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兼具悬挂、支撑及握持结构的装置,是包括一支持元件及一盖体,其中支持元件为可挠性的板体,其上设有至少二扣合部设置于邻近该板体端部的位置,且包括基部及扣合帽,基部的两端分别与板体及扣合帽相连接;盖体上开设有第一组装孔及至少一轨道槽,其中第一组装孔是与该轨道槽相连通,第一组装孔的形状及大小是允许该扣合帽通过,轨道槽的形状及大小与基部的断面相匹配且不使该扣合帽通过,而使支持元件能由扣合部即与盖体相扣合组装成一体,以便能通过板体,实现悬挂、支撑或握持该盖体及盖体上固定的一电子装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ー种兼具悬挂、支撑及握持结构的装置,包括一支持元件及ー盖体, 该支持元件能与该盖体组装成一体,且能产生形变,以便使用者由调整该支持元件的形变曲率,以实现悬挂、支撑或握持盖体及盖体上固定的电子装置的目的。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微电脑及材料技术的日益精进,使得业者纷纷以轻、薄、短、小为目标,对各式各样的电子装置进行研发设计,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改变了原先的阅读习惯,逐渐以电子书阅读器(E-book Reader)或数字相框(Digital Frame)等装置做为主要的信息读取媒介,取代了传统的纸本书籍或相框。除了上述电子书阅读器外,随着行动宽频上网技术的发展,许多可携式电子装置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亦越来越高,诸如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平板计算机(TabletPC)等,均已是许多人在工作、社交及学习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为了携帯上的方便及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所述电子装置多被设计成平板状,惟,业者为追求所述电子装置外型的轻薄与简洁流畅,多未于所述电子装置设有支撑或固定的配件,故使用者在观看各该电子装置时,均必需以手直接抓握各该电子装置,且据以调整各该电子装置至适当的视角,实不甚理想,尤其是对于平板计算机等装置的输入作业,更是不便;另ー方面,虽然尚有部份前述电子装置附有各式支撑元件,但各该支撑元件也仅适用于各该电子装置被摆放在静态观赏的情形下,惟,若使用者欲拿取各该电子装置,以观赏画面或输入资料,则仍存在灵活度不足及操作不便的问题。为克服前述缺点,乃有业者配合所述电子装置,开发出类似现有看书架的专利技术,以供使用者放置所述电子装置,惟,正如数字相框的支撑元件仅适用于静态使用,所述专利技术仍有灵活度不足及操作不便的问题,尤其是当使用者欲于通勤中使用各该电子装置,必须依靠ー只手用力紧握电子装置的本体,以防电子装置于使用过程中不慎掉落,除了造成生理上的负担外,一只手僵硬地握持电子装置,亦对另ー只手的操作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为提升使用者在操作电子装置时的灵活性与机动性,乃有业者开发出ー种用以承载输入装置的座体,请參阅图I所示,是美国第6,726,070号专利案,该座体的主体是由ー底板I及设置于该底板I正面周边的各支持部2、3所组成,使ー输入装置17能容置于各该支持部2、3之间,该底板I的背面设有一握把5、两护腕6及一带状连接部7,该握把5是供使用者握持,该两护腕6间以该带状连接部7连接,如此,当使用者将非惯用的手置于该两护腕6间,并以该带状连接部7连接该两护腕6,并以非惯用的手抓握该握把5,该座体便能稳固的结合于使用者非惯用的手上,此时,使用者便能以惯用的手对承载于该座体上的该输入装置17进行操作。惟,此一座体仍存在诸多缺点,首先,该座体结构过于复杂,此ー缺点,不但反映于生产、运送以及仓储成本上,亦造成使用者收纳、携帯的不便,再者,无论使用者是将该座体应用在该输入装置,抑或前述各该电子装置,长时间使用后势必造成使用者非惯用的手的负担,虽然该座体具操作灵活的优点,惟,若使用者欲将该输入装置放置于ー固定物体上3使用,该座体不但无法提供帮助,反而造成妨碍,以致使用者须将所述输入装置自该座体取下使用,反复的拆装着实繁琐与不便。综上所述,虽然使用者常常需要在不同的条件下使用各该电子装置,但目前尚无一个简便且实用的方案能同时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条件,使用者必须依不同的需求使用相对应的不同装置,造成使用者经济上的负担及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如何利用一个简单且实用的装置,让使用者能于各种场合方便地使用各该电子装置,即成为本专利技术在此欲探讨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传统上应用于各式电子装置的辅助支撑、握持装置存在诸多缺点,且不利于各种场合相互通用,难免让使用者感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憾,专利技术人经过长久的观察与研究,终于自尺蠖蛾幼虫的型体及其运动方式当中得到灵感,进而专利技术了此一兼具悬挂、支撑及握持结构的装置,以期能让使用者通过此一简便的装置,于各种场合当中轻松地使用各式电子装置。