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振专利>正文

一种海宝节能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934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宝节能灯,包括海宝体模具和底座,其中海宝体模具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海宝体模具为透明的玻璃,发光装置设置于海宝体模具内,其上安装有音乐播放器,太阳能存储装置设于底座内,底座一边安置有硅片,硅片与底座内的太阳能存储装置通过导线连接,底座另一边安装有空气净化装置,海宝体模具的手臂上安装有按钮开关,通过导线的连接,从而使各个装置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且就有发光效率高,高效节能,效益巨大节能、降耗、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具,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海宝节能灯
技术介绍
西周时“烛”应是一种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用于执持的已被点燃的火把,称之为烛;放在地上的用来点燃的成堆细草和树枝叫做燎;燎置于门外的称大烛,门内的则称庭燎。中国现存最早的灯具出于战国,在《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说明战国时已出现“镫”这个名称了。在周代,“镫”、“登”通用,《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豆笾,瓦豆谓之登。”徐铉曰今俗别作灯,非是,晋郭璞云礼器也。古人把“镫”称灯,应是字义的假借。豆,是商周时期的一种饪食器,用以盛放腌菜、肉酱等的器皿,也是古代的礼器,多用青铜、陶瓦所制。而陶豆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在战国的墓葬中,就可以看到一种盘底中央呈*状突起可插灯芯的细把陶质豆,它就是当时的照明器具,也是我国古代灯具的主要形式之一。从追溯豆灯的历史,去理解“镫”字的产生,我们就不能不看到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光明的同时,为灯具命名的思维性与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根据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海宝节能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宝节能灯,包括海宝体模具和底座,其中海宝体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宝节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宝体节能灯包括海宝体模具和底座,其中海宝体模具固定在底座上,模具为透明的玻璃,发光装置设置于海宝体模具内,其上安装有音乐播放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
申请(专利权)人:李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