述铅垂线保护管12可以对所述铅垂线13的保护,并尽量避免所述铅垂线13受到外界及空气流动的干扰;所述读数装置14包括设置于待监测构筑物的基础底板16上的读数盘支架142和设置于所述读数盘支架142之上的读数盘141 ;所述读数装置14位于所述铅垂线保护管12之下,且所述读数盘支架142和所述读数盘141上均设置有供所述铅垂线13通过的通孔;所述重锤阻尼装置15设置于所述读数装置14下方的地面上。较佳的,所述重锤阻尼装置15包括容置有阻尼介质(例如,阻尼液)的阻尼桶152和设置在所述阻尼介质中的重锤151。在使用上述的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对待监测构筑物进行监测时,由于读数装置中的读数盘支架142设置于所述待监测构筑物的基础底板16上,因此可以将读数装置视为不动点。而测点装置是设置在待监测构筑物的测量点上,且铅垂线的一端与测量点连接,因此,当待监测构筑物的测量点发生水平位移时,该测量点的水平位移的位移量将被读数装置测得,从而可以对大型构筑物的水平位移的变化进行监测。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的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中,由于读数装置中所使用的铅垂线水平变位读数方法为极坐标读数盘法和光学显微镜法,这两种方法均需要依赖于人工瞄准铅垂线进行系统调节,而且如果将铅垂线保护管的中间部分截断而导致铅垂线保护管无法进行密封,将会使得铅垂线受到外界及空气流动的干扰,造成读数的偏差,所以现有技术中的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中的读数装置都是只能设置在铅垂线保护管的下方,导致在一个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中仅能设置一个读数装置,因此一个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仅能对一个测量点进行监测,而不能同时对多个测量点进行监测。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通常需要对待监测构筑物的多个不同标高的水平位移量进行监测,此时,往往需要在待监测构筑物上设置多个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图2为现有技术中用于监测待监测构筑物上的多个测量点的水平位移的监测系统的示意图。在该系统中,在待监测构筑物上设置了多个现有技术中的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的一个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仅能对一个测量点进行监测,如果需要对多个测量点同时进行监测,则需设置多个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从而使得监测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方法和系统,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监测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包括测点装置、铅垂线、重锤阻尼装置,该系统还包括读数装置、由多段保护管组成的铅垂线保护管和至少一个新增的读数装置;其中,所述测点装置设置于待监测构筑物的测量点上,所述测点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测量点下方的上端支架和环绕于所述测量点和上端支架的保护箱;所述铅垂线保护管中的各段保护管均为筒状结构,所述铅垂线保护管的上端伸入所述保护箱中与所述上端支架的底部连接,其下端处于自由状态;所述铅垂线的上端与所述测量点连接,其下端通过所述测点装置中的上端支架以及所述铅垂线保护管之后,与所述重锤阻尼装置中的重锤连接;所述读数装置设置于待监测构筑物的基础底板上;所述读数装置包括设置于待监测构筑物的基础底板上的读数仪表支架和设置于所述读数仪表支架之上的读数仪表,所述读数仪表支架和所述读数仪表上均设置有供所述铅垂线通过的通孔;所述重锤阻尼装置设置于所述读数装置下方的地面上;所述新增的读数装置,设置于待监测构筑物的新增测量点上,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铅垂线保护管中相邻的两段保护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新增的读数装置包括设置在待监测构筑物的新增测量点上的读数仪表支架;设置在所述读数仪表支架之上的读数仪表;设置在所述读数仪表的顶部的上遮光筒;和设置在所述读数仪表的底部的下遮光筒;其中,所述上遮光筒和下遮光筒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铅垂线保护管中相邻的两段保护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上遮光筒和下遮光筒的直径均小于所述铅垂线保护管的直径。所述上遮光筒和下遮光筒的一端分别伸入两段相邻的保护管内,并通过密封胶条分别与两段保护管连接并密封。所述读数仪表支架、读数仪表、上遮光筒、下遮光筒上均设置有可供所述铅垂线穿过的狭缝。所述读数装置和新增的读数装置为CXD激光自动读数仪。所述重锤阻尼装置包括容置有阻尼介质的阻尼桶和设置在所述阻尼介质中的重锤。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待监测构筑物上、用于固定所述铅垂线保护管的固定支架。 所述铅垂线保护管的各段保护管均由镀锌钢管制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中设置由多段保护管组成的铅垂线保护管,并在每两段相邻保护管之间设置一个新增的读数装置,分别对应于待监测构筑物上的一个新增测量占.根据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中设置于待监测构筑物的基础底板上的第一读数装置的读数,监测最上端的第一测量点的水平位移;根据设置在各个新增测量点上的各个新增的读数装置的读数以及所述第一读数装置的读数,监测各个新增测量点的水平位移。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中所提供的上述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方法和系统,可在同一条铅垂线上的不同标高处设置多个新增的读数装置,以分别对应多个新增测量点并监测各个新增测量点的真实位移量,因此只需安装一个上述的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即可同时对待监测构筑物上的多个测量点同时进行监测,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监测成本。此外,由于不再需要安装多个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大大减少了铅垂线的设置量,因此也可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系统安装的工作量,而且还可以避免占用待监测构筑物上太多的空间。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的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用于监测待监测构筑物上的多个测量点的水平位移的监测系统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新增的读数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新增的读数装置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新增的读数装置的平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铅垂线水平变位监测系统,包括:测点装置、铅垂线、重锤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读数装置、由多段保护管组成的铅垂线保护管和至少一个新增的读数装置;其中,所述测点装置设置于待监测构筑物的测量点上,所述测点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测量点下方的上端支架和环绕于所述测量点和上端支架的保护箱;所述铅垂线保护管中的各段保护管均为筒状结构,所述铅垂线保护管的上端伸入所述保护箱中与所述上端支架的底部连接,其下端处于自由状态;所述铅垂线的上端与所述测量点连接,其下端通过所述测点装置中的上端支架以及所述铅垂线保护管之后,与所述重锤阻尼装置中的重锤连接;所述读数装置设置于待监测构筑物的基础底板上;所述读数装置包括:设置于待监测构筑物的基础底板上的读数仪表支架和设置于所述读数仪表支架之上的读数仪表,所述读数仪表支架和所述读数仪表上均设置有供所述铅垂线通过的通孔;所述重锤阻尼装置设置于所述读数装置下方的地面上;所述新增的读数装置,设置于待监测构筑物的新增测量点上,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铅垂线保护管中相邻的两段保护管的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松涛,张会东,王永焕,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