本专利技术是在提供一种兼具悬挂、支撑及握持结构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支持元件及一盖体(如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背盖,或用以保护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背盖的一保护盖);该支持元件是由可桡性材质(如橡胶)制成的一呈长条状的板体,该板体的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二扣合部,各该扣合部是设置于邻近该板体端部的位置,且包括一基部及一扣合帽,该基部的一端是与该板体相连接,其另一端则是与该扣合帽相连接;该盖体上则开设有一第一组装孔及一轨道槽,其中该第一组装孔是与该轨道槽相连通,该第一组装孔的形状及大小能允许该扣合帽通过,该轨道槽的形状及大小虽不允许该扣合帽通过,但却与该基部的断面相匹配,以在所述扣合帽依序自该第一组装孔穿过该盖体后,该扣合部即能由该基部与该轨道槽的相互匹配,而沿着该轨道槽移动,且在该扣合部沿该轨道槽而移动至远离该第一组装孔的状态下,所述扣合帽便能分别卡置于该盖体的二不同位置,而使该支持元件与该盖体相扣合组装成一体。如此,当使用者将该支持元件与该盖体相组装成一体 后,便能通过该板体悬挂、握持或支撑该盖体,且能轻易自该盖体上拆卸该支持元件、并予以收纳。此外,当设置于该支持元件不同位置的各该扣合部于该轨道槽上移动时,各该扣合部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将使该板体产生相对应的形变,使用者便可据此调整该板体的形变曲率,并于悬挂、支撑或握持该盖体及该盖体上固定的一电子装置时,实现对其悬挂的角度、握持的紧密度及支撑的高度等进行调整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该装置中,该轨道槽是呈波浪状形状,该波浪状形状除了能增加该轨道槽与该基部间相互紧配的磨擦力外,亦能避免因使用者于使用过程中对该板体的施力及其本身的回复弹力的交互作用,而推动各该扣合部导致其偏离使用者原设定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另一种兼具悬挂、支撑及握持结构的装置,该另一种装置包括一支持元件及一盖体,其中该支持元件是由可桡性材质制成的一呈长条状的板体,该板体上设有至少二扣合部,各该扣合部是设置于该板体邻近端部的位置,且包括一基部、一定位部及一扣合帽,该基部的一端是与该板体相连接,该基部的另一端是与该定位部的一端相连接,该定位部的另一端则是与该扣合帽的一端相连接;该盖体上开设有一第一组装孔、多个定位孔及多个条轨道槽,其中相邻的各该定位孔及该第一组装孔间是分别由各该轨道槽相连通,该第一组装孔的形状及大小能允许该扣合帽通过,该轨道槽的形状及大小虽不允许该扣合帽及定位部通过,但却与该基部的断面相匹配,该定位部的形状及大小是与该定位孔相匹配。如此,在该扣合帽依序自该第一组装孔穿过该盖体后,所述扣合部能由该基部与该轨道槽的相互匹配,而沿着该轨道槽移动,且在该扣合部沿着该轨道槽移动而远离该第一组装孔的状态下,所述定位部能分别嵌卡固定于对应的该定位孔,以使各该扣合部能分别嵌卡固定于该盖体上的ニ不同位置,而使该支持元件与该盖体相扣合组装成一体。本专利技术的又另ー目的,是在前述两种装置中,该板体上设置有至少ー沟槽,该沟槽是较各该扣合部远离该板体的端部,以便由该沟槽使该板体更易于弯曲。综上所述,当使用者将该支持元件通过所述扣合部与该背板相扣合组装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兼具悬挂、支撑及握持结构的装置,包括:一支持元件,该支持元件由可挠性材质制成,且为长条状的一板体,该板体上设有至少二扣合部,所述扣合部设置于邻近该板体端部的位置,且包括一基部及一扣合帽,该基部的一端与该板体相连接,其另一端则与该扣合帽相连接;及一盖体,该盖体上开设有一第一组装孔及至少一轨道槽,其中该第一组装孔与该轨道槽相连通,该第一组装孔的形状及大小是允许该扣合帽通过,该轨道槽的形状及大小与该基部的断面相匹配且不使该扣合帽通过,在所述扣合帽依序自该第一组装孔穿过该盖体后,该扣合部即能由该基部与该轨道槽的相互匹配,而沿着该轨道槽移动,且在该扣合部沿该轨道槽而移动至远离该第一组装孔的状态下,所述扣合帽便能分别卡置于该盖体的二不同位置,而使该支持元件与该盖体相扣合组装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鸿,
申请(专利权)人:瀚斯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